内容提要 : 初版: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8:作者运用社会学、政治学理论,通过统计、比较以及详细的个案分析,对从汉末至唐亡的中古社会史进行综合分析。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对于社会阶层的划分,提出独特的标准。他把统治阶层的出身分为三类:1、士族:“采用三世中有二世居官五品以上的标准以外,还添加凡史书皆称大族者”;2、小姓:“包括所谓县姓、地方酋豪、地方豪族等”,“是介于寒素与士族之间的阶层,依本文之定义,由寒素升为士族必需经过小姓这个阶段”;3、寒素:“指素士、农、工、商、兵、其他半自由民,及非自由民如奴婢、门客等”。 除了士族为学界通用的名词外,其他的小姓和寒素,都是创新。颇具社会影响的家族成为士族,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祖先世代官宦是一个重要条件,但文化要素也必不可少。“所谓士族者,其初并不专用其先代之高官厚禄为其唯一之表征,而实以家学及礼法等标异于其他诸姓。”官宦加文化,是成为士族的必备条件。在具体运用上,却往往去掉文化的条件。
评分细读总论,分论略读
评分计量史学的产物,尽管立论框架等方面在现在看来有很多问题,统计分析上也比较粗疏,但是对于读者把握长时段历史变迁而言已经足够。 PS:举一个例子,今天见到的唐宋时代编纂的中古士族谱牒往往一姓之下房支林立,毛汉光那一代学者以为这是子孙繁衍的结果,其实在今天看来更可能是合谱、通谱的结果。
评分光哥对刘裕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缠绵悱恻么。。
评分一个基本点:中古士族社会的架构没有发生变化。两条较为明显的线索:东晋南朝士族的文质化和军权丧失;“中古”士族的官僚化和中央化。(以及从某脚注可以看出,关于东晋南朝士族的论述,对话对象似乎是唐长孺先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