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3年5月,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是世界历史中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代表着拜占庭千年帝国的落幕,新兴伊斯兰强权的崛起,更为欧洲、近东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深刻变化,甚至一度被作为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一。在长达7周的战役中,双方不论民族、信仰,均表现出惊人的英雄气节与坚韧,荡气回肠,令人动容。英国历史学家斯蒂文•朗西曼(Steven Runciman)1965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The Fall of Constantinople 1453)一书,在大量西方同类专著中,结构清晰,考据严谨,文笔典雅,篇幅适中,已成为此领域备受推崇的权威著作之一,累计重印达18次之多。本次出版,从正文、附录到索引、原注,均忠实于原作。
斯蒂文• 朗西曼(Sir James Cochran Stevenson Runciman CH,1903-2000),英国著名拜占庭史、中世纪史专家。他出生于贵族世家,精通多种语言(英语、拉丁语、希腊语、俄语、保加利亚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土耳其语、亚美尼亚语、 叙利亚语、希伯来语、格鲁吉亚语)。自剑桥三一学院毕业后,周游列国,于多所大学任教,尤其在拜占庭历史及十字军史方面颇有造诣。1965年,《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一书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后,迅速成为该领域经典之作,近半世纪以来,备受推崇,至2008年,原版已重印十八次。生动谨严,繁姿庄重,并存一书。
之前看微博上说,数学是研究无穷大的科学。其实世间本没有无穷大,无穷大只是人们的想象。万事万物都有终结的时候,譬如君士坦丁堡。《魔戒》和《冰与火之歌》,都或多或少的采用了君士坦丁堡作为原型,不禁让人感慨西方人的君士坦丁堡情结,也许正类似我们的晚明情结。...
评分《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绝对是本值得推荐的好书。原著者Steven Runciman 是一个充满英伦范的饱学之士,他的经历让我想起了达尔文。译者马千也是严谨而博学,详细的注释对理解原著以及了解中世纪的那场战争和历史背景都很有帮助。译者为一个地名,查阅资料多方考证,尤显其...
评分关于君士坦丁堡陷落的书籍有很多,朗西曼的这本无疑是出类拔萃的。与描绘君士坦丁堡被攻陷的那段悲壮历史相比,他花了更多笔墨在前因上。世间万物皆有因缘,早在奥斯曼帝国崛起之时,甚至在1204年丑陋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出发伊始,拜占庭的命运已经注定。 这本书开始于1400年圣...
评分之前看微博上说,数学是研究无穷大的科学。其实世间本没有无穷大,无穷大只是人们的想象。万事万物都有终结的时候,譬如君士坦丁堡。《魔戒》和《冰与火之歌》,都或多或少的采用了君士坦丁堡作为原型,不禁让人感慨西方人的君士坦丁堡情结,也许正类似我们的晚明情结。...
上学时候的教科书
评分1453年,它是历史上沧海一粟般的一年,却又不是无足轻重的一年。一个千年帝国终究倒在了这一年,它的身前是异教徒的硝烟号角,它的身后是基督教世界的虚伪利己。虽然穆斯林最终夺取了城池,但是哪怕没有穆斯林,苟延馋喘的帝国终究气数将尽。作者对国民的同情使他对苏丹夺城后的做法颇为不满,然而,相比基督教国家一贯的做法,穆斯林是相对文明的,这点还是得辩证地对待。于我而言,读完的感想总归还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本书最遗憾之处是书上缺少当时君士坦丁堡周边的地图,读前几张周边地区与土耳其的兴衰进程时,我格外吃力。本书除了文笔流畅优美之外,257个详细的随书译注更值得仔细品味,不容错过。
评分上学时候的教科书
评分中间过半越来越好看了,前面真的挺晦涩难懂,自己驾驭这类完全不了解的历史类书籍还是太累,要多学习啊
评分喜欢对于君堡陷落时的欧洲形势以及各国反应的描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