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3年5月,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是世界历史中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代表着拜占庭千年帝国的落幕,新兴伊斯兰强权的崛起,更为欧洲、近东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深刻变化,甚至一度被作为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一。在长达7周的战役中,双方不论民族、信仰,均表现出惊人的英雄气节与坚韧,荡气回肠,令人动容。英国历史学家斯蒂文•朗西曼(Steven Runciman)1965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The Fall of Constantinople 1453)一书,在大量西方同类专著中,结构清晰,考据严谨,文笔典雅,篇幅适中,已成为此领域备受推崇的权威著作之一,累计重印达18次之多。本次出版,从正文、附录到索引、原注,均忠实于原作。
斯蒂文• 朗西曼(Sir James Cochran Stevenson Runciman CH,1903-2000),英国著名拜占庭史、中世纪史专家。他出生于贵族世家,精通多种语言(英语、拉丁语、希腊语、俄语、保加利亚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土耳其语、亚美尼亚语、 叙利亚语、希伯来语、格鲁吉亚语)。自剑桥三一学院毕业后,周游列国,于多所大学任教,尤其在拜占庭历史及十字军史方面颇有造诣。1965年,《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一书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后,迅速成为该领域经典之作,近半世纪以来,备受推崇,至2008年,原版已重印十八次。生动谨严,繁姿庄重,并存一书。
最近華文圈推出了兩本以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為主題的著作,加上以前南開大學教授陳志強跟鹽野七生寫的,總共就有四本可供選擇了。陳氏的那本我沒機會拜讀,而鹽野的已經寫過一篇書評,這次先介紹比較一下新的兩本好了。 社會科學文獻在去年就有放出風聲,要推出Roger Crowl...
评分 评分 评分看这本书的时候已经看过罗杰·克劳利的1453,所以自然的就想先做一个比较,大体上有这么一些区别,个人更喜欢克劳利的那本。 1. 参考性:本书有很多翔实的参考资料,更适合做学问的。 2. 文学性:相较之下,克劳利的文学性更强,波澜起伏,时间空间在不停的转换,而此书一直是...
评分中间过半越来越好看了,前面真的挺晦涩难懂,自己驾驭这类完全不了解的历史类书籍还是太累,要多学习啊
评分可惜了这一屋子的精致
评分精罗落泪
评分1453年,它是历史上沧海一粟般的一年,却又不是无足轻重的一年。一个千年帝国终究倒在了这一年,它的身前是异教徒的硝烟号角,它的身后是基督教世界的虚伪利己。虽然穆斯林最终夺取了城池,但是哪怕没有穆斯林,苟延馋喘的帝国终究气数将尽。作者对国民的同情使他对苏丹夺城后的做法颇为不满,然而,相比基督教国家一贯的做法,穆斯林是相对文明的,这点还是得辩证地对待。于我而言,读完的感想总归还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本书最遗憾之处是书上缺少当时君士坦丁堡周边的地图,读前几张周边地区与土耳其的兴衰进程时,我格外吃力。本书除了文笔流畅优美之外,257个详细的随书译注更值得仔细品味,不容错过。
评分纵使早已读过不少类似的书籍,包括克劳利的作品,本书读起来还是感觉有些语焉不详 交代不清,可能是写的比较简略以及翻译的原因吧,错综复杂的人名地名以及关系很容易犯晕。译注集中于书末不利于翻阅,配图模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