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行与沉默

罪行与沉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波兰] 安娜·比康特
出品人:索·恩
页数:644
译者:[美] 艾丽莎·瓦莱斯
出版时间:2018-9-26
价格:9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20130837
丛书系列:索 • 恩(Thorn Bird)
图书标签:
  • 历史
  • 大屠杀
  • 二战
  • 犹太人
  • 波兰
  • 纳粹
  • 政治史
  • 欧洲研究
  • 罪案
  • 悬疑
  • 心理
  • 犯罪心理
  • 人性
  • 黑暗
  • 推理
  • 真相
  • 沉默
  • 救赎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美国国家犹太图书奖(大屠杀类别) 】

.

【欧洲图书奖 】

·

1941年7月10日

波兰小镇,耶德瓦布内

一群人谋杀了他们的犹太邻居,约1500人

·

昨天他们还在一起聊天

一夜之间

犹太人被赶进谷仓、泼洒汽油

老人、青年,抱着孩子的妇女

无一幸免

·

这是一场没有纳粹军人领导的“纳粹式”大屠杀

杀戮过后,触犯忌讳者被排挤、流放

当地生活回归平常,仿佛一切都没发生过

·

半个世纪之后,

波兰《选举报》资深记者安娜•比康特收集资料和实地采访

还原这场惨案的前因后果

解读战争对人性的毁灭

以及族群冲突中群体意志的复杂与多变

·

【媒体评价】

·

一次大胆的揭露……比康特的无畏调查——她甚至与领导了耶德瓦布内屠杀的兄弟对抗——塑造了这部精彩绝伦的著作。2004年首次在波兰出版,2011年获得欧洲图书大奖,而这只是这部意义深远的著作所获无数奖项中的第一个。——《科克斯书评》

·

比康特记录下这次残酷的、具有历史争议的暴行,是身为记者的她的非凡之举。——《出版人周刊》

·

比康特无所畏惧地评定即使当下也仍在波兰盛行的反犹主义,不仅对波兰—犹太关系感兴趣的人们会喜欢这部书,对波兰为何难于反思自己暴力镇压一个少数族群的历史心存疑惑的人们而言,阅读本书也会很有启发。——《图书馆杂志》

·

比康特的新闻素养真是了不起。一位非凡的采访者,她与最不可能的一群人物建立了联系。——马尔奇•肖尔(Marci Shore),《华尔街日报》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安娜·比康特(Anna Bikont)是波兰的一家主要报纸《选举报》的一位记者,她在1989年帮助创立了这家报纸。针对耶德瓦布内和附近的拉齐乌夫发生的屠杀罪行,她写了一系列文章,为此她荣获了一些奖励,包括2001年度的新闻报道奖和历史写作政治奖。2011年,她凭法语版《 罪行与沉默》而荣获欧洲图书奖。2008年至2009年,比康特在纽约公共图书馆卡尔曼中心任研究员。

.

【英文版译者简介 】

艾丽莎·瓦莱斯是《孤儿之火》的作者以及兹比格涅夫·赫伯特的《诗歌集:1956-1998》和《散文集:1948-1998》的编辑兼合译者。

.

【译者简介 】

季大方,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等,撰写及翻译著作十余部。

目录信息

日记: 2000年8月28日– 12月28日
一 主啊, 让波兰摆脱犹太人吧
或, 论三十年代耶德瓦布内波兰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关系
日记: 2001年1月2日– 2月6日
二 我想救她的命—爱情是随之而来的
或, 拉凯拉•芬克尔斯泰因和斯坦尼斯瓦夫•拉莫托夫斯基的故事
日记: 2001年2月7日– 3月10日
三 我们受够了苏联人、德国人和波兰人的欺压
或, 劳丹斯基三兄弟的故事
日记: 2001年3月11日– 3月28日
四 在犹太人身上你看不到那种忧伤
或, 波兰人和犹太人记忆中苏联对波兰的占领
日记: 2001年3月29日– 5月12日
五 我告诉你是谁干的: 是我的父亲
或, 扬• 司克罗茨基的私下调查
日记: 2001年5月13日– 6月1日
六 假如那时我在耶德瓦布内
或, 梅厄•罗内的故事, 被放逐到哈萨克斯坦
日记: 2001年6月3日– 6月14日
七 总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或, 莱谢克•杰齐茨的独白
日记: 2001年6月18日– 7月10日
八 你唯一的机会是冒充非犹太人
或, 幸存者阿维格多•柯乔
日记: 2001年7月11日– 11月30日
九 拼命地寻求正能量
或, 耶德瓦布内前市长克齐斯茨托夫•戈德莱夫斯基的独白
日记: 2001年12月1日– 12月30日
十 只有我才知道那里藏了七个人
或, 安东宁娜• 怀赞考斯卡的故事
十一 我, 什穆埃尔•瓦瑟斯泰因, 警告你
或, 从耶德瓦布内到哥斯达黎加的路途
日记: 2002年1月1日– 2月25日
十二 他们有着伏特加、枪支和仇恨
或, 1941年7月7日在拉齐乌夫
日记: 2002年2月27日– 6月17日
十三 查亚•芬克尔斯泰因的梦想
或, 拉齐乌夫一个磨坊主全家人死里逃生的故事
日记: 2002年6月16日– 12月1日
十四 正派的波兰孩子和流氓恶棍
或, 论耶德瓦布内、拉齐乌夫、翁索什和周边地区的杀人凶手
日记: 2004年1月10日– 7月10日
十五 严格地说,是波兰人干的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本厚厚的书更像是作者安娜·比康特的采访手记,作者很巧妙地用日记和采访穿插起来,形成一种有趣的时间穿梭感,来回在历史和现实中转化。对于波兰人在二战中作用的话题,在硕士阶段,也曾经因为构思的一个关于“楔子”理论而产生过兴趣,并因此看了一些著作,介绍了波兰人当...

评分

这本厚厚的书更像是作者安娜·比康特的采访手记,作者很巧妙地用日记和采访穿插起来,形成一种有趣的时间穿梭感,来回在历史和现实中转化。对于波兰人在二战中作用的话题,在硕士阶段,也曾经因为构思的一个关于“楔子”理论而产生过兴趣,并因此看了一些著作,介绍了波兰人当...

评分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8/11/10/%e7%bd%aa%e8%a1%8c%e4%b8%8e%e6%b2%89%e9%bb%98/ 罪行与沉默:直面耶德瓦布内犹太人大屠杀 [波兰] 安娜·比康特(Anna Bikont)/[美] 艾丽莎· 瓦莱斯(Alissa Valles) 英译/季大方 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10 子扉我 2018年...  

评分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8/11/10/%e7%bd%aa%e8%a1%8c%e4%b8%8e%e6%b2%89%e9%bb%98/ 罪行与沉默:直面耶德瓦布内犹太人大屠杀 [波兰] 安娜·比康特(Anna Bikont)/[美] 艾丽莎· 瓦莱斯(Alissa Valles) 英译/季大方 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10 子扉我 2018年...  

评分

长期以来,人们以为高度组织化的军队才可能实施一场大屠杀,然而随着关于20世纪战争史的不断披露,另一个群体浮出了水面。他们是谁?他们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手无寸铁的平民,昨天可能还在街道或村口与人交谈,今天就突然朝向一个方向奔去完成“使命”。与此相关的书写正在增...  

用户评价

评分

由《邻人》一书引发的争议而来,不过视角和写法不同,更多偏重的与其说是历史的真相,不如说是对记忆的争夺;这不是历史考证(全书几无注脚),而是深度调查的纪实文学,类似《二手时间》的写法,克制而不晦涩,配得上这一屠杀事件的苦难。非常沉重,在记忆之战中,真相并不必然会获胜,因为真相可能会威胁到太多人的利益与认同。译本流畅,但不止一处(如p.171/479)将纳粹的swastika旗的符号卐错标成了卍,这是不应该的。

评分

波兰人自己动手屠杀了犹太人,党卫军在一旁翘着腿当看客……内因是火药库,外因只是导火索,在当时的欧洲,反犹是常态

评分

题目够吗

评分

波兰人自己动手屠杀了犹太人,党卫军在一旁翘着腿当看客……内因是火药库,外因只是导火索,在当时的欧洲,反犹是常态

评分

【201915】只能再次感叹,邪恶的人类啊!多看看这类书,至少能时刻提醒自己,善为首。可读性不强,日记兼总结的行文模式,人物出场杂乱,有些语句也出现得莫名其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