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传播学系列教材•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内容,主要分四个板块。对于研究生层面的阅读者来说,要求全面掌握,而对本科生,则可以有一些侧重。第一部分从第一章到第三章,介绍了传播的观念、大众传播研究的历史、大众传播理论的范式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从第四章到第八章,除了第四章中的宣传研究外,主要是客观经验主义的研究范式,介绍了大众传播的功能与效果。第三部分从第九章到第十一章,主要是介绍批判理论。第四部分是第十二章,主要是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听人大的学姐说刘海龙可以算是青年教师中的骨干,之前看过《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等他的翻译作品,很有收获。而这本《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则给我这个初涉传播理论的人以惊喜感。 可以说这是一本“可写的”书,阅读使人产生共识的同时并不限制读者的思考,这一过...
评分6,7,8,9章,本人比较受启发。其他的章节,特别是最后一章,真的很晦涩。6,7,8,9章,本人比较受启发。其他的章节,特别是最后一章,真的很晦涩。 书摘/ 笔记 大众传播研究,就是以信息产品为起点,向前研究信息产品的生产过程,向后研究信息产品的消费过程以及影响,同时...
评分听人大的学姐说刘海龙可以算是青年教师中的骨干,之前看过《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等他的翻译作品,很有收获。而这本《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则给我这个初涉传播理论的人以惊喜感。 可以说这是一本“可写的”书,阅读使人产生共识的同时并不限制读者的思考,这一过...
评分第二章有点讲心理学历史和修辞学历史以及辩论术历史的意思。 第三章说明了两种说服理论––麦圭尔的线性说服理论和当今流行的“转发就送钱原理”非线性说服理论。读罢全书对两者历历在目。 确实是教材类读本,不适合投机取巧的功利者。需要根据书本里引用的书本继续深究才能读...
评分编的非常好这本书。看完真是意犹未尽。就是要考试挺烦的= =也不给题···另,海龙哥哥人真的很好很帅讲课也很棒。学术范儿魅力无穷。
评分“文化研究起源于英国的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创立者中的理查德·霍格特、雷蒙德·威廉斯都是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们批评的对象从单纯的经典文本转向我们身边的文化现象,于是文学研究与大众传播研究的界线被打破。”——这就是我为什么读这本书的原因。另外,麦克卢汉也是文学研究出身…… 第一章“传播”观念分析,看似轻描淡写,却是举重若轻,最后一章也非常好地说明了“媒介”的四个层面。我有一个认识,清楚解释好专业核心观念并不容易,而且往往是最难的事情,观念史(其实也就是一种名词解释)是任何专业的基本功。 另外,新一代的青年学者编写教材时,好像都已经习惯加入反思性的话语,普遍比老教材的姿态轻盈。
评分天才式的教科书,我爱传播学,我爱刘海龙老师。那些相信自己能够免受理论影响,讲求实际的人,通常是一些过时理论的奴隶!
评分于我意义重大。然为何名气不足(在新闻专业之间流传不广)?不贴合主流的传播学叙事——过度关注功能主义;不适合备考速查;对隐含读者要求高——需要有过相关书籍阅读积累,如文化研究、话语-权力,当然最要紧的是社会学。在从培养专业的、标准的螺丝钉大学生向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大学生转型这一时期,这本书很难不被人忽视和遮蔽。
评分看刘海龙真是幸福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