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叛乱的背景

安禄山叛乱的背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西书局
作者:[加] 蒲立本
出品人:
页数:320
译者:丁俊
出版时间:2018-4
价格:4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7514016
丛书系列:中西学术文丛
图书标签:
  • 隋唐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历史
  • 蒲立本
  • 安史之乱
  • 唐史
  • 隋唐五代史
  • 古代史
  • 安禄山叛乱
  • 唐朝历史
  • 安禄山
  • 唐朝末年
  • 叛乱背景
  • 军事冲突
  • 政治制度
  • 边疆政策
  • 历史事件
  • 社会变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安禄山叛乱的背景》是西方学界对安禄山叛乱的背景进行系统梳理的经典著作。分序言、第一章引言,第二章讨论安禄山的出身及早年经历,第三、四、五章分别讨论安禄山叛乱的经济、政治、军事背景,第六章为河北的特殊形式,第七章讲述李林甫专政时期的安禄山。并附附录五篇,及参考目录、行政机构及职官词汇表、人名索引。并附有《内蒙古的粟特聚落》一文。

作者简介

蒲立本(1922—2013),加拿大著名汉学家,曾任剑桥大学汉学教授,在唐史研究方面有突出成就,后转向古汉语语言学研究,并在哥伦比亚大学出任教授。曾任加拿大亚洲研究学会会长(1971—1974)、美国东方学会会长(1990—1991)、国际汉语语言学学会主席(1995—1996)等。

目录信息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安禄山的出身及其初次亮相
第三章 安禄山叛乱的经济背景
第四章 安禄山叛乱的政治背景
第五章 安禄山叛乱的军事背景
第六章 河北的特殊形势
第七章 李林甫专政下的安禄山
附录一 有关安禄山传记史料开头部分的具体对比
附录二 隋代到唐代中期人口分布的变化
附录三 有关宇文融括户的两道诏令
附录四 裴耀卿关于转运的两道奏文
附录五 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及财政官员的社会出身
参考书目
专业词汇表
索引
內蒙古的粟特聚落
安禄山主要研究目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葡立本55年写完这本书后不再涉及唐史研究,按说应该有第二集讲安史之乱的详细过程,但再无下文了。葡立本后来来华绝口不提唐史,只提汉语音韵学。黄约瑟译完此书后没等到出版就仙逝,他的译作也就此消失,这本书再次被译成中文出版要到2018年,已是63年后。这书的背景都够塔希...  

评分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就不行了。中国古代王朝,大的动乱一般都是在王朝的中后期。比如汉代的黄巾之乱,清朝的太平天国。但“安史之乱”不一样。它爆发在唐朝最鼎盛的开元盛世。书中给出的原因是唐玄宗在自己的开疆拓土的故事里难以自拔。 “安史之乱”若在唐代开国的初年,这...  

评分

葡立本55年写完这本书后不再涉及唐史研究,按说应该有第二集讲安史之乱的详细过程,但再无下文了。葡立本后来来华绝口不提唐史,只提汉语音韵学。黄约瑟译完此书后没等到出版就仙逝,他的译作也就此消失,这本书再次被译成中文出版要到2018年,已是63年后。这书的背景都够塔希...  

评分

1.关于安禄山的出身,不像过去传言的那样身世不明,而后又是充当互市牙郎这样的小角色。他应该就是出自安家,而且安家似乎还是粟特或六胡州中的望族,光是后来这家人中就同时出了两位节度使——安禄山和安思顺,这是颇不寻常的。如果安家是个小角色而不是在塞上有一定影响力的...  

评分

作者是一个英国人,语言了得,学识过人,考证辨析非常精到,叙述推测也有理有据。 我一直对安禄山非常好奇,能发起这起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叛乱之一,肯定非常人,肯定有深刻的政治历史背景。通过这本书,受教很多。唐玄宗渴望建立一个更加集权的财政体制健全的中央专制政府,在...

用户评价

评分

葡立本55年写完这本书后不再涉及唐史研究,按说应该有第二集讲安史之乱的详细过程,但再无下文。葡立本后来来华绝口不提唐史,只提汉语音韵学。黄约瑟译完此书后没等到出版就仙逝,他的译作也就此消失,这本书再次被译成中文出版要到63年后的2018年。第一章不太符合中文的阅读习惯。后面几章倒很顺畅。总体上各章依次考证和讲述了安禄山的出身、天宝开元年间的政治、军事、经济背景,非常清晰的介绍了安史之乱的背景。实际上本书里讲政治斗争部分,很有万历十五年之感。安史之乱对唐朝和中华文明的影响都是巨大,由此中华文明从开放式帝国走向了封闭式帝国。BBC几年前在radio 4广播里讲各国历史的关键点,中国史就讲的安史之乱。反观大多数国人能接触到的安史之乱的资料,怕是停留在中学课本上那些语焉不详的秽史了吧?

评分

真是一本令人失望的作品。本想看到安禄山叛乱的宏观原因背景,为什么一次军阀叛乱能持续8年?为什么终唐一代都不能解决河北问题?为什么安禄山具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可以席卷半个中国?本书给到的解答都非直接且模糊。只是泛泛谈安史之乱以前的唐朝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而这些情况与安史之乱的发生也看不出直接关联性。

评分

唐史看得不多,偶然看到豆瓣好友里好像有推荐就买了一本看看,时隔久远,确实没有晚清史好读,首先就是生僻的名字太多了,这本书里好多人名的字我都不认识。而且开篇就花了很多功夫讲安禄山的出身史料分析,以及各种粟特人的历史变迁,真的是非常陌生的领域。回到主题上来讲,原文的论述说实话我觉得译后记提炼得很好哈哈。一个核心就是:唐朝之所以走向它悲剧的宿命,是因为有太多人都不遗余力地把唐朝变成集权制的国家,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们个人的野心与欲望,而这种做法也会不断地产生巨大的分裂倾向,直至彻底爆发出来。跟中学教材含糊的史学观是完全不一样的。

评分

典型的西方汉学著作,注释超过了正文,第一章可以做细致史料分析与辨证的西方学者,现在也不多见了,当然主观臆测之处不少。五十年代的书,现在阅读依旧不乏新鲜感。可惜至今国内还是没有安禄山研究的著作(传记除外)。

评分

可惜没有第二部了。非常详尽的备注和附录,清晰的梳理。特别对唐玄宗后期历史的介绍,可以作为补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