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唐代基層文官》、《唐代中層文官》後
第三部曲《唐代高層文官》
以研究唐代五大類高層文官:宰相、詞臣、史官、財臣、牧守為主
本書研究有三大主題:
第一、探討他們的「使職化」,如何從普通的職事高官,演變成皇帝的特使;
第二、釐清他們官職的特徵和深層意義;
第三、解讀他們經常複雜的官銜,好讓讀者讀唐人官歷,好像讀今人履歷表那麼有趣、那麼透徹。
「高層文官」,指唐代「最有權勢,最接近皇帝皇權,最全面掌控國家財賦,以及在地方上治理百姓最重要的官員」。疏理了他們使職化的過程,讀者就能看清唐代的官制,如何從唐初的三省六部職事官制,逐漸轉變為玄宗以降,比較鬆散的、隨意的使職制。所謂使職,簡單說,就是皇帝的特使或特使的僚佐。唐經常以特使的方式來治國,意味著唐皇權的進一步擴張。
然而,唐高官們的這種使職化,也使得他們的官銜變得異常複雜,不易解讀。最大的問題是,單看那一長串官銜,我們常常不知道這位官員,當時的主要專任官職是什麼,而有所誤判。《唐代高層文官》剖析了這些官銜的作用,並論證唐代的使職,如何演變成北宋更冗雜的「官、職、差遣」制度。本書以「破案式」的方式敘寫,網羅了墓誌、史書、文集、詔令等史料,把各種疑難問題,當成一個個懸案來破解,希望讀者讀後,能津津有味地細品唐人的官銜,並且能解開他們種種使職之謎。
賴瑞和,廣東梅縣人,1953年生。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2016年秋退休
《唐代高层文官》,赖瑞和著,中华书局,2017/8第一版。大概十几年,终于出齐了三本,从基层、中层到高层。仍是我定义的“二手历史书”,很有价值。对使职这一概念阐释得很清楚。读这样一本书收获很多。恰巧去年读了《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对应着看使职官品等等更有意思。...
评分很不错的一本书,作者三大官书的最后一部。脉络清晰地考察了唐代高层文官的情况,更确切地说唐代高层使职官的一些观点。按照作者在自序里说的,考察使职源于他私人的兴趣点,想从简单的人物官品中读出他的履历。 中国官僚制度博大精深,有官、有职、有品阶、有勋、有爵。使职就...
评分第二部分 宰相 第四章 唐宰相的使职特征和名号 1.平章事亦职非官也; 2.宰相是使职,委任看皇帝的意思;宰相和皇帝有私的关系,玄宗朝李林甫,为相十八年; 3.知政事,知是“负责,管理”的意思; 第五章 唐宰相的权力与下场 1.唐高祖朝代四相,刘文静,裴寂,窦威,萧瑀...
评分赖瑞和先生在论述唐代宰相职位时,把宰相定为一种使职,很有创见,但失之考证不密。 赖先生把唐朝宰相的使职称号分为三种:1.知政事;2.同中书门下三品;3.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说在唐代要担任宰相必须有这三种称号之一。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唐初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
评分使職之國:讀賴瑞和《唐代高層文官》 胡耀飛 來自馬來半島的唐史學家賴瑞和先生,常年致力於唐代官制的研究,目前已經完成其文官三部曲的計劃,分別為:《唐代基層文官》(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4年;中華書局,2008年)、《唐代中層文官》(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8年;中華書...
如果只看目录题名,会很有兴趣,觉得应该是一部能给读者惊艳的唐代官制著作,看过之后确实有点让人失望。对于非专业读者稍显枯燥,对于专业读者又略显“浅显”。要说作者的贡献,当然也不可否认,对于唐书《官志》、《六典》、《通志》及当代唐史等官僚制度著作的拾遗补缺实有裨益,但仅此而已。
评分詞臣,史臣。
评分结构和重心有微调,却啰嗦依旧。从使职化切入,因此紧凑了些,也多了此前不曾有的理论面相。论及动宾结构的职务描述(如监修国史、知制诰)用作严格意义上的使职官名的部分感觉有将问题复杂化的嫌疑,暂且存疑。三部过完最高兴的是唐人集子中的官名、履历不再是面目模糊的文字,而开始有了意义吧。 此外个人感觉“使职化”作为一个术语使用的方式似乎还有待斟酌,首先职事官被负责同样职务的使职分权、取代、架空,然而这个职事官本身并没有变成使职,说“中书舍人使职化”,多少容易造成误解,不如阎步克“职事官的阶官化(位阶化/本官化)——品位与职位二分”这一说法来得清楚;再有就是使职本身说成是使职化也很别扭,譬如盐铁使从最开始就是一个使职,又何来使职化之说?
评分赖先生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对唐朝官职的演变做了粗线条的描绘,不过赖先生的语言风格还是有些啰嗦。个人最喜欢写财臣的章节,清晰明了。
评分核心是“使职化”的概念。最近读阎步克的书,发现其实这种现象之前学者已经有觉察。阎步克说,唐代官制有从“以职为实,以散为阶”向“以使为实,以职为阶”的转变(《品位与职位》,页46),其实就是这里“使职化”的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