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与中国人

美国人与中国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许烺光(Francis L.K.Hsu)简介

心理人类学开创者之一,美国人类学会会长(一九七八~一九七八)。 一九○九年出生於东北,一九三三年自上海沪江大学社会系毕业,一九四一年获英国伦敦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曾任职於北京协和医院、任教於国立云南大学(一九四一~一九四四)、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九四四~一九四五)、康乃尔大学(一九四五~一九四七)、西北大学(一九四七~一九七九)。退休後转任旧金山大学多元文化教育中心,并参与旧金山州立大学及夏威夷大学研究工作。1999年12月15日在旧金山逝世,享年90 岁。 许氏一生游历甚广,著述丰富,目前台湾出版《许烺光著作集》(10卷)。

出版者:华夏出版社
作者:许烺光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彭凯平
出版时间:1989
价格:5.5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053498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人类学 
  • 社会学 
  • 心理学 
  • 文化 
  • 许烺光 
  • 美中比较 
  • 社会 
  • 美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的目的是对美国和中国两个社会的人的共同性做深入考察。作者首先考察了艺术(特别是绘画,文学和男女之间的行为模式),接着将这些个人性格特质与社会文化环境联系起来,讨论美国人和中国人在特定境况中的行为方式如何与两种民族文化模式相融合。最后探讨了两个社会。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全书最为核心的思路就是美国人更个人依赖,而中国人则更相互依赖,因为这样的依赖方式不同,由此在文学、艺术、社交、政府、宗教等等各种方面产生了差异,作者旁征博引,对各个领域都能深入浅出分析其内在的联系,并能够充分对比两国差异,作为移民这点上确实是有优势。最初读...  

评分

在建立一个解释现实的理论时,我们采取的还原论模式的规则要求我们去把握更小的,更稳定、不易变化和消失的,更易测量和比较的单位。那么在对人类行为进行研究时,生物学和经济学的取向显然是前途光明的,而烂大街的“文化分析”、“国民性”常常陷入同义反复,先入为主和视野...  

评分

今天的阅读评审团栏目,我们发布的是几位评审员对著名人类学家、文化心理学者许烺光的经典作品《美国人与中国人》的书评。 这本书的主题很“宏大”——关于中国、美国两国的国民性格。如果用最简单的话来概括,作者的观点是,在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的孕育下,中美两国生成了迥异...  

评分

在建立一个解释现实的理论时,我们采取的还原论模式的规则要求我们去把握更小的,更稳定、不易变化和消失的,更易测量和比较的单位。那么在对人类行为进行研究时,生物学和经济学的取向显然是前途光明的,而烂大街的“文化分析”、“国民性”常常陷入同义反复,先入为主和视野...  

评分

许烺光的《美国人与中国人》是一本并不难读的大部头社科著作。读完它,你需要的只是一点儿耐心。 柏杨、易中天、托马斯·索威尔、露丝·本尼迪克特等均出版过对国家、种族、国民性对比和分析的作品。但相较之下,许烺光先生的这部作品更加有趣、客观、具有普适性。它没有美国人...

用户评价

评分

当年代纪录片看

评分

论宗教这一章非常精彩,堪与杨庆堃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相比,值得一读再读。

评分

读完赶脚时代已变。。。

评分

世界变化很快。如今好一部分中国人或许更像书中所写的美国人,但前人的文化依旧在他们身上打下了一些烙印。阅读这样的书,能使人从过于现实的现实中抽离出来,把位置放远一点,知道了过去,才能了解现在,才能知道未来。中译本删去了三章和结论部分,我看过英文原文之后,恐怕并不只是因为有敏感文字,比如“美国人的缺陷”一章,从完整理解作者意思的角度看,完全应该保留。或许八十年代,终究还是一个妄自菲薄的年代吧。

评分

#1909/10/28-2017/10/28 纪念许烺光先生108周年诞辰# 许先生虽是生在中国长在中国,不过做了大半生的“边缘人”,这样的身份去做比较文化是看上去最合适的。可惜这个早年版本的翻译实在不佳,不知道2017版新出的质量怎么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