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遁的社會

隱遁的社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作者:牟利成
出品人:
頁數:264
译者:
出版時間:2018-1
價格:6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20119443
叢書系列:田野中國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蟋蟀
  • 文化社會學
  • 曆史學
  • 人類學
  • 動物
  • ethnography
  • 2018
  • 社會隱匿
  • 群體行為
  • 現代社會
  • 身份認同
  • 邊緣群體
  • 文化變遷
  • 個體自由
  • 隱喻錶達
  • 社會結構
  • 存在主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每到八月份的“蟲季”,中國有百萬“蟋蟀大軍”開始圍繞“蟋蟀”流動。該群體一直沒有進入社會學研究的視野,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這一群體在蟋蟀收購時聚集在一起,收購完成,群體成員就會像蒸發瞭一樣頃刻間消失在更大的人群中;第二,當這一群體的成員再次相聚,他們每個人都成瞭進齣全國各大小鬥蟋“堂口”的鬥蟋者。因為“堂口” 要防止國傢對鬥蟋博彩的打擊,所以往往隻對“熟人”開放,這進一步增加瞭鬥蟋人群的封閉性。但同時,這一鬥蟋群體在中國存在瞭韆百年,其中的人員盡管分布在五湖四海,但他們分享著同樣的宏觀曆史敘事;閱讀著同樣關於蟋蟀的“古譜”;信守並遵從著幾乎相同的鬥蟋原則和規則;以類似的方式言說和行動。他們靠傳統文化的連接,儼然在現代的中國形成瞭一個不為人知的 “隱遁社會”。

鬥蟋蟀不是簡單蟋蟀在鬥柵內的拼殺,而更主要的是在鬥柵外人與人的較量。而他們較量的依憑不是簡單對鬥蟋技術的掌握,而是對內含於鬥蟋傳統文化的諳熟。另一方麵,麵對國傢的“爆堂子”,一個生活於鬥蟋社會中的真正鬥蟋者不是簡單地抗拒和躲避,而是把“嬉戲”的邏輯運用其中。他們把國傢也納入進來,當作瞭鬥蟋嬉戲的另外一個反麵參與者。從而,鬥蟋文化通過文化的介入,呈現齣瞭一種截然不同的“國傢-社會”關係樣態。

作者選取在中國存在瞭韆百年但卻一直沒能進入學術研究視野的鬥蟋群體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通過七年多的參與式觀察和持續田野調查,掌握瞭大量紮實的第一手資料,並以文化社會學的方法不斷加深問題意識和延伸分析觸角,揭示瞭相關群體的基本生存樣態和內在行為的文化邏輯。這不僅體現瞭作者走近研究對象的努力和開拓研究領域的能力,更錶達瞭作者對於學問的敬畏和追求。該書選題新穎,所采用的質性敘事方式獨特,語言流暢且引人思考,值得一讀。

——中國社會學會會長 李友梅

作者用七年多時間參與觀察鬥蟋群體,居然把自己訓練成業內“高手”和管理“乾部”。在此基礎上,用“他者”的立場深描和分析瞭一個長期被忽視的隱遁社會的情感、自我、關係和亞文化,展示瞭一個古老行業的“規矩”傳承和社會運行邏輯。閱讀《隱遁的社會》,很容易讓我們想到威廉•懷特的《街角社會》,兩部著作的作者在田野調查過程中都曾遭遇到的類似“爆堂子”等特殊風險,這真是一個難得的學術曆程。

——山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李善峰

著者簡介

牟利成,社會學博士,復旦大學法理學博士(在讀);主要研究方嚮為社會學理論、法學理論、法社會學;著有《社會學視野中的法律》(2013)、《“中國問題”、現代性與法律的文化社會學解讀》(2016)。

圖書目錄

導論
一 與“隱遁社會”的偶遇
二 國傢、社會與民間嬉戲
三 完全參與:深入“隱遁的社會”
第一章 重新定位:文化社會學視角下的社會
一 社會的發現:“國傢-社會”理論的政治社會學進路及其內在緊張
二 一種修正:“國傢-社會”理論對傳統、習俗與公民美德的強調
三 “生活世界”和“實踐”:“國傢-社會”理論方法論難題的化解
四 文化社會學視角下的社會:“國傢-社會”理論的再審視
結語
第二章 “隱遁社會”的宏觀曆史敘事——傳奇與故事
一 鬥蟋中“官方”與“民間”敘事的分裂
二 蟋蟀宰相與蟋蟀皇帝
三 宮廷養師——宮廷的流落抑或民間的皈依
四 失落的“重陽旗”
結語
第三章 “隱遁社會”之微觀敘事及其邏輯
一 “賦魅”:鬥蟋與自然的敘事
二 “談資”:鬥蟋的社會性敘事
三 文化的“默會”與交流
四 “隱遁社會”的社會關係原則
結語
第四章 嬉戲的“堂口”
一 鬥蟋的場所——“堂子”
二 “堂子”的規則與結構
三 “叫花”與“押花”
四 “爆堂子”
五 嬉戲中的“社會”與國傢
結語
第五章 “隱遁社會”的人員分類
一 人的社會分層與分類
二 貧窮的“大老闆”
三 “豪賭”群體
四 “撬子手”與中間人
五 名人群體
結語
第六章 鬥蟋的“祛魅”:文化社會學視角下“隱遁社會”的現代轉型與反思
一 農村鬥蟋市場的科層化
二 現代性下鬥蟋的“祛魅”
三 波蘭尼範式:麵對經濟理性和市場的“社會”保衛戰
四 對“鬥蟋社會”文化社會學視角的再審視
結語
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2006年9月3日,牟利成坐着火车去上海。途径兖州,上来了一群人——蟋蟀收购大军。他们乐滋滋地讨论起这次的收获。牟利成偷听谈话,醍醐灌顶,这不正是自己一直在焦虑的人类学好选题吗? 原本在大学里兢兢业业工作的人,忽然就成了斗蟋爱好者。每年夏秋“虫季”,牟利成奔赴全国...

評分

2006年9月3日,牟利成坐着火车去上海。途径兖州,上来了一群人——蟋蟀收购大军。他们乐滋滋地讨论起这次的收获。牟利成偷听谈话,醍醐灌顶,这不正是自己一直在焦虑的人类学好选题吗? 原本在大学里兢兢业业工作的人,忽然就成了斗蟋爱好者。每年夏秋“虫季”,牟利成奔赴全国...

評分

2006年9月3日,牟利成坐着火车去上海。途径兖州,上来了一群人——蟋蟀收购大军。他们乐滋滋地讨论起这次的收获。牟利成偷听谈话,醍醐灌顶,这不正是自己一直在焦虑的人类学好选题吗? 原本在大学里兢兢业业工作的人,忽然就成了斗蟋爱好者。每年夏秋“虫季”,牟利成奔赴全国...

評分

2006年9月3日,牟利成坐着火车去上海。途径兖州,上来了一群人——蟋蟀收购大军。他们乐滋滋地讨论起这次的收获。牟利成偷听谈话,醍醐灌顶,这不正是自己一直在焦虑的人类学好选题吗? 原本在大学里兢兢业业工作的人,忽然就成了斗蟋爱好者。每年夏秋“虫季”,牟利成奔赴全国...

評分

2006年9月3日,牟利成坐着火车去上海。途径兖州,上来了一群人——蟋蟀收购大军。他们乐滋滋地讨论起这次的收获。牟利成偷听谈话,醍醐灌顶,这不正是自己一直在焦虑的人类学好选题吗? 原本在大学里兢兢业业工作的人,忽然就成了斗蟋爱好者。每年夏秋“虫季”,牟利成奔赴全国...

用戶評價

评分

本來是沉迷捉蛐蛐,恰巧看到營銷順手買來丟在書山裏的,萬萬沒想到隨手翻翻竟然點燃瞭對社會學的興趣?一篇非正式博士論文看得津津有味,當年因為高中母校的題字而知道瞭費老(腆為費老校友),進而囫圇讀完鄉土中國,如牛飲茶,想想大一大二讀瞭那麼多經典卻不求甚解真是浪費,這兩年業也反思到這點開始有意識地重讀,需要有係統性的安排。希望社會學能成法學之後另一個可以毫不猶豫地選擇。

评分

腳注比正文好看,大量口述和田野調查的材料,值得看。

评分

以前聽一個南方某大學人類學齣身的人說過,蹲在某處不動做一年田野,再傻的人也能寫齣不錯的東西來。本書的作者不但調查時間長、深(深到他媽都怕他玩物喪誌),而且是個會寫東西的人,每次要觸及非常核心的內容時卻忽然收筆(也可能是因為涉及黃賭毒被編輯刪瞭),所以總有一種傳統的韻味,雲裏霧裏……總覺得還有續集。但有個不足,既然鬥蟋圈子裏有很多術語甚至黑話,為何都到瞭書的一半甚至結尾纔加個注釋解釋“芡草”、“藥水蟲”等等呢?

评分

八年博論,主題獨特,田野紮實,機製鮮活,敘事細膩,經驗有趣。過於偏重未必最閤適的國傢—社會框架,但鬥蟋社會與傳統文化秩序對應關係分析尚有餘地。經濟人類學、社會心理學、亞文化研究眾多經典涉獵不足,影響本土經驗對話潛力。參考文獻低級錯誤太多,導師估計隻能宣稱沒看

评分

十年沉浸式社會學考察,作者的毅力和付齣值得敬佩。所選擇的鬥蟋的社會文化現象也十分惹人好奇。不過此書寫得過於學究化瞭,用瞭很多社會學理論,閹割瞭故事的趣味性和多樣性。後幾章的文字著重觀察的記錄,十分有趣。薄薄的一本書,作者又太愛做理論,邏輯分析,使得本書不如題目那麼惹人喜愛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