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usser在这本书中的写作简洁得犹如数学公式,可以层层推导。他自建概念工具,全书不含任何引用,因此所有的例子都非常简明,阅读时需要一定文化历史知识背景。第一章如同概念布局,为后续章节抛砖引玉,告诉你媒介认知的历史是怎么样的,我们现在处在这个历史的哪一阶段。媒介...
评分去年上课精读的一本关于摄影哲学的书(读的是日文版,英文辅助阅读)。其实是以摄影为切入口,讨论了「图像」和「观看」以及「装置」的历史。 是一本让人每十分钟拍一次大腿的书,所以花了一些时间整理了其中的一些结论。 图像 图像 images 图像是有意义(significance)的平面...
评分 评分摄影之思 嵇心 本雅明曾引用过《莱布尼茨报》里几句话:“……单是想留住影像,就等于是在亵渎神灵了。人类是依上帝的形象创造的,而任何人类发明的机器都不能固定上帝的形象……”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单单手机自拍就已泛滥成灾,我们再读到这段话,会感到十分滑稽。摄影术发明之...
很有意思!但是我觉得论证不大清晰 尤其是很多理所当然的预设并非理所当然 理解起来很难 有太多模糊的地方 需要反复会去磨。这书很有启发性,但是既没有比较系统的逻辑性的论证也没有清晰的概念阐释更没有一个注释和引用,阅读的时候还是需要非常小心/比如认为法兰克福学派忽视了Apparatus的自动性(程序性)问题很有道理,这里有跟巴赞和卡维尔联系的地方。另外Flusser介于控制论和意识形态批判之间的这个视角选择很有趣,有很多现象学的味道(既非人本主义亦非后人)/可以再读读他其他几本书/翻译很不错!
评分逻辑清晰 ,很深入的分析了当代的摄影,虽然是69年写成的,但如今依旧不过时,同时不仅仅局限于摄影,对装置也进不去了反思,最后一章把高度扩大到了人类存在,综合了前面几章的观点。(但个人不赞同人一定与装置站在对立的角度上,当代机械已经成为了个体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作者好像是要批判这一程序化的过程,程序化导致人的本体性丧失,可能是受到了存在主义的哲学,现实主义,荒诞派的影像,而我个人不认同,装置远没有超过人类,而且在未来也是人去支配装置,所以把装置,工具看做个人本体性的一部分,反而破解了当代全球性摄影,装置艺术的根源,打破荒诞的存在) 最后,其中《追寻意义之路》,不仅表达自己的方向与未到来的起点,也是当代人应该去思考的话题。
评分比之苏珊桑塔格的《论摄影》略逊于思考和探讨的深入性上,在提出摄影的宇宙、摄影的历史、摄影不创造任何意义而只是以捕猎的潜意识来俘获现实的幻想之后,并没有再进一步谈论其根源或者谈论的并不明显。
评分说不出话。要重读。
评分浓郁的马克思主义风味包裹在分析哲学的语言进路之中,其实谈的问题非常简单,不管是从哪种角度(人文主义或者存在主义)出发,目的都是落到了机械对人的生命控制之上,技术批判在海德格尔的年代也不是新词了。弗卢塞尔相信批判是超越游戏的力量,整本书也在讨论以摄影为例的装置化对信息的篡夺以及对人的工具化的反思,但这真的是近代学术的老生常谈了,我更想知道批判完了我们能干什么呢?对十九世纪的认识有很多非常主观的地方,凭白把影像与文本进行了历史线性和空间魔法的切割,并且把十九世纪的传统影像归入了一刀切的精英的空间之中,可是十九世纪明明是插画、绘本风行之时,它们并未陷入文化分裂的天堑之中,弗卢塞尔刻意回避了这一点。对摄影哲学思考实际上也是内嵌着主体合法性焦虑的,至少两次为“摄影哲学”这种思考证明,反而显得怯懦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