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写得实在厉害,简洁深辟,尤其在论述影像与文字异同时涉及了我关注的作为文学要探尽的是文字而非影像的可能的问题。从我所取的浅略勾勒下前面(主要是一、二章的内容) 文字与影像都是二维的,目前的3D技术最终落点也是二维平面/表面,现实(现象)进入文字与进入影像都是抽...
评分前面写得实在厉害,简洁深辟,尤其在论述影像与文字异同时涉及了我关注的作为文学要探尽的是文字而非影像的可能的问题。从我所取的浅略勾勒下前面(主要是一、二章的内容) 文字与影像都是二维的,目前的3D技术最终落点也是二维平面/表面,现实(现象)进入文字与进入影像都是抽...
评分摄影之思 嵇心 本雅明曾引用过《莱布尼茨报》里几句话:“……单是想留住影像,就等于是在亵渎神灵了。人类是依上帝的形象创造的,而任何人类发明的机器都不能固定上帝的形象……”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单单手机自拍就已泛滥成灾,我们再读到这段话,会感到十分滑稽。摄影术发明之...
评分 评分去年上课精读的一本关于摄影哲学的书(读的是日文版,英文辅助阅读)。其实是以摄影为切入口,讨论了「图像」和「观看」以及「装置」的历史。 是一本让人每十分钟拍一次大腿的书,所以花了一些时间整理了其中的一些结论。 图像 图像 images 图像是有意义(significance)的平面...
精彩,后劲十足。我之前以为摄影的实践是和装置(相机)合作,这可能是太一厢情愿的无知,哪怕已经体会到装置本身强大的能动、自动化力量。已经无法回避作者的一个存在论判断和描述:处在这个”摄影宇宙“的境况可能更多是和装置博弈。如果无法以某种持续而自觉的方式去做一个本书所定义的摄影者——不是被自动化程序化装置俘虏、吞噬并进而被机械化存在的快照拍摄者而是“实验摄影者”,摆在面前的有两条可能的路:要么成为一个摄影批判者,要么在个人生活行动里摆脱装置(虽然摆脱不了装置产品所填塞的视觉世界)。
评分精彩,后劲十足。我之前以为摄影的实践是和装置(相机)合作,这可能是太一厢情愿的无知,哪怕已经体会到装置本身强大的能动、自动化力量。已经无法回避作者的一个存在论判断和描述:处在这个”摄影宇宙“的境况可能更多是和装置博弈。如果无法以某种持续而自觉的方式去做一个本书所定义的摄影者——不是被自动化程序化装置俘虏、吞噬并进而被机械化存在的快照拍摄者而是“实验摄影者”,摆在面前的有两条可能的路:要么成为一个摄影批判者,要么在个人生活行动里摆脱装置(虽然摆脱不了装置产品所填塞的视觉世界)。
评分并非形而上意义上的思考,而是技术思考。关于信息,装置程序,照片等摄影元素进行结构主义文化批判。尚可。有很多看似无关的拉扯,比如说照片源自光学理论的抽象,黑白二色,拉扯上了摩尼主义(二元论)。即使去掉这些哲学概念的硬性填充,也不会影响作者思考吧。
评分很有意思!但是我觉得论证不大清晰 尤其是很多理所当然的预设并非理所当然 理解起来很难 有太多模糊的地方 需要反复会去磨。这书很有启发性,但是既没有比较系统的逻辑性的论证也没有清晰的概念阐释更没有一个注释和引用,阅读的时候还是需要非常小心/比如认为法兰克福学派忽视了Apparatus的自动性(程序性)问题很有道理,这里有跟巴赞和卡维尔联系的地方。另外Flusser介于控制论和意识形态批判之间的这个视角选择很有趣,有很多现象学的味道(既非人本主义亦非后人)/可以再读读他其他几本书/翻译很不错!
评分逻辑清晰 ,很深入的分析了当代的摄影,虽然是69年写成的,但如今依旧不过时,同时不仅仅局限于摄影,对装置也进不去了反思,最后一章把高度扩大到了人类存在,综合了前面几章的观点。(但个人不赞同人一定与装置站在对立的角度上,当代机械已经成为了个体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作者好像是要批判这一程序化的过程,程序化导致人的本体性丧失,可能是受到了存在主义的哲学,现实主义,荒诞派的影像,而我个人不认同,装置远没有超过人类,而且在未来也是人去支配装置,所以把装置,工具看做个人本体性的一部分,反而破解了当代全球性摄影,装置艺术的根源,打破荒诞的存在) 最后,其中《追寻意义之路》,不仅表达自己的方向与未到来的起点,也是当代人应该去思考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