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真理埋藏于字里行间,曾是西方哲学家们广泛采用的写作手艺。也就是说,这些作家会隐微地向特定人群传递真理,但在面向大众时又借助通俗学说来伪装。然而自启蒙运动以来,隐微地书写、阅读逐渐被世人遗忘,乃至变得神秘莫测——也可以说,在阅读风尚日趋平庸化的时代,隐微写作显得极其不合时宜。
可是,我们对隐微写作的不安是一回事,这一现象在历史上的真实存在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字里行间的哲学》就致力于从故纸堆中打捞出隐微写作技艺,作者以清晰流畅的行文,向读者呈现出一部关于隐微写作的百科全书。我们能看到,隐微写作是如何被哲学家长期实践,进行隐微写作的动机是什么,它又为何被启蒙运动的后裔们遗忘,以及,我们怎样重拾字里行间阅读哲学经典的技巧。最终,对隐微写作这种失落技艺的追溯,实际上是对现代知识偏见的有力反思,也是对人类严肃理性生活的强力捍卫。
作者:
亚瑟·梅尔泽(Arthur M. Meizer),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政治理论教授,著有《人的自然善:论卢梭的思想体系》《字里行间的哲学:被遗忘的隐微写作史》等。
译者:
赵柯,南开大学外国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外国哲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近代早期政治哲学。
来源:The American Interest,Vol.10,No.4 作者:弗朗西斯·福山 试译:哲泓 伊拉克战争造成了各种各样的误伤,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列奥·施特劳斯的名誉受损,就是其中一例,对他的中伤来自德鲁里(Shadia Drury)和诺顿(Anne Norton)等人。任何对施特劳斯的生平和著...
评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毛竹 原文载于:上海书评(2018年10月) 原文地址: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49341 “正如你所知那般,光荣的味道是苦涩的,一如你纯粹的执念,在美与暴烈里徘徊。” ——三岛由纪夫,《午后曳航》 1997年,一位名叫莎蒂亚·德...
评分来源:The American Interest,Vol.10,No.4 作者:弗朗西斯·福山 试译:哲泓 伊拉克战争造成了各种各样的误伤,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列奥·施特劳斯的名誉受损,就是其中一例,对他的中伤来自德鲁里(Shadia Drury)和诺顿(Anne Norton)等人。任何对施特劳斯的生平和著...
评分来源:The American Interest,Vol.10,No.4 作者:弗朗西斯·福山 试译:哲泓 伊拉克战争造成了各种各样的误伤,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列奥·施特劳斯的名誉受损,就是其中一例,对他的中伤来自德鲁里(Shadia Drury)和诺顿(Anne Norton)等人。任何对施特劳斯的生平和著...
评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毛竹 原文载于:上海书评(2018年10月) 原文地址: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49341 “正如你所知那般,光荣的味道是苦涩的,一如你纯粹的执念,在美与暴烈里徘徊。” ——三岛由纪夫,《午后曳航》 1997年,一位名叫莎蒂亚·德...
第一部分写的实在太精彩了!被施特劳斯的写作风格吓退的我又成功被召唤了回来,作者的各种吐槽真的太好笑了。看到现在,最喜欢的还是第一部分!人性的两重性是导致双重写作的原因什么的,果然又让我陷入到了亚里士多德两种生活的矛盾困境中了(沉思的生活&实践的生活?)可能一辈子都要在两者之间摇摆了(所以我到底是冲突观还是和谐观,还是两者都不是呢,令人纠结????) 第六章可能也要重读...真的太过瘾了 第七章真的非常劝退了,读书的确不等同于思考,读那么多书,还是一无所知!(虽然对我来说,貌似前提都是假的???? 第八章也真的很不错,但是那个原初问题好像还是没有完全解决(所谓古典理性主义与启蒙理性主义的区别是什么?)果然对于启蒙还是一知半解☹️ 第九章算是隐微阅读入门,或许有必要降低你期待一生可以阅读多少本书的期望值
评分嗯我还是会努出一篇书评的~
评分不敢全部赞同,但是足以警醒。
评分可贵的是这本书还如此易懂,简直可以说是一本澄澈的书。
评分适合作家们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