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中华帝国晚期的民间庙会这一生活空间向外延伸,探索明清社会转型时期的民众生活与大众文化。本书是作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10余年间关注民间文化与基层社会历史的初步结果,分概说、地域研究、个案研究三个部分,并附有关理论、方法论的探讨。全书内容恰如其名“狂欢与日常”,揭示了庙会这一类游神祭祀活动的基本特征,即他们不仅构成了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也集中体现了特定时节、特定场合的全民狂欢。这一静一动,一平常一非常,正是我们的生活节奏。
赵世瑜,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文学博士。先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史、区域社会史、历史人类学。先后出版《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眼光向下的革命:中国现代民俗学思想史论(1918—1937)》《吏与中国传统社会》等著作,《欧洲史学新方向》等译著及论文百余篇。
通过新社会文化史的角度解读传统中国底层的民俗问题,感觉非常不错。虽然里面收的都是一篇篇内容并不完全联系在一起的文章,但作者写作的主题确实前后一贯的:就是从研究社会民俗的角度,考察上层政权与下层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从民间信仰的角度,为我们营造出了一个非常...
评分通过新社会文化史的角度解读传统中国底层的民俗问题,感觉非常不错。虽然里面收的都是一篇篇内容并不完全联系在一起的文章,但作者写作的主题确实前后一贯的:就是从研究社会民俗的角度,考察上层政权与下层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从民间信仰的角度,为我们营造出了一个非常...
评分通过新社会文化史的角度解读传统中国底层的民俗问题,感觉非常不错。虽然里面收的都是一篇篇内容并不完全联系在一起的文章,但作者写作的主题确实前后一贯的:就是从研究社会民俗的角度,考察上层政权与下层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从民间信仰的角度,为我们营造出了一个非常...
评分通过新社会文化史的角度解读传统中国底层的民俗问题,感觉非常不错。虽然里面收的都是一篇篇内容并不完全联系在一起的文章,但作者写作的主题确实前后一贯的:就是从研究社会民俗的角度,考察上层政权与下层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从民间信仰的角度,为我们营造出了一个非常...
评分通过新社会文化史的角度解读传统中国底层的民俗问题,感觉非常不错。虽然里面收的都是一篇篇内容并不完全联系在一起的文章,但作者写作的主题确实前后一贯的:就是从研究社会民俗的角度,考察上层政权与下层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从民间信仰的角度,为我们营造出了一个非常...
这书更像是个引子,开了头,后面工作还要慢慢做,任重而道远啊
评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切入点不错 第三部分个案比较有趣 论文合集
评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切入点不错 第三部分个案比较有趣 论文合集
评分几个个案非常动人,真‧历史人类学
评分这本书写的最好的是前后讲史学理论的,受到西方新文化史很大的影响,在赵世瑜先生看来社会史不是简单的学科分支,也不是社会学和历史学的交叉,而是用来思考整体性历史的范式,也尤其重视用文化去理解。中间几篇稍显平淡。把庙会理解成受到规范的人性的反抗与狂欢,庙会对于地方社会和治理的作用。看出南北庙会的差异及其动因。总之,很关注民间信仰以及民间问题的根源性,民间社会是一个顽强的土壤,文化的移植必须要被民间文化接纳。比较反对将大传统小传统二元对立,而是要超越它们看到促使它们的内在动因以及使它们存在的土壤。感觉很多历史研究的问题实质上是思维方式的问题。将信仰的扩散有点像王泛森讲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