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学校化社会(汉英双语版)/万千教育

去学校化社会(汉英双语版)/万千教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伊万·伊利奇(Ivan Illich)
出品人:
页数:260
译者:吴康宁
出版时间:2017-9-1
价格:5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1841430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教育社会学
  • 教育
  • 教育学
  • 社会学
  • 学校制度
  • 教育理论
  • 社会学思想理论等
  • peter_block
  • 教育改革
  • 学校制度
  • 终身学习
  • 自主学习
  • 教育哲学
  • 社会批判
  • 教育平等
  • 个性化教育
  • 教育自由
  • 双语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994年,Deschooling Society的繁体中文版《非学校化社会》(吴康宁译)在我国台湾地区出版,引起了海峡两岸学者强烈的关注和持续的研究兴趣。为了满足我国大陆读者阅读该书的需求,万千教育编辑部约请有名教育社会学者吴康宁教授重新翻译了这部巨著。

作者简介

作者伊万·伊 利奇是当代世界很负盛名的教育思想家之一,而译者吴康宁教授是我国教育社会学领域的专家,二者必将使《去学校化社会》这部译著成为不朽的经典。

在全世界很多国家的人们对美国教育趋之若鹜、靠前推崇的今天,我们不妨听听另一种声音。透过伊利奇对美国教育和社会的炮轰,我们亦可反思我国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更理智地去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学习化社会。

译者吴康宁,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著有《教育社会学》、《课堂教学社会学》(合)、《转向教育的背后》、《假如大师在今天当老师》等;主编有《课程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教育社会学丛书》、《现代教育社会学研究丛书》、《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丛书》、《中国教育改革的社会 学研究丛书》等。获教学、科研奖若干。

目录信息

译者导读
一、作者生平
二、时代背景
三、主要思想
四、简要评价
去学校化社会(中文版)
作者序
第一章 我们为什么必须废除学校
第二章 学校现象学
一、年龄
二、教师与学生
三、全日制就学
第三章 仪式化了的进步
一、制度化价值观的神话
二、价值观测量的神话
三、套装价值观的神话
四、永恒进步的神话
五、仪式游戏与新的世界宗教
六、未来王国:普遍抱有的期待
七、新的异化
八、去学校化的革命潜力
第四章 制度光谱
一、虚假的公用事业
二、作为虚假公用事业的学校
第五章 荒谬的一致性
第六章 学习网络
一、一种异议:当下无处可通的桥梁对谁有用
二、新的正规教育制度的一般特征
三、四种网络
四、教育物品查询服务
五、技能交换
六、伙伴选配
七、专业教育者
第七章 “厄庇米修斯式的人”的再生
译后记
去学校化社会(英文版)
Introduction
1. Why We Must Disestablish School
2. Phenomenology of School
3. Ritualization of Progress
The Myth of Institutionalized Values
The Myth of Measurement of Values
The Myth of Packaging Values
The Myth of Self-Perpetuating Progress
Ritual Game and the New World Religion
The Coming Kingdom: The Universalization of Expectations
The New Alienation
The Revolutionary Potential of Deschooling
4. Institutional Spectrum
False Public Utilities
Schools as False Public Utilities
5. Irrational Consistencies
6. Learning Webs
An Objection: Who Can Be Served by Bridges to Nowher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New Formal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Four Networks
Reference Services to Educational Objects
Skill Exchanges
Peer-Matching
Professional Educators
7. Rebirth of Epimethean Man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在北京的一个烂书店翻到了一本《最伟大的教育家---从苏格拉底到杜威》,末章是《伊里奇:非学校化教育》。 “末”,是指离现代最近的;“到杜威”又是此类图书的伎俩。 国内似乎没有翻译出版过此书,港版还是台版?不知道。 我当时记得几句大体,也存了手机上几句,摆上看看:...  

评分

在北京的一个烂书店翻到了一本《最伟大的教育家---从苏格拉底到杜威》,末章是《伊里奇:非学校化教育》。 “末”,是指离现代最近的;“到杜威”又是此类图书的伎俩。 国内似乎没有翻译出版过此书,港版还是台版?不知道。 我当时记得几句大体,也存了手机上几句,摆上看看:...  

评分

评分

在北京的一个烂书店翻到了一本《最伟大的教育家---从苏格拉底到杜威》,末章是《伊里奇:非学校化教育》。 “末”,是指离现代最近的;“到杜威”又是此类图书的伎俩。 国内似乎没有翻译出版过此书,港版还是台版?不知道。 我当时记得几句大体,也存了手机上几句,摆上看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们现在需要为那些把希望看得比期待更重要的人正名,需要为那些热爱人甚于热爱产品的人正名,需要为那些信奉如下观点的人正名—— 「凡人皆有趣,人之命运犹如星辰秘史;凡人皆有特点,恰如星斗各各相异。」 我们需要为那些热爱地球的人正名,在这个地球上,每个人都可同他人相识,而且—— 「一个人若悄然生活于世,不为人知,且于悄然中交友,那悄然也饶有乐趣。」 我们需要为这样一些人正名,他们与普罗米修斯兄弟携手点火打铁,而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增强自己的关怀,照料以及陪伴他人的能力,他们懂得—— 「凡人皆有自己的世界,这世界中美好的瞬间,悲惨的瞬间,皆为自己的瞬间。」 我建议将这些满怀希望的兄弟姐妹们称为“厄庇米修斯式的人”。

评分

呃算是读过的第一本教育社会学的书吧。像去参观过的北京市某某中学,初见觉得竟然有这种思路??打开了新世界大门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到后来越发觉得还是有些理想啊!不禁让人反思什么都不信和什么都信,如果必要选其一的话,究竟哪个比较好呢?扯远了。 最近越来越觉得,好像学习这件事,只有将真正想学与学起来两相结合时才能做到让人满意。这本书大致也秉持着这样的理想主义吧。可以读一读开开脑洞,但实在是可实行性不高。

评分

想法很好,很多论述都非常符合当下中国教育的问题。但显然去学校化社会是不现实的,所提出的发展前景也是一个美好的乌托邦。

评分

我们现在需要为那些把希望看得比期待更重要的人正名,需要为那些热爱人甚于热爱产品的人正名,需要为那些信奉如下观点的人正名—— 「凡人皆有趣,人之命运犹如星辰秘史;凡人皆有特点,恰如星斗各各相异。」 我们需要为那些热爱地球的人正名,在这个地球上,每个人都可同他人相识,而且—— 「一个人若悄然生活于世,不为人知,且于悄然中交友,那悄然也饶有乐趣。」 我们需要为这样一些人正名,他们与普罗米修斯兄弟携手点火打铁,而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增强自己的关怀,照料以及陪伴他人的能力,他们懂得—— 「凡人皆有自己的世界,这世界中美好的瞬间,悲惨的瞬间,皆为自己的瞬间。」 我建议将这些满怀希望的兄弟姐妹们称为“厄庇米修斯式的人”。

评分

作者在上世纪就能有这样的思考真的也是又激进又创新 完全解构教育制度与系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