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基地:依恋关系的起源》一书围绕“依恋理论之父”鲍尔比在早期提出的核心概念——“安全基地”展开。鲍尔比认为,安全基地是个体发挥最佳功能和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称职的父母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基地,让孩子安心地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他知道,那里永远对他敞开 。当感到痛苦时,他可以在那里得到平静;当受到惊吓时,他可以在那里得到安抚。当父母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因为受困于自己的童年经历而无法成为孩子的安全基地时,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很容易形成焦虑型的依恋模式,人格发展偏离常态,乃至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扰。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就是要教会父母如何成为孩子的安全基地。此外,鲍尔比还对发生在家庭中的暴力进行了心理学层面的解读。
◎编辑推荐:
“依恋理论之父”鲍尔比临终遗作,首次正版引进中国市场!
“中德班”项目负责人施琪嘉、北京大学知名学者易春丽联合作序推荐!
《安全基地:依恋关系的起源》一书是“依恋理论之父”鲍尔比对依恋理论最后的贡献。从“起承转合”的角度来看,如果说“依恋三部曲”是依恋理论的“起”,《情感纽带的建立与破裂》是依恋理论的“承”,那么考虑到依恋理论的相对一致性,剔除一个“转”字,《安全基地:依恋关系的起源》则无疑占了最后一个“合”字。这个“合”将依恋理论的精髓概括进8个各有侧重的章节里,并且更新了依恋理论在“依恋三部曲”出版30年后的最新发展,值得对依恋理论、对养育孩子、对完善人格感兴趣的你细细品读。
◎作者简介:
约翰•鲍尔比(1907.2.26—1990.9.2),依恋理论之父,二等勋爵,英国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因对儿童发展的兴趣和就依恋理论作出的开创性工作而闻名于世。在一项于2002年发表在《普通心理学评论》上的调查报告中,鲍尔比在“20世纪最伟大的100位心理学家”中排第49位。此外,在一项由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组织的调查中,约翰•鲍尔比被公认为三大最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之一。2005年,为纪念约翰•鲍尔比,一名登山爱好者将吉尔吉斯斯坦境地的一座无名山峰命名为“约翰•鲍尔比山”。
《安全基地:依恋关系的起源》:没有安全后方就难以应对人生的风雨 过去看《三国演义》,知道一个基本的常识,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里的粮草,其实就是一个安全基地。必须先确定好一个“安营扎寨”的基地,然后才敢伸出战线的锋芒。 我们再看看《红楼梦》,林黛玉的苦,...
评分如何快速摧毁一个孩子的一生? ——《安全基地:依恋关系的起源》书评 都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最伟大无私,但父母很多时候的做法恰恰容易摧毁孩子。 前几天在步行街逛街,我前面2米处一对父女。爸爸很年轻,二三十岁左右,小女孩特别漂亮,眼睛大大的,五六岁的样子吧。拉着爸爸的...
评分 评分《安全基地:依恋关系的起源》是英国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畅销书“依恋三部曲”的作者约翰•鲍尔比的著述,鲍尔比是母爱剥夺实验和依恋理论的创始人。 他系统研究了母爱剥夺对人格发展的不良影响,并提出了儿童对母亲的依恋理论。本书是鲍尔比两本演讲集中的一本(另...
评分“我只靠自己,自己照顾自己”,发出这样的宣言是一个人情感独立、人格独立的象征吗?不然。这样的一份豪迈背后隐藏的可能是假性自体或自恋型人格的存在。坚硬的大坝之下,堵塞的可能是分外强烈的情感。根源则是早年长期依恋行为受挫的痛苦的压抑。 独立,不见得是真独立。依恋...
论述大多重复,观点基本不出《依恋三部曲》......
评分整本书鲍尔比都在强调依恋理论比精神分析高明的地方,但是又一次次借用弗洛伊德的语言来要显得自己的理论与精神分析相比不是那么另类。依恋理论的实证性确实值得关注,但是依恋理论的很多观点在精神分析里都可以找到踪迹,只是依恋理论更系统更有实证的基础。鲍尔比这样做的行为学意义其实远高于心理学意义
评分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孩子是最需要保护的。 可世界最可怕的事却是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
评分总是试图通过自问自答向自己证明一些什么的人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