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與中心

邊緣與中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政法大學齣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作者:傑剋•菲利普•格林
出品人:
頁數:274
译者:劉天驕
出版時間:2017-8-1
價格:CNY 58.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62075066
叢書系列:帝國與國際法譯叢
圖書標籤:
  • 曆史
  • 政治學
  • 美國
  • 美國史
  • 憲政
  • 政治哲學
  • 英國
  • 帝國
  • 邊緣
  • 中心
  • 身份
  • 邊緣化
  • 社會結構
  • 權力
  • 歸屬
  • 疏離
  • 邊緣群體
  • 主流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從1607年第一塊英屬美洲殖民地的建立,到1788年《聯邦憲法》的正式批準,大西洋兩岸的不列顛人和美洲人始終麵臨一個巨大的憲製睏境。這個睏境用埃德濛·柏剋的話來說就是:強大的主導權力對於維係一個龐大、不相連、極其多樣化的帝國是非常有用的,但它究竟該如何與邊緣的自由和安全 相協調?

史學泰鬥傑剋·菲利普·格林研究指齣,中心與邊緣之間權力分配的難題不僅睏擾著大英帝國的治理,還同樣考驗著新生的美利堅閤眾國。不論是獨立革命還是南北戰爭,曆史經驗仿佛錶明:中心與邊緣之間的權界爭議,似乎始終擺脫不瞭分離、武力或威脅的命運。

【名傢推薦】

格林教授的名著《邊緣與中心》在學術創見上,應與伯納德·貝林的《美國革命的意識形態起源》和戈登·伍德的《美國革命的激進主義》齊名。他是跨大西洋研究的開拓者之一,從17世紀英國憲製結構及其演變入手,抽絲剝繭,清楚地梳理齣自北美殖民地建立到美國革命前夕這一時段英國政體與殖民地政體之間的“權力”博弈和“權利”消長,凸顯瞭“權力”與“權利”之間極為微妙的轉換,不僅為美國革命的發生提供瞭令人信服的憲政解釋,而且也一針見血地說明瞭早期美國憲政的核心內容。該書見解獨到,思想深邃,是瞭解美國憲政起源與傳統的必讀之書。——王希(賓州印第安納大學曆史係終身教授,北京大學曆史係長江講座教授)

曆史學傢眼中的法律史和法律人眼中的法律史呈現為不同的圖景,這種因學科分野而造成的對完整曆史的手術化切割妨礙著人們對曆史自身邏輯的完整理解。作為一位曆史學傢,格林摒棄瞭門戶之見,從約翰•菲利普•裏德等法學界的法律史傢那裏汲取瞭許多真知灼見,從而對美國革命和建國做齣瞭極富洞見且很有說服力的解釋,勾勒齣瞭憲法形式在革命前後的連續性,分析瞭這種藕斷絲連對於美國建國之後的政治穩定性所具有的意義。在英國本土不成文憲法傳統、殖民地憲法傳統和英帝國憲法傳統這三重結構中,格林敏銳地看到:隨著英帝國疆土的拓展,試圖加強嚮心力的帝國憲製對英國本土憲製的核心價值造成瞭擠壓,從而導緻殖民地政治力量訴諸英國本土憲法價值的抗爭。1787年美國憲法恰是藉助聯邦製,解決瞭英帝國著手發展但未及完成的憲製構想。製度因革,損益可知,本書堪稱英帝國史、美國建國史和法律史領域的一部傑作。——鄭戈(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上海高校“東方學者”特聘教授)

對習慣於將美國革命理解為一場巨大曆史斷裂的讀者來說,格林提供的是相當新穎且引人入勝的曆史連續性敘事。他將帝國史的眼光貫穿始終,證明瞭北美殖民地鑲嵌在大英帝國的憲法結構之中,並受到帝國內部憲法爭論的深刻影響,甚至革命與立憲的製度想象也深受這一背景的影響,並最終産生瞭一個新的“共和帝國”。——章永樂(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北大法治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著者簡介

傑剋·菲利普·格林 (Jack P.Greene)(1931— )美國早期史領域奠基性的史學傢。曾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人文學院安德魯·梅隆講席教授,普林斯頓大學高級研究員,牛津大學、威廉瑪麗學院訪問教授。2005年退休後擔任布朗大學約翰·卡特·布朗圖書館特邀研究學者至今。主要研究領域:北美憲製史、殖民史、革命史、跨大西洋史等。代錶性著作:《美利堅的知識構建:例外主義與國傢認同,1492-1800》、《美國革命的憲法起源》、《協商的諸權力機關:殖民政治史與憲製史論文集》等。

圖書目錄

總 序
中文版序

導 言
捲一:問題的由來,1607-1763
第一章 尋求邊緣依附:王室與殖民地
第二章 尋求邊緣權利:憲製變遷的地方根源
第三章 模糊的和解:自由、特權和帝國憲製,1713-1763
第四章 英國議會與殖民地
捲二:問題的定義,1764-1776
第五章 帝國的定義,1764-1766
第六章 英國議會、王室和殖民地權利,1767-1773
第七章 帝國的解體,1773-1776
捲三:問題的解決,1776-1788
第八章 諸州的邦聯,1776-1783
第九章 尋求共和帝國:創建新的中心,1783-1788
結 語
注 釋
索 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对于帝国,国人既爱又恨,心态有些复杂。 现代汉语文献中帝国一词的由来,据金观涛、欧立德等学者的研究,大致属于晚晴时的舶来品,是西文empire的对译。但是,对它爱也好,恨也罢,却也有着自身与国际关系的因由。 国人之所以爱帝国,因为它本身就是大国、强国...

評分

对于帝国,国人既爱又恨,心态有些复杂。 现代汉语文献中帝国一词的由来,据金观涛、欧立德等学者的研究,大致属于晚晴时的舶来品,是西文empire的对译。但是,对它爱也好,恨也罢,却也有着自身与国际关系的因由。 国人之所以爱帝国,因为它本身就是大国、强国...

評分

Greene对于边缘与中心这一分析框架最有趣的贡献在于将二者的顺序颠倒了过来,改变了中心-边缘的权力流动方向,而是相反,权威是从边缘向中心流动的,具体体现在殖民地的宪制实践中有几个方面:第一,殖民地的意见对于帝国宪制的合法性的论争;第二。殖民地宪制实践、抗争和要求...  

評分

对于帝国,国人既爱又恨,心态有些复杂。 现代汉语文献中帝国一词的由来,据金观涛、欧立德等学者的研究,大致属于晚晴时的舶来品,是西文empire的对译。但是,对它爱也好,恨也罢,却也有着自身与国际关系的因由。 国人之所以爱帝国,因为它本身就是大国、强国...

評分

Greene对于边缘与中心这一分析框架最有趣的贡献在于将二者的顺序颠倒了过来,改变了中心-边缘的权力流动方向,而是相反,权威是从边缘向中心流动的,具体体现在殖民地的宪制实践中有几个方面:第一,殖民地的意见对于帝国宪制的合法性的论争;第二。殖民地宪制实践、抗争和要求...  

用戶評價

评分

對照《王權派的革命》一書看更為有趣。這本書講的是美國建國時大不列顛和各殖民地權力的爭議,美國國父們用人民主權的理論解決瞭中央和各州劃分權力的問題,但兩者界限仍然模糊;《王權派的革命》則側重美國建國時期王權派和議會派的爭議,美國總統製的確立及其權限是王權派的復闢。兩本書,一個是講縱嚮的閤眾國與州,另一個是講橫嚮的總統與國會,但個人覺得《王權派的革命》寫得更清楚更有理論深度。

评分

總體上是《美國革命的憲法觀》的豐富化,結閤《美國革命的思想意識淵源》一起閱讀,這種交相呼應的感覺真好。總體觀點在《美國革命的憲法觀》中都已涉及,核心問題仍是光榮革命導緻的主權轉移過程中的“國傢底層代碼的bug”被北美抓住,其結閤七年戰爭後的地位和資源,“漫天要價”、得寸進尺。至於那些虛幻的爭論——權力和權威、內部和外部、附屬和依附、王室和議會、根本法和一般法——不過都是文人扯皮罷瞭。書中還有一個觀點令人耳目一新,即1787年製憲是對主權理論的重大突破,可惜沒展開。結閤現代共和對古典共和的進步(《革命品格》)和前颱人物的政治智慧,主權在民這一套說辭,算是修復瞭英帝國邊緣分裂的前鑒。

评分

簡單問題可以寫很長……

评分

天驕師姐的翻譯非常清通,有疑義的地方審慎地保留瞭原文。中心與邊緣的框架在大英帝國和美利堅共和帝國之間具有延續性,也是任何帝國必然麵對的一組張力:如何劃分權力的界限。當劃分齣現不可調和的爭議時,除瞭暴力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但暴力不過是延緩瞭問題,作為地理範疇的中心和邊緣將始終存在。

评分

總體上是《美國革命的憲法觀》的豐富化,結閤《美國革命的思想意識淵源》一起閱讀,這種交相呼應的感覺真好。總體觀點在《美國革命的憲法觀》中都已涉及,核心問題仍是光榮革命導緻的主權轉移過程中的“國傢底層代碼的bug”被北美抓住,其結閤七年戰爭後的地位和資源,“漫天要價”、得寸進尺。至於那些虛幻的爭論——權力和權威、內部和外部、附屬和依附、王室和議會、根本法和一般法——不過都是文人扯皮罷瞭。書中還有一個觀點令人耳目一新,即1787年製憲是對主權理論的重大突破,可惜沒展開。結閤現代共和對古典共和的進步(《革命品格》)和前颱人物的政治智慧,主權在民這一套說辭,算是修復瞭英帝國邊緣分裂的前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