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兴强国”与“老牌霸主”之间,战争是否真的不可避免?
战争爆发的动机是政体的差异?抑或是人性的共通——对权力和财富的贪婪与狂热?
◎ 西方古典文明研究学者徐松岩教授倾力译注18载,2017全新修订本;汇聚古典学30余年研究精华。
◎ 修昔底德的著作达到了历史写作才能的顶点。
——托马斯•霍布斯
真正的历史学是从修昔底德的著作开始的。
——大卫•休谟
修昔底德是历史学家中之*为优秀者,且他已被传统的观念视为历史研究的标准。
——狄奥尼修斯
是修昔底德确立了历史写作的法则,即“如实”而书的法则。
——琉善
历史写作的首要法则是不折不扣地记载历史真实,在这一点上,修昔底德是历史学家中的表率。
——西塞罗
修昔底德的文笔简洁有力而灵活,他运用自如,以简短而精辟的的词句系统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他的措词用语有如格言一般精练,像枪声一样响亮。他的笔调极其流畅而高超。在作品中把崇高思想和流畅表达结合在一起,几乎没有别的作品能够超过伯里克利的那篇演说。
——J. W. 汤普森
修昔底德深入人的本性来探讨战争的起因。在他看来,雅典人和斯巴达人之间之所以爆发战争,并不是因为两者的差别,一个是民主制的雅典,一个是寡头制的斯巴达,而是因为他们的共性。权力和财富激起一种渴求更大的权力和财富的欲望。战争的动机是贪婪、狂热追求权力和占有欲,这是任何权力和财富都无法满足的狂热。
——伊迪丝•汉密尔顿
公元前431—前404年,数百个城邦卷入了规模空前的“希腊世界大战”,战火几乎波及当时整个地中海文明世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和雅典帝国这两大军事集团,一方在陆上称雄,一方在海上称霸,双方巧施权谋,展开长期的拉锯战。正当双方两败俱伤、财尽兵竭之时,虎视眈眈的波斯人借机干涉,最终帮助斯巴达人击败雅典人,摧毁了盛极一时的雅典海上帝国。这场战争对希腊诸邦政治造成巨大的冲击和震荡,对于社会经济无异于一场浩劫,对于其后希腊人的思想文化、对于地中海世界的国际局势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亲历这场大战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以其客观冷静的态度,生动豪放的史笔,简洁流畅的文字,不仅全面地记载了战争的主要史实(迄前411年),展示了陆战海战的恢宏场面,党派斗争的严酷惨烈,还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其间人们心理心态的微妙变化。此著是希腊古典文明极盛时期的文化精品。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无数读者去欣赏、玩味、思考……
修昔底德(Thucydides,约公元前460—前400/396年),出身于雅典富有的显贵之家,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而立之年已具有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卓越的史才。公元前424年当选为雅典将军,主持色雷斯一带战事,他在战争之初即开始搜集史料,倾其毕生精力完成千古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他全面发展了人本史观,运用朴素唯物论的方法,综合地探讨历史因果关系,探索人事规律,创立了比较科学的治史原则,被誉为“求真的人”。
译者:徐松岩(1963— ),山东招远人,历史学博士,西南大学古典文明研究所所长,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西方古典文明和外国史学史。译注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希罗多德《历史》和色诺芬《希腊史》等西方史学名著,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70余篇。
在大学第一学期的《外交学概论》课上,老师说学这个你们读好三本书就行了,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汉斯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和肯尼斯沃尔斯的《人、国家与战争》。当时不知所然,也没想过找来读读。直到今天才算都翻过了,还不敢说读过。 而真正激发我读...
评分法律保护被压迫者,伯里克利演说中提到;书中经常写:某某的儿子某某,非常神奇,可能跟中国的古人一样,对于祖先对于家族,他们也是心存虔敬的。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开始理解《指环王》中很多我以前不能理解的东西。在古代的世界里,有居住在海上的人民,有居住在平原...
评分又懒得开电脑写公众号了(常年如此),在这里整理一下第一天读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读书笔记。作为两千多年前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记录、见识和方法在今天仍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修昔底德陷阱”这个词今年因全球局势动态再度流行就是一个例证。 以下即使带引号的也...
评分1米诺斯是第一个组织海军的人 4 2此时,希伦人和沿海一带与岛屿上的蛮族开始海上掠夺,并且这种职业并不被认为是可耻的。 4-5 3雅典人最早放弃随身携带武器的习俗,而斯巴达人最早穿着简单的服装,最早实行裸体运动 5 4“因此,我们不应单纯凭城市的外表来判断而不考虑他...
评分标 题: (中文)古希臘羅馬著作目錄[轉載自瑪雅咖啡論壇] 原著类: 阿古利可拉传 日耳曼尼亚志 塔西佗,(Tacitus)著 马雍,傅正元译 阿里斯托芬喜剧集 罗念生译 埃斯库罗斯悲剧二种 罗念生译 爱经(附杨周瀚译《变形记》) 奥维德著 戴望舒译 奥德赛 [古希腊]荷马著...
这翻译有毒。已换成何元国译本。害我浪费一百多大洋。
评分8.4 没有认真读,这个版本的注释很清晰。伯利克里的葬礼演说是本科时候读过的,现在重读还是可以感受到一种“制度自信”。整场战争的具体细节其实很难有清晰印象和感觉,所以也就没有认真读的紧迫性
评分这是一部英雄史。斯巴达将领伯拉西达,以百人冲入敌阵,震慑全军,被奉为斯巴达英雄。其人不仅作战勇敢,而且富有谋略,人格魅力出众,使得不少盟邦叛离雅典,特别是单骑进入阿堪修斯城,凭借出色口才将该城从雅典方争取过来。最后的陨落颇有传奇色彩,安菲波里斯之战,在克里昂精锐之师撤退之际,奇袭敌军,以7人损耗杀敌600,身先士卒的波拉西达伤重而死,全军为其举行公葬,安菲波利斯人把他尊为英雄,每年举行竞技比赛,向他献祭,表达敬意和纪念。 这是一部政治史。整个希腊世界历史是民主制和寡头制两种制度对抗的历史,尤以雅典和斯巴达为代表,民主制国家自由开放风气促进了雅典经济增长、文化繁荣及海军霸权,但也使得行政低效,相互掣肘。斯巴达体制上下行事高效,但缺乏内部生机。正如科林斯所言:雅典人热爱冒险,而拉栖代梦人趋于保守
评分本人道行不够,囫囵吞枣看完。印象比较深的是里面的各种富有逻辑和激情的辩论及演讲。另外就是对于第七章西西里战争的生动描写。公元前一个近乎三十年的战争,古希腊几乎全体城邦都参与其中,像极了中国古代的东周列国。
评分伯利克里与亚西比德一先一后,尤其是后者的邪魅,太过耀眼;斯巴达和雅典的国家性格:稳重与冒险;维持帝国靠的不是正义,而是恐惧;机运与偶然往往决定局势走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