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兴强国”与“老牌霸主”之间,战争是否真的不可避免?
战争爆发的动机是政体的差异?抑或是人性的共通——对权力和财富的贪婪与狂热?
◎ 西方古典文明研究学者徐松岩教授倾力译注18载,2017全新修订本;汇聚古典学30余年研究精华。
◎ 修昔底德的著作达到了历史写作才能的顶点。
——托马斯•霍布斯
真正的历史学是从修昔底德的著作开始的。
——大卫•休谟
修昔底德是历史学家中之*为优秀者,且他已被传统的观念视为历史研究的标准。
——狄奥尼修斯
是修昔底德确立了历史写作的法则,即“如实”而书的法则。
——琉善
历史写作的首要法则是不折不扣地记载历史真实,在这一点上,修昔底德是历史学家中的表率。
——西塞罗
修昔底德的文笔简洁有力而灵活,他运用自如,以简短而精辟的的词句系统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他的措词用语有如格言一般精练,像枪声一样响亮。他的笔调极其流畅而高超。在作品中把崇高思想和流畅表达结合在一起,几乎没有别的作品能够超过伯里克利的那篇演说。
——J. W. 汤普森
修昔底德深入人的本性来探讨战争的起因。在他看来,雅典人和斯巴达人之间之所以爆发战争,并不是因为两者的差别,一个是民主制的雅典,一个是寡头制的斯巴达,而是因为他们的共性。权力和财富激起一种渴求更大的权力和财富的欲望。战争的动机是贪婪、狂热追求权力和占有欲,这是任何权力和财富都无法满足的狂热。
——伊迪丝•汉密尔顿
公元前431—前404年,数百个城邦卷入了规模空前的“希腊世界大战”,战火几乎波及当时整个地中海文明世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和雅典帝国这两大军事集团,一方在陆上称雄,一方在海上称霸,双方巧施权谋,展开长期的拉锯战。正当双方两败俱伤、财尽兵竭之时,虎视眈眈的波斯人借机干涉,最终帮助斯巴达人击败雅典人,摧毁了盛极一时的雅典海上帝国。这场战争对希腊诸邦政治造成巨大的冲击和震荡,对于社会经济无异于一场浩劫,对于其后希腊人的思想文化、对于地中海世界的国际局势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亲历这场大战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以其客观冷静的态度,生动豪放的史笔,简洁流畅的文字,不仅全面地记载了战争的主要史实(迄前411年),展示了陆战海战的恢宏场面,党派斗争的严酷惨烈,还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其间人们心理心态的微妙变化。此著是希腊古典文明极盛时期的文化精品。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无数读者去欣赏、玩味、思考……
修昔底德(Thucydides,约公元前460—前400/396年),出身于雅典富有的显贵之家,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而立之年已具有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卓越的史才。公元前424年当选为雅典将军,主持色雷斯一带战事,他在战争之初即开始搜集史料,倾其毕生精力完成千古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他全面发展了人本史观,运用朴素唯物论的方法,综合地探讨历史因果关系,探索人事规律,创立了比较科学的治史原则,被誉为“求真的人”。
译者:徐松岩(1963— ),山东招远人,历史学博士,西南大学古典文明研究所所长,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西方古典文明和外国史学史。译注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希罗多德《历史》和色诺芬《希腊史》等西方史学名著,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70余篇。
十八年前译者在接到翻译西学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任务时,心里确实有些忐忑不安,十八年后的今天依然如此。古希腊文明博大精深,对于西方乃至全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影响深远。译者自知学力不济,难以胜任。因为自己对于希腊的历史和文化,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初学者。虽然三...
评分 评分有人说,一个国家在能够对外输出价值观之前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大国。现代人往往赞叹雅典的民主政治与璀璨的文化,惋惜雅典为寡头政治下的斯巴达击败而未能将其光芒普及到全希腊。然而,真实的雅典帝国乃是建立于赤裸裸的暴力之上,关于这一点,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坦率的雅典人...
评分读到下半本后,才适应把拗口的地名和城邦名民族名都忽略掉,也不必非要对照地图,毕竟又不是研究军事史。越往下读越明白本书为什么是经典。日光之下,并无新事,许多情节都令让我想起中外历史上的另一些事件。下册比上册更激动人心,是因为远征西西里的章节,这次战争导致了雅典的失败。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并不是因为二者社会制度的不同,而是因为争夺希腊大陆的霸权。雅典从希腊反抗波斯侵略的领导者逐步蜕变为对内民主,对外推行压迫和霸权的帝国。而斯巴达在与雅典战争中,所扮演的正义解放者角色也不过是做做表面文章。雅典人在威胁米洛斯人时已经说得很露骨:公正的基础是双方实力均衡,强者可以做他们能够做的一切,而弱者只能忍受他们必须忍受的一切。修昔底德认为人的本性始终如此,历史也同样会不断重演。的确如此。
评分演说词很有趣,现在的政客要是也能像古希腊时期那样演讲真的会很精彩。游离于各种演说词间,左右摇摆,以现实主义为基础做出选择,搞得我好像真的生活在那时候一样哈哈。做了很多笔记,会好好整理思考。人性的贪婪是不会有止境的,要争取自己成为强国,进而成为地区强国和主导国,最后称霸世界,古往今来无一例外,收不了手的,如有例外,唯一解释就是实力不够你的贪欲。
评分太阳底下无新事,这个译本名字翻译有点怪,不过胜在书里附的几张大地图
评分读到下半本后,才适应把拗口的地名和城邦名民族名都忽略掉,也不必非要对照地图,毕竟又不是研究军事史。越往下读越明白本书为什么是经典。日光之下,并无新事,许多情节都令让我想起中外历史上的另一些事件。下册比上册更激动人心,是因为远征西西里的章节,这次战争导致了雅典的失败。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并不是因为二者社会制度的不同,而是因为争夺希腊大陆的霸权。雅典从希腊反抗波斯侵略的领导者逐步蜕变为对内民主,对外推行压迫和霸权的帝国。而斯巴达在与雅典战争中,所扮演的正义解放者角色也不过是做做表面文章。雅典人在威胁米洛斯人时已经说得很露骨:公正的基础是双方实力均衡,强者可以做他们能够做的一切,而弱者只能忍受他们必须忍受的一切。修昔底德认为人的本性始终如此,历史也同样会不断重演。的确如此。
评分这是一部英雄史。斯巴达将领伯拉西达,以百人冲入敌阵,震慑全军,被奉为斯巴达英雄。其人不仅作战勇敢,而且富有谋略,人格魅力出众,使得不少盟邦叛离雅典,特别是单骑进入阿堪修斯城,凭借出色口才将该城从雅典方争取过来。最后的陨落颇有传奇色彩,安菲波里斯之战,在克里昂精锐之师撤退之际,奇袭敌军,以7人损耗杀敌600,身先士卒的波拉西达伤重而死,全军为其举行公葬,安菲波利斯人把他尊为英雄,每年举行竞技比赛,向他献祭,表达敬意和纪念。 这是一部政治史。整个希腊世界历史是民主制和寡头制两种制度对抗的历史,尤以雅典和斯巴达为代表,民主制国家自由开放风气促进了雅典经济增长、文化繁荣及海军霸权,但也使得行政低效,相互掣肘。斯巴达体制上下行事高效,但缺乏内部生机。正如科林斯所言:雅典人热爱冒险,而拉栖代梦人趋于保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