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是“二十四史”中最早的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史书。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史记》叙事,始自黄帝,下迄西汉太初,采用了综合性的叙事模式,囊括记言、纪事、编年、国别等形式,开创纪传体史书“纪、传、表、志”的体例。就内容而言,《史记》是对前代史学的一次总结;就体例而言,《史记》也是集大成之作。
1959年,在毛主席、周总理的指示下,顾颉刚先生等著名学者以金陵局本作为底本,对《史记》进行分段标点,并以方圆括弧来表明字句的删补,形成新中国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史记》点校本。
2007年,中华书局组织点校本“二十四史”的修订工程,将《史记》作为重中之重,在原点校本的基础上,不仅对底本、通校本、参校本作了复核和补充,还改变了方圆括弧的校勘形式,增加了上千条校勘记;对原标点一一复核,进行修改和统一,以期达到新时代古籍整理的最高水准。
2013年10月,《史记》(修订精装本)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和学术界的热烈关注,掀起新的一轮“《史记》热”。2014年8月,在吸纳读者意见和自我完善的基础上,推出《史记》(修订平装本),以飨读者。
1,内容丰富,质量上乘
与通行五十年的绿皮点校本《史记》相比,扩大校勘范围,统一体例;增加三千四百余条校勘记;改正标点千余处;
采用繁体竖排全式标点,版式清晰大方;
增加十幅珍贵版本书影;
附录《三皇本纪》、《主要参考文献》等;
每一版每一印次都及时吸收合理建议,持续完善图书品质。
2,细节设计合理,提升阅读体验
正文中的校码均加上灰色底纹,方便查找;
目录增加分册信息,便于检索;
每一册均加上版次记录,解决多印次配书不易的难题。
3,装帧典雅,印制精良
平装本采用与精装本同样的大32开本,阅读舒适;
同样的封面设计,大气庄重;
正文用纸为70克高品质白胶,不易污损,保证每印次无色差;
装订采用锁线胶订,不易散线脱页。
4,平价销售,回馈读者
平装本同样分为十册,4000余面。由于修订本增加了三千余条校勘记,相应地比通行本多出了近一册的内容,定价为380元,比精装本590元的定价,大大减轻读者购买压力。
2007年5月12日 投降派 《史记》读书笔记一则 1 古公是个好君主,勤政爱民,百姓拥护。有一次邻国来侵犯,要钱要粮,古公担忧百姓遭殃,不想打仗,顺从了敌人。敌国还不罢休,又来侵犯,这次变本加厉,声称要地要国。于是百姓愤怒了,被侵略的人民要反抗,纷纷向古公请求出战。 ...
评分杨恽,丞相杨敞之子,司马迁的外孙,素有才学,喜好结交英才俊士,廉洁无私,先后继承父亲和继母的财产约一千多万,统统分给了别人。但他生性刻薄,侍才凌人,喜欢揭发别人的隐私,对于违逆自己的人,想法设法加害,得罪了很多人。 宣宗时,宗庙演习礼仪,戴长乐代行天子事,...
评分韩安国,可能是一个稍显陌生的名字。他的一生中没有什么亮眼的地方,有的只是成熟稳重的性格和惨淡的战绩。因此,这让他看起来更象一个好的文臣,而不是一个好的武将。而这,也就成了他悲剧人生的主因。 韩安国的优点,在于他忠厚大度,不睚眦必报。当初他犯法抵罪坐牢时,被一...
评分2007年5月12日 投降派 《史记》读书笔记一则 1 古公是个好君主,勤政爱民,百姓拥护。有一次邻国来侵犯,要钱要粮,古公担忧百姓遭殃,不想打仗,顺从了敌人。敌国还不罢休,又来侵犯,这次变本加厉,声称要地要国。于是百姓愤怒了,被侵略的人民要反抗,纷纷向古公请求出战。 ...
评分就像塔西陀苦心孤诣撰写《编年史》,是为了找出罗马从共和沦落为帝制的原因一样,司马迁自比叔季之世的贤哲,在斯文垂灭的末法年代承担人世背后无形的神秘法则——用儒家的术语讲即是天命——赋予他的重任,发奋著书,梳理清楚自尧舜文武以降华夏多国体系缘何被赤裸暴力横扫一...
修订本最终新增校勘记3400多条,处理文字涉及约3700字(增1693字,改1241字,删492字,移298字),改订标点约6000处。
评分阅读工作持续了半年,一共四千多页,本以为读完可以长出一口气,不过今天读到最后一页却感觉怅然若失。似乎了无所得!
评分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
评分纸张远不如精装版,厚的很笨,书脊恐怕是会断。而且短短一年又发现数十处错误,真的所谓校书如扫落叶
评分通讀二十四史 閱盡人世興衰 讀經論史,讀二十四史的意義就在于,它記載了歷代經濟、政治、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事跡,其中包含了許多經典的人生智慧。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四書五經當中的無窮奧義,二十四史當中之春秋筆法,讓人心馳神往,如沐春風。專攻一經一史足以使人成為專家,成為令人敬仰之師。讀之有如飲瓊漿玉液,蕩氣回腸,余韻無窮,用之足以令人立世立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