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识》为京城才女扬之水的品香之作,兼论香诗与香事,分“莲花香炉和宝子”、“香合”、“两宋香炉源流”、“印香与印香炉”、“宋人的沉香”、“龙涎真品与龙涎香品”、“琉璃瓶与蔷薇水”七篇,主题集中,考论精练,彩图丰富,香味四溢,令文人小资倾羡。
成功的路转粉to扬之水,香识而识香,时光推演,香之变,燃器之变,心倒是没咋变,从单熏茅草到调众香而成的香饼香丸及后来的线香盘香,从博山炉到莲花香炉等及炉瓶三事,均有脉络可言,作者专意名物研究,慢慢梳理呈现,从汉唐的起步到宋的巅峰,香料,配香,燃器,有关的日常...
评分 评分一直以来,香气与美色、佳肴一样,是直接诉诸于感官的好东西。因其美好,便与宗教大有勾连,在中国,儒、道、释皆在仪礼中用香。《尚书》载:“至治馨香,感于神明”,将袅袅香气视为与神明沟通的工具。《维摩诘经》里描绘了众香国里的“香积”佛土,此地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
评分和西方“闻香识女人”的风雅一样,中国人流传几千年的对于“香”的喜好和研究的确值得大书特书一笔。当然,前者是流动的液体,秉性浪漫而洒脱,而中国人的香事多与隐匿、禅意、暗晦、沉稳、内敛等品性有关,讲究君子谦谦之风,幽淡古雅之处,格外有生活的慢节奏和大哲思。 中国...
评分《香识》全书我没看过,但看过其中大部分内容。喜欢或者对香道有兴趣的网友,我更推荐看明周嘉胄的《香乘》,明周嘉胄的《香乘》在网上有电子版下载。《香乘》的内容和文字比《香识》更丰富和经典。 如果不喜欢直接看古文的读者可先看《香识》,有兴趣再看《香乘》。《香识》...
前面主要是写香炉这类盛香容器的考古知识,后面很少一部分是写香料和古代调香技术
评分研究香事的作品,香之容器,香之種類皆從分類發展一一道來,前期的諸多器具多能與碑刻壁畫相對應輔證,而後期又多以詩文對實物進行解說,脈絡清晰,令人大開眼界。從香形制變化及與之相對應的容器器形設計上變化體現的巧思讓人感歎,圖片中有些實在好看。
评分旧文新编
评分研究香事的作品,香之容器,香之種類皆從分類發展一一道來,前期的諸多器具多能與碑刻壁畫相對應輔證,而後期又多以詩文對實物進行解說,脈絡清晰,令人大開眼界。從香形制變化及與之相對應的容器器形設計上變化體現的巧思讓人感歎,圖片中有些實在好看。
评分非常喜欢,扬之水真是博学, 古代香事也的确有意思,长见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