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既是作者田野治学理念与方法的体现,同时也是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乡村治理现象。作者长期从事乡村文化和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本书是作者及其所带领的学术团队经年累月、身体力行深入中国乡村地区,进行驻村实地调研与考察的学术总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及总结性成果。
文本介绍了诸如村庄类型与区域分布,乡村生活秩序构建等农村社会的诸多根本及基础性的问题。对于农村的家庭规模和财产,农村婚姻与家庭,不同地域的养老、低保和扶贫的现状,农民收入与农村社会分层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详尽的探讨与论述。
本书展示的是三千年巨变背景下,恢弘而又纤毫毕现的“最后一公里”中国乡村人文景观。
贺雪峰,长江学者,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三农问题专家之一,现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乡村基层民主和乡村建设理论研究。研究方向: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农村社会学,政治社会学。
书中的“最后一公里”,是指国家行政力量所无法到达,而村民维持日常生活需求又迫切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 在当前“四化同步”的语境下面,在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鼓励农民退出宅基地、加快推进农民进城的政策话语 中,需要充分注意到小农经济中自给自足成...
评分作者认为农村是中国现代化的大稳定器和蓄水池,当无法在城市就业时还可以回乡务农。但从发展的角度考虑,20年后习惯于城市生活,已经不会种地的年轻一代老了,他们还会选择回乡种地吗? 更积极的方法是将进城务工农民积极融入全国社保体系中,不以农民身份来划定是否参与社保,...
评分我的父母都是农民,我也是从小生活在农村,长大读书离开家乡,在城市扎根结婚生子。我的想法与观念和我的父母很不同,我不理解我父母的一些做法和执念。偶然看到朋友推荐这本书,买来一读,发现对书中观点有诸多共鸣与感悟。 首先是农村话语权、财产权决定了很多很有意思现象,...
评分书中的“最后一公里”,是指国家行政力量所无法到达,而村民维持日常生活需求又迫切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 在当前“四化同步”的语境下面,在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鼓励农民退出宅基地、加快推进农民进城的政策话语 中,需要充分注意到小农经济中自给自足成...
评分这两天刚刚读完,感触挺深的。我觉得我可能是在城乡变迁的特殊产物,我人生中的前七年是在乡村渡过的,至今仍然和农村有斩不断但是非常微弱的联系,对于农村的很多想要知道,但是并没有深入。我有乡愁但不强烈,我试图从事乡村工作但不了解。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对当前乡...
作者笔下的农村生活舒适惬意又便宜。希望拿出数据说明,否则有点“何不食肉糜”的嫌疑。
评分老师让学生寒暑假回去纪录自己村子里发生的事,彩礼,收入,娱乐活动,养老,兄弟分家,父母赡养等,没有特别耳目一新的观点,每章独立看都像学生作业。
评分微微有些絮絮叨叨感
评分肯定句式的结论较多,细致的见闻描写太少
评分的确挺有意思,在亚马逊上买了电子版,讲了很多农村的问题,感觉讲的还挺深入的。包括农村的未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