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前后,中国农村几乎同时在三个层面发生巨变:一是2006年国家取消了延续千年的农业税,导致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巨变:二是在革命运动和市场经济双重冲击下,构成农村内生秩序基础的社会基础结构快速解体,形成了农村基础结构之变;三是一直构成农民意义世界和人生价值基础的传宗接代观念开始丧失,导致农民价值之变。这三变几乎都是千年未有之变,恰好都发生在2000年前后,这就可以在一个更具体的时空下面理解新的“乡土中国”。
贺雪峰
1968年生,湖北荆门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长期从事乡村治理研究和乡村建设实验,在全国二十余省市区农村调查。主张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应当实践“山野的灵感、野性的思维、真白的文风”三原则。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出版著作十余部。
主要著作有:
《新乡土中国》(2003年版)
《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2003年版)
《乡村研究的国情意识》(2004年版)
《乡村的前途》(2007年版)
《什么农场,什么问题》(2008年版)
《村治模式:若干案例研究》(2009年版)
《村治的逻辑》(2009年版)
《乡村社会关键词》(2010年版)
《地权的逻辑》(2010年版)
《组织起来》(2012年版)
《地权的逻辑II》(2013年版)
《小农立场》(2013年版)
《新乡土中国》 1. P1《乡土中国》英文名的含义是“捆绑在土地上的中国”。 2. 中国要真正完成市场经济的转型,就必须最终为农民提供足够的自由就业机会,无论他是从事农业或从事其他行业。中国要法治,也就不只是在城市建立几个法律援助中心,或有多少法官或律师,而是农民的...
评分在新的历史环境下重读本书,心情不免有些沉重,在国家意志推进城镇化的浪潮中,不能只注重硬件设施的改善,《新乡土中国》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尤其是广大农民精神家园的建设问题也不容忽视。建国以来,尤其是前三十年,三农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三十多年又作出了巨大...
评分讨论中国当下遭遇的种种问题,如果想要深入一些,就免不了要追根朔源,分析一下问题产生原因和历史背景,其中自然会把话题带到我们的传统,我们民族的本性上去。中国社会曾经是何种面目?现在是什么模样?变迁如何进行?对于这些问题的讨论,都可以延伸到当代的诸多领域,以助...
评分看了一部分。
评分已购。三星半。和费孝通完全不能比,根本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但也算有自己的特色。对于我这种零农村体验的人而言,这位作者总能帮我补上一些常识。
评分谨慎的中国农村社会研究,特别警惕西方范式可能导致误导,极其强调田野调查与理论实际在实际过程中的作用!非常有启发!
评分中国农村的描写非常详实,虽然很零散,也证明农村问题的复杂吧
评分赞!简洁流畅,富有思辨,新修订的札记具有文献综述性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