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家人生活在天津乡下,父亲劳动之余到外地打砖坯子挣钱,认识了一家大厂的八级钳工“右派”李海叔叔,结为兄弟。李海叔叔第一次到家来,带来了奶香味的糖,从此成了“我们”家乃至整个村子的贵客。“我”把奶糖咬成小块分给小伙伴,描述叔叔一家的天堂般的生活,可是此后每年春节,李 海叔叔总是空手而来,从这个贫穷的家里带走他们精心筹措来的粮食豆子瓜果,钱,甚至借来的鸡蛋,久而久之两家的关系终于淡漠了。事实上,除了李海叔叔在国营大厂工作外,他家生活在偏僻的山沟里,李海从“我”家春节后捎走的物资是他们唯一的指望。两家人互相仰望着度过了艰难时期,终于孩子们都各有所成,虽然两家从亲密淡漠到了说不出的尴尬境地,但“我”还是从这种复杂的关系中发现了两个家庭的秘密……
※
两个平常家庭,两代人的漫长“交情史”。通过“我”回溯勾连,讲述了两家人微妙的情感联系:双方各有隐衷,相互依存,“我”家从李海叔叔那里获取精神的支撑,李海叔叔则从“我”家得到物质接济,这种以实物换虚空的不对称关系维系多年终于瓦解,绝交,绝情,以至老死不相往来——李海叔 叔和“我”父亲果然至死不再相见,下一代却又因缘巧合,再度相逢,重新谅解过往,重新认识当下。(赵月斌)
※
笔力沉稳雄阔,收放开阖自如。写尽人世种种微薄的艰难,与微薄的善良。(张定浩)
※
尹学芸既有超强的写实能力,又不断契入人性深处,辨析纯朴、纯净的情感如何发生扭曲,而且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合谋”中。小说也启发我们去深思,这幕悲剧的发生,到底是源于“人性之曲木”无法根治的顽疾,抑或特殊历史年代的催逼?
——金理(评论家)
尹学芸,1964年生,天津文学院签约作家,已发表各类文学作品300多万字。2017年,中篇小说《士别十年》获得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2016年,中篇小说《我的叔叔李海》(原名《李海叔叔》)位居首届《收获》文学排行榜·中篇小说榜榜首,是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备受瞩目作品之一,被评为《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优秀作品;2015年,凭借小说《玲珑塔》获得首届林语堂文学奖。另曾获首届梁斌文学奖、孙犁散文奖等。
我们注意到,文学界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有一些真心热爱文学的写作者,多少年兢兢业业孜孜以求地致力于这项神圣的事业,但却一直都没有能够写出来。相比较而言,另一些写作者就要幸运得多。同样是坚持了很多年的写作,这些人在某一天却会突然“脱胎换骨”,就写出来了。我...
评分 评分 评分看我的叔叔李海,翻看前两章,都平淡无奇。 越往后看,惊喜越多,才发现作者其实笔力深厚,朴实的浑然天成,收放自如。 很多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精心设计。 把一个故事讲的这么好看,这么让人唏嘘,太动人了。特别是后来两家后人的相聚,看的我眼泪都掉下来。 这是属于六零后那...
评分我们注意到,文学界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有一些真心热爱文学的写作者,多少年兢兢业业孜孜以求地致力于这项神圣的事业,但却一直都没有能够写出来。相比较而言,另一些写作者就要幸运得多。同样是坚持了很多年的写作,这些人在某一天却会突然“脱胎换骨”,就写出来了。我...
典型的旧小说,这里的“旧”是指承袭了中国传统小说话语的叙事体系。温柔敦厚,雅俗同体,既得语言之趣,亦明生活之难,词意简朴,引而不发。作者本着对常世、常情的热爱,留意小事,不避俗语,从日常叙事中发掘义理、经营智趣,曲中有直,密处能疏,平实之中蕴含灿烂,低处独语也常让人豁然开朗。
评分吃惊,写得太好,尹学芸真是处处深刻理解生活细微诡谲之谜面,落笔都是活生生被侮辱损害、坚守尊严道义的人,从从容容藏着机锋牢牢抓住读者情绪,实在舍不得读完!六零后作家沉淀的丰厚人生阅历,跨越数十载一群人的故事编排足见大气,文风也全无同辈的粘滞老迈,像把闪着光芒的人性解剖刀。作者不仅能写人,还能写支撑着人们活着、所做的选择,大部分作家根本看不见也描述不出的那点恒言哲理,好到没话说。同篇泪目。
评分以第三篇和第四篇最好,第四篇文字尤其紧凑而有分寸感。第三篇胜在狗尾续貂的结局大翻转,也败在这个结尾。第二篇有点像90年代的小说,略有点飘。第一篇,写得过于用力,反倒有些杂糅了。。。
评分有多久没有读过小说了,感觉焦躁麻木的神经被小说拯救了,甚至放下了电影,内心总牵动着小说中的情节,作者是拿捏情感的高手,两个家庭的故事写尽了家庭中家庭间微妙的情绪与情感,时时被触动。《士别十年》是在职场沉浮过的人才了解的痛与殇。四篇中篇皆是精品,爱不释手。
评分力度刚刚好,每篇都蛮好看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