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藝術史 巫鴻 藝術 海外中國研究 建築 古典中國 藝術-藝術史 美術史
发表于2025-04-26
中國古代藝術與建築中的“紀念碑性”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以圭璧鍾鼎為國之重器的禮製藝術時代如何興起,又如何逐漸衰亡,演變成以宗廟、宮殿與墓葬為主體的建築性紀念碑時代?長安,這個從土木方興時起就不斷被重塑的城市,如何彪炳不同時期統治者的榮耀?一座座零散而無言的墳塋和祠堂,如何訴說曆史長河中一個個普通傢族的懿德?而這些具有明顯公共意義的禮儀美術傳統,又如何在漢代以後轉化為藝術傢打造個人曆史的藝術行為?
本書嘗試打破美術史研究中的門類之彆,以“紀念碑”這一西方古代藝術的核心概念為綫索,將裝飾藝術、圖像藝術和建築藝術納入更大範圍內藝術的發展變化,重構中國古代美術的宏觀敘述。
巫鴻(Wu Hung)
著名美術史傢、批評傢、策展人,芝加哥大學教授。
1963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學習。1972—1978年任職於故宮博物院書畫組、金石組。1978年重返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攻讀碩士學位。1980—1987年就讀於哈佛大學,獲美術史與人類學雙重博士學位。隨即在哈佛大學美術史係任教,於1994年獲終身教授職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學亞洲藝術教學,執“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講席。2002年建立東亞藝術研究中心並任主任,兼任該校斯瑪特美術館顧問策展人。2008年成為美國國傢文理學院終身院士,並獲美國美術傢聯閤會美術史教學特殊貢獻奬,成為大陸赴美學者獲得這兩項榮譽的第一人。
其著作包括對中國古代、現代藝術以及美術史理論和方法的多項研究,古代美術史方麵的代錶作有《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1989)、《中國古代藝術與建築中的“紀念碑性”》(1995)、《重屏:中國繪畫中的媒材與再現》(1996)、《黃泉下的美術:宏觀中國古代墓葬》(2010)、《廢墟的故事:中國美術和視覺文化中的“在場”與“缺席”》(2012)等。
最難理解的一本卻翻得最快,一直潛不下心來看曆史有關的文字,還是偏嚮於紀錄片等影像,熱媒介之下的思考肯定不如冷媒介來得深刻。還是很佩服很多大神作品集裏將曆史反映的思想觀念或年份數據可視化並繪製成分析diagram,自己是沒這思維????。
評分一迴來就趕緊看完最後一章。也許對我來說還挺重要的,因為非常希望抓住的紀念碑性不再停留在虛空,僅僅是感覺的層麵,而進入到一種可以理解和錶示的狀態。包括最後提到的二元模式,“當任何一個場景將要行成獨立係統並變為'真實'的時候,他就引進一種與這個場景相衝突的圖像或風格,來消解任何可能造成的'幻視'效應。”
評分兩個綫索:一個是文化比較的綫索,即通過“紀念碑性”在中國古代美術中的特殊錶現來確定這個藝術傳統的一些基本特性;另一個是曆史演變的綫索——通過對一個波瀾壯闊的曆史過程的觀察去發掘中國古代美術內部的連續性和凝聚力。
評分最難理解的一本卻翻得最快,一直潛不下心來看曆史有關的文字,還是偏嚮於紀錄片等影像,熱媒介之下的思考肯定不如冷媒介來得深刻。還是很佩服很多大神作品集裏將曆史反映的思想觀念或年份數據可視化並繪製成分析diagram,自己是沒這思維????。
評分巫鴻可太厲害瞭,不會讓任何慕名而來的人失望。這本書乍看不難,但稍微一走神就跟不上作者思路瞭…一本書斷斷續續看瞭好久,收獲很大。
我坚信02或者03年我见到过该书另外一个中译本,那是在伦敦做论文的时候。尽管我搜遍了SOAS的图书馆索引,但是现在仍旧无法回想起那个版本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評分贝格利:评巫鸿《中国古代艺术和建筑中的纪念性》 一、 介绍一:巫鸿的“纪念性”和他的个案研究 按《牛津英语字典》的解释,“纪念物”(monument)是指“任何保留下来,用以纪念某一人物、行动、时段或事件的事物”。纪念物可以像坟墓一样实在,也可以像诗句一样虚幻,“当暴君...
評分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9-09-01 08:46:55 《中国古代艺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碑性》,(美)巫鸿著,李清泉、郑岩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版,68.00元。 自晚清西风东渐以来,中国传统学术的形式完成了由四部之学向七科之学转变的近代化过程。之后,中西方学术...
評分我坚信02或者03年我见到过该书另外一个中译本,那是在伦敦做论文的时候。尽管我搜遍了SOAS的图书馆索引,但是现在仍旧无法回想起那个版本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評分又是为了赶作业唉...我好惭愧。写到最后差点没被变成了写小说。很是失礼。请直接无视。 读书笔记:《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第三章 纪念碑式城市——长安 读完了巫鸿先生的《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以后,我感觉这本书是很好...
中國古代藝術與建築中的“紀念碑性”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