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生活的变革

私人生活的变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阎云翔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292
译者:龚小夏
出版时间:2017-2-1
价格:49.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08142107
丛书系列:阎云翔作品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人类学
  • 乡土中国
  • 阎云翔
  • 中国
  • 私人生活的变革
  • 文化
  • 海外中国研究
  • 社会学
  • 家庭
  • 性别
  • 生活史
  • 中国社会
  • 现代化
  • 个人主义
  • 婚姻
  • 消费
  • 文化变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新中国成立后,乡村私人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爱情还是亲情,自由还是服从,个体如何在转型社会中抉择?

美国亚洲学会中国研究列文森图书大奖获奖作品

阅读当代中国乡村的情感与道德世界,理解私人生活背后的社会变迁

-----------------------------------------------------------------------------------------------

本书是以东北的下岬村为调查对象,分别从纵观下岬村这一本土道德世界的变化、农村青年择偶过程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的各种细节、家庭财产分割过程中三种相互关联的习俗沿革以及在彩礼上体现出来的巨大变化等,讨论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个人的出现与发展和国家在私人生活的转型以及个人主体性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农民的私人生活经历了双重的转型,这一转型的核心在于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兴起。基于此,作者反思了中国近现代以来农村情感生活、亲属关系等私人世界的发展与变迁,与国家对于私人生活领域的巨大推力。

-------------------------------------------------------------------------------------------------

这部杰出的乡村民族志探讨了此前从未被讨论过的议题:中国农民家庭生活中的个体性与情感生活。1970年代的中国东北,阎云翔教授曾在当地某村庄做了7年农民,并于1989年以训练有素的人类学家身份回到那里,开始了为期十余年的考察。他以当地人的视角,描绘出普通村民丰富、细腻又微妙多变的精神世界。从社会关系、家庭财产,赡养老人等公共性议题,到风流韵事、计划生育、性等隐私问题,本书都有所展现。

阎教授将一部当代中国农村复杂的、流动的心态史和行为史,呈现在我们面前。

——列文森奖获奖辞(列文森奖推选委员会:裴宜理、胡缨、戴安娜•里拉)

作者简介

阎云翔,1954年生,师从著名学者张光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人类学教授,2007年受聘于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主要讲授“文化人类学”课程。著有《礼物的流动》《私人生活的变革》《中国社会的个体化》等著作。其中,《私人生活的变革》曾获美国亚洲学 会列文森奖。

龚小夏(译者),1956年生于北京。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硕士,哈佛大学社会学系博士。长期在美国从事教学、研究、媒体工作。

目录信息

中文版自序
前言
导论
中国家庭模式与私人生活的研究
一、“合作社模式”与缺席的个人
二、研究私人生活的新模式
三、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一章 下岬村的经济体制、公众生活与社会关系
一、村干部以及国家角色的变迁
二、公共生活的起落
三、亲缘结构与社会关系
第二章 择偶:独立与浪漫的年轻一代
一、关于择偶的本土定义
二、1946—1962年:年轻一代的独立自主趋向
三、1963—1983年:集体化体制下的浪漫爱情
四、1984年至今:改革开放以后的新发展
五、介绍型婚姻中的爱情
六、从自主到浪漫
第三章 性爱、情感及其语言艺术
一、订婚后的恋爱与婚前性关系
二、爱情的语言和姿态
三、择偶理想的变化
四、爱情的表达问题
五、择偶中的浪漫革命
第四章
两性互动以及夫妻关系重要性的增长
一、家庭结构的变化
二、夫妻间的亲密关系与爱情
三、家庭劳动分工与家庭决策
四、家庭内部性别角色的重新定位
五、大家庭的民主化
六、家庭关系的结构性变化
第五章 私人空间与隐私权
一、老宅子的空间安排
二、80年代以来的装修热
三、内外之别与家庭隐私权
四、个体成员的私人空间
五、空间格局与人际关系
六、下岬村个案与隐私权观念
第六章 家庭财产与个人财产权利
一、提前分家与“从父居”的消亡
二、系列分家方式的影响
三、彩礼与遗产预支
四、彩礼支配的变化
五、新娘在彩礼交换中的角色
六、从礼物到预支的遗产
七、个人权利的上升与父权的衰落
第七章 老人赡养与孝道的衰落
一、老人的生活状况
二、虐待老人与代际冲突
三、关于代际互惠的争论
四、父母防老的措施
五、孝道的衰落
六、无效的法律与自相矛盾的意识形态
七、沉默的公众舆论
八、信仰世界的倒塌
九、经济剥夺与无情的市场逻辑
第八章 人口政策与新型生育文化
一、计划生育20年
二、个人选择与生育模式
三、新型生育观的出现
四、性别因素:妻子地位上升的影响
五、社区因素:村风的作用
六、从人口控制到计划生育
结论 国家、家庭与个人
一、家庭的私人化
二、自主性、情感、欲望与无公德的个人
三、情感、欲望、消费要求
四、社会主义国家与私人生活转型的悖论
五、关于国家作用的争论
六、个人的崛起与国家的关系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十分失望,仅仅是一个标准化的中国研究,拿到列文森奖也就不奇怪也不值得吹嘘了。虽然是一个严肃的研究,但是套路是西方理论加中国经验,先不论有没有中国主体性的问题意识,本身对于西方理论自身反思性不足,而经验田野也不进行深描。导致研究在理论还是在经验上都显得...  

评分

有幸听过阎云翔教授的讲座,也是我大学里听的为数不多的讲座之一。阎云翔教授的讲座很精彩,他关于道德不过是资源缺乏时统治阶级对资源进行分配(对人们进行统治)的手段的观点让我很受启发,看问题要有更宽的视野,对问题要有更深的洞彻和理解,不能只停留在想当然的...  

评分

我出生并生活了十几年的村庄坐落在华北平原一个靠近渤海湾的地方。阅读此书的时候,我很容易就可以将其与我的记忆做互参文本对照比较。此书的截止时间定在1999年。新世纪到来,变化加剧。然而其中的很多结论都有助于我对自己村庄种种事件的理解。虽然因发展速度和地域的差异,...  

评分

上个月初次浏览了阎云翔的《私人生活的变革》,觉得语言十分清晰、易懂,只感叹道作者的写作思路清晰、语言质朴,译者的翻译也相当精准。后来看到今年列文森奖的获奖作品,再去搜索历年列文森奖获奖名单时,才发现此书于2005年曾获此殊荣,想必应当在美国的学术界颇受好评。 作...  

评分

上个月初次浏览了阎云翔的《私人生活的变革》,觉得语言十分清晰、易懂,只感叹道作者的写作思路清晰、语言质朴,译者的翻译也相当精准。后来看到今年列文森奖的获奖作品,再去搜索历年列文森奖获奖名单时,才发现此书于2005年曾获此殊荣,想必应当在美国的学术界颇受好评。 作...  

用户评价

评分

大醒目!一个人不看这本书,我觉得可能没法讨论三农问题。

评分

故事讲得好,内容弱了点。“说媳妇”“找婆家”变成了“找对象”,进门上炕变成了客厅会客。夫妻关系取代父子关系,私权上升父权衰落,自主性和个体化的问题凸显而未展开,而“无公德个人主义”的问题又令人担忧。

评分

已购。依然以下岬村作为样本,一村多吃,见解不算深刻,不过这本翻译比《礼物的流动》顺溜~~从微观角度入手,着实讲了不少故事,趣味也由此而生,40年代到90年代近半个世纪的变化中,家庭重心随着国家政策变化,从集体向私人过渡,而正是政策导向带来的变化使得过渡出现了空洞,私人倾向于自私~

评分

只看局部不见整体的研究,个人崛起乃至一定的无道德的后果,难道不是国家在保障上的过度退出吗?

评分

只看局部不见整体的研究,个人崛起乃至一定的无道德的后果,难道不是国家在保障上的过度退出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