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周雪光
出品人:
页数:467
译者:
出版时间:2017-2-1
价格:4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58331
丛书系列: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图书标签:
  • 中国政治
  • 社会学
  • 政治学
  • 国家治理
  • 中国研究
  • 政治
  • 周雪光
  • 制度主义
  • 中国政治
  • 国家治理
  • 制度逻辑
  • 治理体系
  • 治理能力
  • 政府治理
  • 制度分析
  • 政治制度
  • 国家结构
  • 治理现代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关于中国国家的治理逻辑,本书主要沿着两条脉络进行探讨:一是中央权威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这体现在各级政府体制的制度设施和行为方式;一是国家与民众之间的关系,这体现在国家与社会群体的相互影响上。本书从学术上推进了当前国内的国家治理研究,并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可以参照 的研究路径和视角。

作者简介

周雪光,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任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讲座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兼职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组织管理系系主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组织社会学十讲》(2003)、The State and Life Chances in Urban China: Redistribution and Stratification, 1949-1994(2004),合著有The Dynamics of Rules: Change in Written Organizational Codes(2000)。

目录信息


第一章 导论: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第一单元 国家治理逻辑的制度分析
第二章 国家治理逻辑与中国官僚体制:一个韦伯理论视角
第三章 中国政府的治理模式:一个“控制权”理论
第四章 运动型治理机制
第二单元 国家治理逻辑与政府行为
第五章 政府内上下级谈判:一个分析模型
第六章 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
第七章 拼凑应对:多重逻辑下的基层政府行为
第八章 逆向软预算约束
第三单元 国家治理逻辑与中国社会
第九章 通往集体债务之路:从官僚制逻辑到社会逻辑
第十章 多重逻辑下的村庄选举
第十一章 无组织的利益与集体行为
第十二章 结语:国家治理逻辑与中国未来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一个组织学研究/周雪光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2 the institutional logic of governance in China: an organization approach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是围绕着“一统体制与有效治理”这一中国国家治理的深刻矛盾展开的。一统...  

评分

评分

初读之后,周雪光的分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来的智性冲击也久久不散。隔三差五地就会翻出来看看,有时仅浏览目录,有时就随意翻几页。尤其是写作思路不顺的时候,就像王汎森所说的那样,拿出这本堪称典范的汉语社科学术著作翻看,寄望于从中汲取些许营养,至少也是一个激...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已经下架了,但没必要非得读。如果你在体制工作,周雪光描述的就是你的经验与耳闻目睹,只不过,他用一套非常硬的术语以及模型将这些经验包装了起来,看完大概会徒增荒诞感;如果你在体制外,想要了解中国官僚制度的运作模式,其实也有更好的选择,周雪光虽然选择了歪果仁(韦伯等)作为论证的理论支撑,但基本的政治面貌传统描述,还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史学研究,他所大量引用的阎步克提供了更为清晰的秦汉制度史(也即官僚史)的模式与演化,所引用的黄仁宇、孔飞力提供了更为生动的明清官僚制度的矛盾爆发、所引用的瞿同祖提供了更为细腻与骇人听闻的制度与政治教化的交织现象。目前的官僚体制与歪果仁描述的官僚体制差异不小,更多的还是背负着传统的政治重担,连同它产生的问题都是古已有之的。我觉得周雪光的解释模式反而不如他的田野调查有力。

评分

分析非常精彩,条理逻辑清晰而富有解释力。虽然作为一项共时性研究仍有可议之处,但这也为进一步讨论提供了很好的框架。

评分

周雪光也没想到今天卡里斯玛权威会以这种方式转化成“法理”权威吧。

评分

周雪光也没想到今天卡里斯玛权威会以这种方式转化成“法理”权威吧。

评分

大概是因为“被禁”,所以被过誉了。特别不喜欢有些人看到“被禁”就兴奋不已地“朝圣”的心态。读到第一章感觉很新颖,再往下看,渐渐觉得内容拖沓、重复,只不过是用西方的理论框架和定义讲述了我们都知道的事实,将问题(我甚至都怀疑所谓的“脆弱的动态平衡”到底够不够成问题,以及在见识过大部分所谓民主国家的行政效率后,更觉文中叨叨的“治理成本”有些危言耸听)的根源归结于集权和体制也有些牵强。中国内忧外患、遭美国老大惦记的情况下,改变体制无异于自取灭亡。读罢本书唯一的感触是,依法治国还需慢慢推进,眼下的中国更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高效和稳定,和地方因地制宜的“灵活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