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撰写的《三国志》,既有“质直”即记事真实朴素的特点,又有“善叙事”即文笔生动曲折的长处,在传统的“二十四史”中,它是历来最受重视的“前四史”之一。后人对于三国史事的了解,包括民间流传的种种三国评话和演义,也都基本来源于此。
本书在复旦大学通识课“《三国志》精读”的内容基础上编订,选择以曹操父子、卞皇后及甄氏、何晏、华佗、诸葛亮、陆逊等人与乌丸、倭等民族国家的十篇传记为中心,深入浅出讲述三国的历史。
与传统历史、史学史或通俗小说的讲法有别,作者于过去人们始终关心的政治、军事之外,更加重视文化、性别、民族等议题,在对《三国志》文本的具体解读中,借助政治史、女性史、文学史、思想史、医学史、民族史、东亚史等相应的视角,去复原陈寿笔下三国史绚烂恢弘的画面。
戴燕,北京大学中文系学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硕士,历任北京中华书局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现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本书引言第一页就出现了陈寿曾任“姜维丞相主簿”这样的硬伤。蜀汉仅诸葛亮一位丞相,陈寿所任为卫将军主簿。其余如“高堂隆”误为“高隆堂”、“魏武王格虎大戟”误为“魏武帝格虎大戟”、“国史大纲”误为“国学大纲”等,可能是手民之误。集中的硬伤,表现在“诸葛亮”一篇...
评分本书引言第一页就出现了陈寿曾任“姜维丞相主簿”这样的硬伤。蜀汉仅诸葛亮一位丞相,陈寿所任为卫将军主簿。其余如“高堂隆”误为“高隆堂”、“魏武王格虎大戟”误为“魏武帝格虎大戟”、“国史大纲”误为“国学大纲”等,可能是手民之误。集中的硬伤,表现在“诸葛亮”一篇...
评分#书201708#《三国志讲义》戴燕 没有深度的皮毛之见。 勉强可做三国史的普及读物,文笔尚可,柔情过多。偶有一二亮点,例如《引言》对陈寿作三国志的介绍,讲华佗时对“良医”的理解,讲“倭人”时引日本文献的引用。但史识不足,部分议论终是隔靴搔痒。 虽然是女性作者,但讲卞...
评分戴燕教授的这本书,选取了三国志中的十个传记,除了传统的曹操、曹丕、曹睿、诸葛亮、孙权传外,比较有新意的是从女性的角度选取了卞夫人传,从民族史的角度选取了乌丸传,从医学史角度选取了华佗传,从文化史角度选取了何晏传,尤其从对外关系史角度选取了倭人传。倭人传介绍...
评分翻开这本书的起源还是最近在追《 军师联盟》1 和 2。 去年大火的剧,没时间看。在飞机上无意看了两集上瘾,遂用二倍速的加快看完了80多集。真的累死宝宝了。什么时候,国产剧能压缩到美剧的浓度,真的是利国利民的快事! 说会司马懿,这人最大的能耐有三个,1)等得起;2)活得...
觉得需要个参考文献做补充,读得开心。
评分过誉之作。关于曹操、诸葛亮等人的介绍十分平淡,亮点在于辽东,日本和何晏,整体的解读大都浅尝辄止,点到为止。
评分阅毕。期待很久,确是通识水平。讲义稿特征明显,很多地方点到为止。也许课程设计,就是希望引导学生读三国志原文吧,所以虽然切入的眼光很好,但是每个问题说的都不多,不深入。整理时,没有增加太多让书稿更厚重些的东西。要是补个参考文献,引人深入阅读就好了。此外日本文献参考很多啊。
评分“而何晏正是生活在这一转折时期的文士。他虽然早年也吐过‘大梦谁先觉’一类的狂言,把自己比作‘朗然昭玄,鉴于未形’的圣人……可是不知为什么,就是这样一个学问无所不通,又是从曹操时代走过来的人,在表面繁荣而危机四伏的时刻,仍然选择加入盈耳颂声,高唱着‘六合元亨,九州雍熙,家怀克让之风,人咏康哉之诗’的时代赞歌?”
评分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