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走向民间,ISBN:9787532824823,作者:李书磊著
"百年文学总系"的丛书听闻过多次,也曾看过洪子诚的《1956:百花齐放》,但李书磊的书我在浏览这部丛书的书目时从未注意。直至课上y师提出要注意此书时,才促使我找来阅读。 1942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毛的讲话发表并被贯彻实施,影响到整个新中国的文学走向。...
评分0359.光芒——读李书磊《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942走向民间》 1942年,一个特殊的年份。中国文化与中国文人一道,经受了严峻的生存考验,却又表现出了充沛而新鲜的活力。这本书,涉及文学的分析并不多,更多的是讲述中国文人知识分子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如何选择命运的走向,...
评分 评分1942年,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中国文人经受了严峻的生存考验,中国文化在迎战外来侵犯中表现出了充沛而新鲜的活力。这本书,涉及文学的分析并不多,更多的是讲述中国文人知识分子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如何选择命运的走向,如果抉择现实的道路。 这种命运与现实,基于国家,也...
评分"百年文学总系"的丛书听闻过多次,也曾看过洪子诚的《1956:百花齐放》,但李书磊的书我在浏览这部丛书的书目时从未注意。直至课上y师提出要注意此书时,才促使我找来阅读。 1942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毛的讲话发表并被贯彻实施,影响到整个新中国的文学走向。...
独秀:依然白发老书生; 郭沫若1942投向中共; 西南联大文人学者; 延安文事
评分当时读完印象并不深刻。不过对梅贻琦喜爱有加。
评分书里面有很多李书磊欲言又止的话,那些才是真的历史
评分作者的格局还是比较大的,写陈独秀,是为了写新文化运动的将领之一的精神轨迹,写郭沫若,因为其将要成为继鲁迅之后被共产党树立起来的一面文化旗帜。昆明文人是国统区的大学机制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发生(想想马老师的课吧!40年代是一个文学收获的季节)。而延安文事则是解放区文学体制的建立,这种文化体制将一直不断延续下去。投奔延安的文人的单纯让我感谓,大概当时圆明园的画家村的景象也是如此。
评分书里面有很多李书磊欲言又止的话,那些才是真的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