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摒弃了传统史学具有文学色彩的叙事方式,采用科学的方式将自身转换成一种历史科学。在这种所谓科学的面具下,史家借“同名异义”之法重新运用史学语言进行叙事。
本书中,朗西埃批判了传统史学修辞学式的历史书写以及年鉴学派科学浪漫式的历史书写,以诗学方法检验各种政治修辞学的美化,从这种美化中无法取得名字的历史之间,找出断裂的空隙,破除意义与真实在书写上的连结。
或许,这种“新史学”不过是另一种“同名异义”的字词游戏,但即便如此,亦无碍于朗西埃将其称赞为一场史学的革命。
作者简介:
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1940— ),法国著名哲学家、批判理论家,巴黎第八大学哲学荣誉教授。专注于美学、艺术哲学、政治学等领域,代表作:《无产者之夜》 《图像的命运》《词语的肉身》《文学的政治》《沉默的言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
译者简介:
魏德骥
台湾大学哲学博士,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研究专长:西洋古典哲学、希腊文化史、中国古典哲学、康德哲学、美学。译有《一条简单的道路:特里萨修女的质朴之道》(1996)、《解构死亡:死亡、自杀、安乐死与死刑的剖析》(1997)、柏拉图《蒂迈欧》篇的导读与翻译(1997-8)。
杨淳娴
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博士,辅大全人中心、台北市立大学通识中心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领域:近代欧洲文化史、美学、历史哲学、文化研究。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六点的朋友馈赠,感激不尽。台湾版。主要的论述对象是米什莱和布罗代尔,稍微有点汤普森。以我的粗陋学识只到最后一章异端的历史才读出一点味道,不过看懂的反而是朗西埃的老生常谈。前面大部分内容都类似于借布罗代尔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基本看不懂。译者参照英译本,注得挺详细,但是读起来仍感云雾缭绕。
评分翻译实在是奇怪的很,完全看不懂只能靠猜了。大意可能是批判那些既想拥有科学性又想为某种政体(自由民主)唱赞歌的历史写作,姑且当作对新文化史学派的批判?对于历史研究,个人还是觉得奥克肖特的辩护最为有力,即认为真正的历史研究不过纯粹是对于“过去”的好奇。可这样一来“历史”的拥趸还能剩下几个人呢?
评分译者下了大功夫,看注释就能看出一二。叙事–论述之间的转换真是一如既往的朗西埃……
评分就如海登·怀特所说的,朗西埃这本书实际上想探讨的是写作的政治,或者说只是想借助历史来发表一些他的东西,不过实际上仍可以给人一定的启发啊,将本书跟他的《历史的形象》放到一起读其实更好一点,译者将这书跟词与物作比较有点过了,另外翻译的的确不怎么好。。。
评分朗西埃我真的知道,但是这个翻译让我越读越不知道在说啥。这个系列已经读第二本了,仍然是台湾人的翻译,难道大陆就不能自己翻译了再出版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