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米歇尔·福柯在突尼斯做了一场关于马奈的重要讲座,对其十三幅绘画作品加以评论。此次讲座虽不为大众所熟知,却十分重要。2001年,马里沃尼·塞宗汇集了一批福柯研究专家和艺术史专家,借助自1971年以来有关马奈的研究,回顾并重新思考福柯的这篇文章。本卷同时包含了福柯的讲座文章和2001年部分与会者的文章。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法国哲学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影响。
自自文艺复兴以来就被强调的在二维平面上表达三维世界的理论在马奈的画中被击溃,画仅仅是墙上某一块的装饰物,不是人眼视界的延伸。 马奈用了三种方法解构了绘画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将观察者置于虚无,超脱了以往的认知。 福柯的演讲内容太少了,纸张不错。
评分自自文艺复兴以来就被强调的在二维平面上表达三维世界的理论在马奈的画中被击溃,画仅仅是墙上某一块的装饰物,不是人眼视界的延伸。 马奈用了三种方法解构了绘画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将观察者置于虚无,超脱了以往的认知。 福柯的演讲内容太少了,纸张不错。
评分1 画布的空间(物质、面积、高度、宽度)的处理: ·用符号意指或象征非感知的距离,突出油画是垂直的、没有景深的两维平面的事实:扁平的面积――封闭的空间;压缩描述场景的厚度――景深的缺席;缩小的人物――距离的缺席 ·纵横线的游戏表现绘画具有的物质性,即画布的内在...
评分全书174页中只有前43页属于福柯——而且是根据他讲座录音整理下来的衍文。后面那些内容都是西方评论界对马奈作品的解读。可惜的是,西方油画尤其是印象派、后印象派以及新印象派的画家作品,从来就没有一个解读标准,就像我们看待红楼梦一样,一人一眼,一人一心。关键是如何还...
马奈最重要的特点并不是印象派关于光线的那些表现,而是他打破绘画的透视传统,从空间(横纵线条,封闭物)和光线运用中,取消了景深,表现出油画自身平面性的特质。使人们摆脱幻象,发现实在。
评分对我来说有些形式主义 没读出太多新鲜的东西
评分马奈最重要的特点并不是印象派关于光线的那些表现,而是他打破绘画的透视传统,从空间(横纵线条,封闭物)和光线运用中,取消了景深,表现出油画自身平面性的特质。使人们摆脱幻象,发现实在。
评分前论文后论文外加十几页福柯演讲记录,对的你没看错只有十几页(看过福柯其他的著作之后再看这一篇的用词是多么的质朴亲切啊!废话……)插图可以再敷衍一点吗!还不如不插装高深莫测啊!不过新版的书封挑的薄荷绿实在是太好看了啊嘤嘤嘤,虽然卖辣么贵但是颜控表示至少摆书架上看着舒服啊。
评分开本小而精致,便于携带,不过小开本的不便之处就是图例都附在后面,懒人如我干脆找了本马奈的大画册摊在一旁,对着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