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修订,王小妮增补再版序及“我们来自上课记”三万余字!与《1966年》齐名的科场现形记——“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的教育盗火者!
编辑推荐
她曾经历过最为魔幻主义的年代,她是朦胧诗世代主动突围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她在文学艺术领域早已平静领受诸多桂冠,却在知天命数年后选择站在了讲坛上,这是曾令她和自己的孩子都共同头疼过“畏惧”过的职业。她是一位手拿粉笔,带着近百人大班也不肯用扩音器,常邀学生来住处做客,待孩子们毕业后依旧关心他们当下与今后打算的老师。尽管在时代的洪流中,这样的教育——如果它完全是徒劳,也让这徒劳发生。
内容简介
在一个孤悬海外的最荒凉的省会城市,她并非科班出身的写作课教授,他们也不是中文或广告传媒专业的学生;她在数十年前就已誉满文坛并无经济压力,他们则来自中国最贫困的农乡,却都被调剂进了这个最时髦的影视编导班。毕业后数年,已经从事了五花八门行业的学生们,听到她一声关于写写毕业后这些年感悟的召唤,不再抬头问怎么写、该写些什么、写了有什么用处和好处。就在短短几天内交齐从千余字到数万字不等的特别作业。这不是中国的第56号教室,这只是一本凝聚了一位老师和她的学生们蒲公英一般来到海南岛,又迁徙散落回各处的数年的“上课记”。
1955年生于长春市,曾随父母下放农村和作为知青插队前后7年。1978年春考入吉林大学中文系,后做电影厂编辑。1985年迁居深圳,2005年起在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任教。曾出版诗歌随笔小说多部。作品包括:《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世界何以辽阔》《月光》《1966年》等。
1999年获美国安高诗歌奖,2003年获得由《星星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联合颁发的“中国2002年度诗歌奖”, 2015年获2014中国•星星年度诗人奖。《1966年》获得腾讯•商报“华文好书”、《人民日报》《新京报》、央视新闻2014年度好书等多家权威媒体年度好书奖并入选众多知名榜单推荐。
八十年代王小妮就已是知名诗人,诗歌写作成绩不小,得过不少奖。七年前听朋友劝,到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书,授课内容是戏剧影视文学。几年书教下来,仍然陆续有诗集、散文集出版,可见创作并未停止。 教书对于创作型的作家而言,很容易有些乏味。写《小世界》的英国人戴维...
评分九月的太阳把所见之处晒得软趴趴一片,毫无生气。军训前几天大家有模有样地训练,外语系几乎全是女学生,不经整,后面挪到食堂前的阴凉处练习单抬腿,有时干脆在二教正对的小树林间的瓷砖地上席地而坐,有学生到人群中唱歌。 外语系有四个班,最后每班抽出部分训练有素的组成...
评分作者:邓郁 发表于《南方人物周刊》 7月的某个凌晨。两点半,纪录片导演邓伯超正抽着烟,在北京通州刚搬的家里敲着键盘。楼上住户下水道的管子并没有封进水泥,赤裸裸地悬在头顶,他能清楚听见“他们拉出的屎,在管道里砸出的闷响,是一种不能扩散的回音,着实震颤了室内的...
评分诗人王小妮作了大学教授,这本书就是写了她的学生们,这是一个很难看出诗意的地方,偏偏被王小妮用最为平实最无诗意的语言写出了诗意,让我甚至对自己未能将“教师”这个职业进行到底心生那么一丝丝悔意。 我不由想起罗丹那句几乎被人们用滥了的名句——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
评分《上课记》类似记实文学的风格,小妮老师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待现今校园发生的一切,对于学生的困惑、迷惘,不盲目指导、评价。这首先就是本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我们谁又敢说,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就绝对是正确的,做为大学生必须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的阅读体验居然是:众生皆苦?!是一种全盘无力的感觉——上课,其实是一件要负好大责任的事,因为大所以难,因为难,所以无力。
评分一个灵魂试图引诱一群灵魂。
评分跑啊跑读完了第一本《上课记》,差不多在我上下几届范围内,结果我既有座下学生迷惘,单薄,明亮,蓬勃而不自知的心情,又有毕业后被社会碾压,独自痛哭三观重塑的心情,更有文中作者充满珍惜,偶尔略带遗憾的过来人心情,这让我感觉到惊奇和诧异。书中提供了许多视角和实例,通过无数的互动记录了多种多样的话题和现象,同时涵盖了不同年级、不同年纪,甚至算不同时期的学生群体,是当下时代变迁的一个微小缩影,书中每一个学生也都是组成这份变迁的微尘。这本书就是生活本身,它不断在发生,却不能给出统一白搭的结论和精确标准的答案。记录,提供观察和思考的思路,我认为这是本书的意义所在。
评分贵在真实与真诚。
评分一个老师的教育笔记。王老师一定是很用心的老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