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的竹篱茅舍,
他说的流水长墙,
诸多游赏,
被公认是写京都书里最有见地的一本。
台北以外,舒国治唯一专书记录的城市行走指南
最任性自在的京都闲走札记
舒国治,台北奇人,梁文道眼中最会玩、最会讲故事的两个人之一,他似乎永远在路上,在城市的通衢小巷流连。浪迹美国七年,返台定居之后,唯一一去再去的城市,是京都。问他原因,他却怀疑答得上来。
一次又一次地在京都的巷弄流连,舒国治自嘲是京都的门外汉,不愿登堂入室,只在门外徘徊,却能看到常人忽略的风物景。在本书中,他记下雨天的京都,也一一描摹京都的黎明、水、氧气、旅馆,以及他认为京都最大的资产——山门与长墙,感叹京都就是一个大公园,而你并不急着找出口,甚至假想“倘若老来,在京都”。
他也试着回答为什么是京都:为了“作湖山一日主人,历唐宋百年过客”,为了竹篱茅舍,为了村家稻田,为小桥流水,也为大桥流水,为了山门长墙,为了氧气,甚至为了睡觉。但这些可以名状的东西,是否就是最后的答案,他自己也怀疑。我们最喜欢的人或物,往往说不出来理由,不是吗?
舒国治
一九五二年生于台北。原籍浙江。是六十年代在西洋电影与摇滚乐熏陶下成长的半城半乡少年。七十年代初,原习电影,后注心思于文学,曾以短篇小说《村人遇难记》备受文坛瞩目。一九八三至一九九〇,七年浪迹美国,此后所写,多及旅行,自谓是少年贪玩、叛逆的不加压抑之延伸。而文体自成一格,文白相间,简淡中深富雅韵,论者咸认与他的清简度日有关。常人忽略的清苦生活之美,最受他无尽窥探与咏颂。
著有《理想的下午》《门外汉的京都》《流浪集》《台北小吃札记》《穷中谈吃》等。
说实话不喜欢这本书。感觉作者的行文语言有些文人的高傲,多是地名的罗列和华丽空洞的溢美之词,却少有低调平实的细节述说。对于我这个去过京都的人来说,读来都甚是陌生,无滋无味。 (为了凑字数,日本美学杂文推荐田中一光的《设计的觉醒》;日本美食杂文推荐池波正太郎的...
评分舒國治說,京都,他已反覆游覽過許多次,可多年來,「每興起出游之念,最先想到的,常是京都」。日本,對華人,總有莫名的吸引力。 ...
评分京都好,风景未曾谙,熟知的不外龙安寺、金阁寺、鸭川岚山、桂离宫等名词。纸上游京都,也是一遍遍温习对京都久已有之的印象,竹篱茅舍、石径柴门、深巷灯火、小桥流水……皆如诗词小景,中国人对京都的执着,恐怕都缘于思古之幽情。从小背唐诗,种种烂熟于心的古典意象,在当...
评分 评分我想作者应该受日本殖民影响的缘故,京都的氛围其实是与他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有些关联,这份喜好也是怀旧的一部分吧。 觉得文字有些累赘了,到的书的后半部,已经没有耐心一字字的看下去了。景物描写也单调了一点,多的是个人的抒情了。 有些观点实在是太私人了一点,不太适合...
他的游记确实是好,清雅素淡,且有古风古韵,行走速度闲适趋缓,叙述不紧不慢。不得不说,和京都的气质很搭,寺庙、长墙、屋顶、步道、名店、木造小楼、流水、夜雨,这是个时间被停驻且被善待保护的城,很向往。
评分舒国治文体很妙,你知道他在学唐宋散文,学晚明小品,但是他又会突然写一个非常现代的长句来打破你的这种想象,但是一点都不唐突,你也知道,他是非如此不能表情达意的;而明明非常雅致的书面体,却要横空蹦出来一两个“啥”“恁”这种口语词,你可以说他是借了古典小说的豪侠气,又感觉他只是任一腔洒落直接吐出,非常奇妙。很喜欢“门外汉”这个立意,结果很多人在书评区吐槽矫情,妈的,不是舒国治矫情,是你们太现实好嘛
评分生活啊 生活
评分舒国治文体很妙,你知道他在学唐宋散文,学晚明小品,但是他又会突然写一个非常现代的长句来打破你的这种想象,但是一点都不唐突,你也知道,他是非如此不能表情达意的;而明明非常雅致的书面体,却要横空蹦出来一两个“啥”“恁”这种口语词,你可以说他是借了古典小说的豪侠气,又感觉他只是任一腔洒落直接吐出,非常奇妙。很喜欢“门外汉”这个立意,结果很多人在书评区吐槽矫情,妈的,不是舒国治矫情,是你们太现实好嘛
评分京都游最佳范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