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的竹篱茅舍,
他说的流水长墙,
诸多游赏,
被公认是写京都书里最有见地的一本。
台北以外,舒国治唯一专书记录的城市行走指南
最任性自在的京都闲走札记
舒国治,台北奇人,梁文道眼中最会玩、最会讲故事的两个人之一,他似乎永远在路上,在城市的通衢小巷流连。浪迹美国七年,返台定居之后,唯一一去再去的城市,是京都。问他原因,他却怀疑答得上来。
一次又一次地在京都的巷弄流连,舒国治自嘲是京都的门外汉,不愿登堂入室,只在门外徘徊,却能看到常人忽略的风物景。在本书中,他记下雨天的京都,也一一描摹京都的黎明、水、氧气、旅馆,以及他认为京都最大的资产——山门与长墙,感叹京都就是一个大公园,而你并不急着找出口,甚至假想“倘若老来,在京都”。
他也试着回答为什么是京都:为了“作湖山一日主人,历唐宋百年过客”,为了竹篱茅舍,为了村家稻田,为小桥流水,也为大桥流水,为了山门长墙,为了氧气,甚至为了睡觉。但这些可以名状的东西,是否就是最后的答案,他自己也怀疑。我们最喜欢的人或物,往往说不出来理由,不是吗?
舒国治
一九五二年生于台北。原籍浙江。是六十年代在西洋电影与摇滚乐熏陶下成长的半城半乡少年。七十年代初,原习电影,后注心思于文学,曾以短篇小说《村人遇难记》备受文坛瞩目。一九八三至一九九〇,七年浪迹美国,此后所写,多及旅行,自谓是少年贪玩、叛逆的不加压抑之延伸。而文体自成一格,文白相间,简淡中深富雅韵,论者咸认与他的清简度日有关。常人忽略的清苦生活之美,最受他无尽窥探与咏颂。
著有《理想的下午》《门外汉的京都》《流浪集》《台北小吃札记》《穷中谈吃》等。
因为对京都的向往,这半年读了好几本京都的书,而这一本我最喜欢。舒国治写京都的水,京都的旅馆,京都的长墙,京都的吃,京都的咖啡店等等,以颇具古风的文笔解读出了古都的韵味。自诩为门外汉,从不登堂入室,只在门外徘徊,看寻常人忽略的风物景。 京都,是一个世上少有可以...
评分“怀此颇有年,不敢问来人。” 第一次读这本《门外汉的京都》是2006年。读完之后最记得三件事:第一,舒国治先生真是游荡的高人,玩得妙、写得雅;第二,京都好似一派清冷之色,虽然是妙,估计得安安静静地去玩;还有一件,就是他在书扉页上自己用两句诗拼出来的这一个对子。...
评分舒國治說,京都,他已反覆游覽過許多次,可多年來,「每興起出游之念,最先想到的,常是京都」。日本,對華人,總有莫名的吸引力。 ...
评分■文/小約 終於要等到五年後,才逢著舒國治,見他門裏門外做先生,不一定要教你格字格圖,只撐一把傘,天階薄雨微發,你就只管跟隨他,一履一痕的緩蕩於或小津、或溝口,或宮本武藏的京都地界,嵌院銜寺的小石路面,不宜重步,須一步絞作兩步的碎踏,便是那句,你輕輕...
评分这本书前前后后看了三遍,一遍是美文,一遍是信息,一遍是归来后的重温。门外汉三个字真是对京都最好的感受
评分朋友推荐一定要读的,是很好的文艺风,但是不能当攻略来看,看半天也看不出哪儿和哪儿来,但是当文艺采风看不错
评分真的太爱太爱京都了
评分舒老师文笔确实很一般。但生活状态是真好。看完订好了三月中去京都的旅程。
评分舒国治文体很妙,你知道他在学唐宋散文,学晚明小品,但是他又会突然写一个非常现代的长句来打破你的这种想象,但是一点都不唐突,你也知道,他是非如此不能表情达意的;而明明非常雅致的书面体,却要横空蹦出来一两个“啥”“恁”这种口语词,你可以说他是借了古典小说的豪侠气,又感觉他只是任一腔洒落直接吐出,非常奇妙。很喜欢“门外汉”这个立意,结果很多人在书评区吐槽矫情,妈的,不是舒国治矫情,是你们太现实好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