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朗诺(Ronald Egan),现任斯坦福大学汉学讲座教授,曾获得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和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研究员资格,参与撰写《剑桥中国文学史》。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尤精于宋代诗学、宋代士大夫文化与宋代艺术史。曾将钱钟书《管锥编》选译为英文。即Limited Wews:Essayson Ideas and Letters by Qian Zhongshu(哈佛大学出版社,1998)。出版专著包括:《欧阳修的文学作品》(The LiteraryWorks ofOu-yangHsiu,剑桥大学出版社,1984);《苏轼的言、象、行》(Word, Image, and Deedin the Life of Su Shi, 哈佛大学出版社,1994);《美的焦虑:北宋士大夫的审美思想与追求》(The Problem of Beauty:Aesthetic Thought and Pursuits in Northem Song Dynasty China,哈佛大学出版社,2006);《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The Burden of Female Talent:The Poet Li Qingzhao and Her History in China哈佛大学出版社,2013)。
本书是一部关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研究专著。作者在古今浩繁的相关资料中爬梳抉择,经过严密的分析论证,认为后人对李清照一代才女形象的认知和看待她的立场经历了层累性的改变,几乎所有关于李清照的惯常言论都是经过精心阐释的产物,只有经过传统这一棱镜的折射后,李清照才为正统文化所接受。后人为了强化她的传统形象,在明代结集的李清照的作品中,甚至混杂了后起的拟伪之作。作者将数世纪以来外加于李清照的累赘层层剥离,以重构一个接近本来面貌的李清照的形象,揭橥数世纪以来颇富趣味的李清照接受史。
中国传统的文艺批评,总是与作者本身的德行联系密切,而一位女作家的“德行”,又往往与其情感婚姻密切相关。萧红的几段感情经历就曾让她饱受诟病,而李清照这位曾经改嫁离异的宋代才女,其从古至今的接受史也远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复杂许多。 与李清照同代的文人,对于她的评价多...
评分第一章回应了疑问为什么不把李清照与当时宋代有才学女子进行比较,放入时代风气中研究,指出两个传统读而不写,不宜外传,与明清差异较大并无女子结社,并指出朱淑真很可能是伪造。不过尽管诗作留存的女子少,放入大的女性文学或者读书传统之中或许仍然有必要。 第二章词论把词...
评分既在杭州,不免对李清照有些怨气,千秋第一女中词客,既身在此地二十余载,且葬于此,为何无一诗一词写此山水?标准的答案当然是她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在宋廷南渡之后忿起偏安,故不再为靡靡之音。 艾朗诺给了我一个更可能的视角,一个基于男性价值观体系下她连作品集都未从留下...
评分 评分中国传统的文艺批评,总是与作者本身的德行联系密切,而一位女作家的“德行”,又往往与其情感婚姻密切相关。萧红的几段感情经历就曾让她饱受诟病,而李清照这位曾经改嫁离异的宋代才女,其从古至今的接受史也远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复杂许多。 与李清照同代的文人,对于她的评价多...
接受史视角下的李清照形象分析更加客观、有说服力。全书逻辑前提有二:第一,长久以来,易安词常被认定为本色的、真实的书写,书里对此始终持有警惕,因为词体写作有其特质,“男子作闺音”和女性书写很难从文本中绝对区分;第二,指出李清照词文献的出处,理清可信度较高的词作和疑作,并代入词文本的深层阐释。书中对李清照改嫁事件及其研究史全面梳理,叙述得颇有可读性,但实又有些繁复。李清照形象历经历史累积,对其认知常有先入为主的预设,应当尽量避免。李清照的清代接受,于词学本身书里反而基本不提,清人宋词选本以及词话中涉及的漱玉词选目似乎应当注意一下,当然其结果可能是缥缈不定的,就好像《人间词话》不提李清照,很难有个确定的答案。
评分围绕形象展开的研究。无意质疑,但我个人觉得Her hisrtory处理成形象史也颇为得宜(参见潘光哲的研究)。史料文献扎实,从辨伪版本到读法的翻新(从自传式书写中解脱出来),再到对于贞节形象的反思。从小时候关注李清照就开始关心的改嫁问题到Ronald Egan这里算是有个满意的答案。从文本中来,展开到社会文化最后又回到女性书写和文体。有收有放,可以满意。【不知道为啥这么本书会引起去年的汉学之争(汗
评分整整一个月时间每天带在身上上班时偷闲读完,有如大梦初醒之感。艾朗诺提醒我们对任何理所当然都要保持足够警惕,所谓真相可能只是我们自己想要的真相而已,靠脑洞治学真的很可怕,虽然现在回头来想学界对古人的很多研究都是靠脑洞治学…艾叔对词中人称的论述让我尤为警醒,本是稀松平常之事以前却从未考虑过,通过翻译能更好理解本国语言真是不虚,可能这也是汉学家他者视角的优势所在吧。以前总觉得研究没有新材料新发现就很难做,殊不知我们跳不出本来的思维定势和价值圈套才是最可怕的。
评分没想到,“李清照有没有再嫁”,这样一个问题居然如此复杂。作者的分析可谓细致入微。矛头不仅指向女作家、女文人的处境,更指向中国传统文论研究的固定思维。
评分艾朗诺的研究总是那样冷静客观,也许是身在山外,不受历史视野的限制,但也因为他更具有严谨的学术精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