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格罗托夫斯基到全息影像

从格罗托夫斯基到全息影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拜德雅丨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石可
出品人:拜德雅
页数:308
译者:
出版时间:2017-2
价格:5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890214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艺术
  • 现场艺术
  • 石可
  • 剧场
  • 拜德雅
  • 哲学
  • 文化
  • 戏剧
  • 格罗托夫斯基
  • 全息影像
  • 剧场
  • 表演
  • 影像艺术
  • 当代艺术
  • 身体表达
  • 剧场实验
  • 视觉艺术
  • 创新表演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编辑推荐 -

•从格罗托夫斯基到全息影像,现场艺术都发生了什么?

•本书理论密致,例证丰富,直抵现场艺术内核。

•如果您对现场艺术,尤其是表演艺术感兴趣,请一定不要错过这部条分缕析的前沿佳作。

- 名人推荐 -

此书涉及多学科,又不流于浅尝辄止,为关心相关问题的理论学者和艺术家、艺术管理者、策展人提供了一定的理解基础和信息资源。——朱青生

该书虽是理论著作,但密切联系实践,并不是纯粹抽象的理论探讨,所以很多基于理论分析而得出的美学结论,对于艺术实践者更加具有意义。——付晓东

- 内容简介 -

本书试图通过现象学方法对当代艺术中的现场性进行一次(理论意义上的而非实践或艺术史意义上的)全面考察。也就是说,通过考察当代艺术,尤其是现场艺术中的肉身化和非肉身化问题,给现场艺术一个现象学式的、表演性的定义,在这些理论推证的基础上,为相应领域的实践者提供一种相当个人化的实践方法。

作者简介

石可,青海西宁人。诗人、戏剧导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士,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硕士,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博士。出版有诗集《往生书》。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实验艺术系,负责现场艺术方向。

目录信息

引论
Ⅰ 肉身化
第一章 自我和主体性
第一节 肉身化的概念
1.在现象学视角中
第二节 自我
1.两种反思
2.肉身化自我
第三节 表演作为主体的自我
1.内部和外部
2.内部即外部:骨骼作为皮肤
3.阿尔托:行动中的形而上学
4.格罗托夫斯基:旅行者
第四节 目的和激荡
第二章 切实化和偶然性
第一节 边界的切实化
1.切实化
2.床上跳
3.边界的含义
第二节 可能性
1.肉身化现象学意义上的可能性
2.偶然性
第三节 三个案例
1.《最后的制作者》,偶然性作为主题
2.《第一千夜》、《美好的一天》,偶然性作为功能
第四节 现场性
第三章 地景作为生活世界
第一节 他者性:表演者和观众
第二节 表演中的自我作为他者
1.拥有
2.时间
3.维护,同侪观众作为他者
第三节 集体表演:作为同事的他者
1.主体间性
2.萨特式主体间性
3.越界者剧团的合作方式
4.山羊之岛剧团的合作方式
第四节 结论:地景、生活世界、环境
Ⅱ 非肉身化
第四章 物质性非肉身化
引入 非肉身化:肉身化的二元对立
第一节 表演中的事物
1.道具:弹跳鸟和神圣智慧
2.服装、面具
3.游动的鱼手指:互动性
4.客体性
第二节 中阴性的身体作为非肉身化
1.血、头发和卑贱
第三节 超级木偶、机器人和傀儡
第五章 符号学意义上的非肉身化
第一节 变成语言
1.从“现象学”到“符号”
2.变成图像
3.在表述的边界上
第二节 对艺术表演的符号学分析
1.考虑符号学就是考虑非肉身化
2.在场和消失体现的不可分割性
第六章 非肉身化的两个极端
第一节 人机斯戴拉克和人机奥兰
1.斯戴拉克的非自然选择
2.蝎狮奥兰
3.人机作为后人的隐喻
第二节 拟真的极端:全息影像
第三节 描述表演的连续体及其增生变奏
第四节 结论
1.基本单位
2.表演:肉身化于生活世界
3.结论之结论:现场的策略
附录
案例一:《好天》
案例二:《无人在家》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最有启发性的数字performance!!!还在阅读中,已经激动的想写评价了。书中犀利的文笔和清晰的脉络,受益良多。中文读物在此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很有价值。可以理解整个从格罗托夫斯基到今天的数字剧场,肉身理论与体外话过程是问题的焦点,在这个思维重构理解时代,科技的冲...

评分

最有启发性的数字performance!!!还在阅读中,已经激动的想写评价了。书中犀利的文笔和清晰的脉络,受益良多。中文读物在此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很有价值。可以理解整个从格罗托夫斯基到今天的数字剧场,肉身理论与体外话过程是问题的焦点,在这个思维重构理解时代,科技的冲...

评分

最有启发性的数字performance!!!还在阅读中,已经激动的想写评价了。书中犀利的文笔和清晰的脉络,受益良多。中文读物在此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很有价值。可以理解整个从格罗托夫斯基到今天的数字剧场,肉身理论与体外话过程是问题的焦点,在这个思维重构理解时代,科技的冲...

评分

最有启发性的数字performance!!!还在阅读中,已经激动的想写评价了。书中犀利的文笔和清晰的脉络,受益良多。中文读物在此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很有价值。可以理解整个从格罗托夫斯基到今天的数字剧场,肉身理论与体外话过程是问题的焦点,在这个思维重构理解时代,科技的冲...

评分

最有启发性的数字performance!!!还在阅读中,已经激动的想写评价了。书中犀利的文笔和清晰的脉络,受益良多。中文读物在此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很有价值。可以理解整个从格罗托夫斯基到今天的数字剧场,肉身理论与体外话过程是问题的焦点,在这个思维重构理解时代,科技的冲...

用户评价

评分

在表演艺术理论类应是必读,并且是目前看来这个领域最优秀的一本中文书(当然最好拼一本史料一起看)。后戏剧剧场概念引进以来国内混沌一团的戏剧观和艺术观必须依赖这种著作才能拨乱反正,李亦男式自产自销只会造成更严重更恶劣的影响。当然作者并没有触及当代艺术异化的那一面,也站在阿多诺式的反对介入立场上(这直接导致了常见的对布莱希特的某些误认),饶是如此,对第二种肉身化的分析也是绝对的杰作——勾连了塔杜什康托到格罗托的那条路径(虽然我猜作者本人并没有意识到)。没有给十分,一是最后一章的讨论泄了气(竟然没有引入勒帕吉详谈),二是责编完全没有戏剧知识(阿瑟米勒的《坩锅》都出来了,还有永远搞不对的海纳穆勒及其作品名)。瑕不掩瑜。ps,学校昌平图书馆那本被我做了批注,还请各位带理论家不要道德审判窝

评分

需要再读读!干货满满!发现感兴趣的内容都在书里串成一条线

评分

我读过最过瘾的中文专著

评分

石可老师这本书主要用海德格尔和梅洛-庞蒂的现象学研究戏剧,从格罗托夫斯基到全息影像实际上是从肉的临在到肉的缺席的一个过程,因为戏剧本身是建立在主体间性上,当现场艺术逐渐被3D或4D所取代的时候,现场艺术的意义又在于哪里呢?只不过对现象学比较了解,就觉得这方面的叙述没有那么太精彩。

评分

【拜德雅第一部原创学术著作;印制中,即将上架】从格罗托夫斯基到全息影像,现场艺术都发生了什么?本书理论密致,例证丰富,直抵现场艺术内核。如果您对现场艺术,尤其是表演艺术感兴趣,请一定不要错过这部条分缕析的前沿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