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情感

理智与情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英] 简·奥斯丁
出品人:99读书人
页数:380
译者:孙致礼
出版时间:2017-4
价格: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020121458
丛书系列:简·奥斯丁文集
图书标签:
  • 简·奥斯丁
  • 英国
  • 英国文学
  • 小说
  • 爱情
  • 名著
  • 西方文学/小说
  • 外国近现代文学
  • 情感小说
  • 经典文学
  • 女性成长
  • 家庭关系
  • 理智与情感
  • 英国文学
  • 人物心理
  • 爱情故事
  • 社会观察
  • 文学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丁的第一部小说,其初稿是1796年写成的书信体小说《埃丽诺与玛丽安》,后改写成《理智与情感》,则是1797年11月的事。此后十余年,《理智与情感》变得无声无息,直至1811年3月,奥斯丁才在书信中透露:她在伦敦看该书的校样。该书于当年10月30日出版。

小说围绕着两位女主人公的择偶活动展开,着力揭示出当时英国社会,以婚配作为女子寻求经济保障、提高经济地位的不良风气,以及重门第而不顾女子感情和做人权利的丑陋时尚。小说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均追求与男子思想感情的平等交流与沟通,要求社会地位上的平等权利,坚持独立观察、分析和选择男子的自由。在当时的英国,这几乎无异于反抗的呐喊。

如同书名所体现的那样,故事集中表现了“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女主人公埃莉诺既重感情又有理智,代表了作者在这个问题上的理想,即人不能没有感情,但感情应受理智的制约。

作者简介

奥斯丁,1775年12月16日生于斯蒂文顿乡一教区牧师家庭。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奥斯丁一家爱读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这样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讽的基调。她的六部小说《理智与感伤》(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斐尔德花园》(1814)《爱玛》(1815)以及作者逝世以后出版的《诺桑觉修道院》(1818)和《劝导》(1818),大半以乡镇上的中产阶级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爱情婚姻等方面的矛盾冲突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社会的风貌。作品中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丁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简·奥斯丁生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乡间,她的小说题材大多围绕乡间体面人家的婚恋之事展开,表面看来,这是一个狭小的田园世界,然而正是这样一个让奥斯丁异常熟悉的小天地却为我们展现了女性幽微的感情世界。她的小说在英国一轮轮“趣味革命”中经久不衰,原因就在...  

评分

不止一次看过sense and sensibility,原因很简单,这几乎和Pride and prejudice一样,提到Jane Austen就能想到。印象里的Marianne就是李安电影中的形象,几分多愁善感,几分神经质敏感,几分才气,几分自负,几分可爱。Elinor则是完全实现自我情绪控制的达人,善良而胸怀宽广。...  

评分

十七岁那年,我在家乡小城的图书馆借到《傲慢与偏见》,时至今日,我仿佛还能够闻到那本牛皮纸包装的旧书散发着的潮湿味道。 三十七岁,我读完《诺桑觉寺》。 她的书陪伴我走过了从少女到中年妇人的里程,她似乎一直静静的站在角落里,冷冷的注视着我身边发生的一切,从不做声...  

评分

爸爸死了, 被哥嫂赶出家门, 拖着老母和幼妹, 没有钱,没有工作,没有房子,没有车子。 经济危机来了,也许会被抄打道回府,吃老爸老妈, 只好去超市买特价卫生巾,用大宝而不是倩碧, 天天自己做蛋炒饭,满脸油烟,不能去好伦哥了。 怎么办?好可怕! 那就结婚吧! 反正...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比较喜欢前半本,到了后面感觉语言不如前面那么简练好读了。感觉简奥斯丁后期的《傲慢与偏见》也有这本作品的影子。对待感情不应带有傲慢与偏见,却要保持足够的理智与情感。

评分

理智让我喜欢埃丽诺,但情感上我更喜欢玛丽安。

评分

太好看了,没法说,小时候是不屑于读这种的,觉得也许等同于维多利亚时代裹脚布,现在读起来才知道有多好。2019年最好的事情就是开始读18-19世纪英国、法国的巨匠名著了,其实应该10年前上学时就要读的,但当时沉不下心,也不懂得很多事情。当时怎么可能读的懂红与黑和简奥斯丁呢,现在也只能懂得一部分而已。

评分

其实书中每一个人的言行从个人的角度都可以正当化,谁比谁更高尚更正当又岂是一句两句就能断言的?全书对埃丽诺的所思所想描述最多,她的“有头脑有见识”,怎么看都像是那种在社交场周旋出的高高在上优越过头的造作圆滑虚假感,把自己视为道德言行的评判标准,初识就轻率地轻蔑他人,随意就能不仅毫不自知还自觉善良地流露出惊人恶意——比如诅咒威洛比夫人的生死,我看不出她和爱德华一起鄙夷的露西是比她更低一等的。相对而言,真诚热情的玛丽安倒显得可爱,到最后玛丽安说想成为她姐姐一样的人时候,倒是让我十分失望。 也许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当然也包括我就是如此简单肤浅而自我中心地生活着,我不喜埃丽诺的同时,也像是在厌恶这样的自我吧。

评分

太好看了,没法说,小时候是不屑于读这种的,觉得也许等同于维多利亚时代裹脚布,现在读起来才知道有多好。2019年最好的事情就是开始读18-19世纪英国、法国的巨匠名著了,其实应该10年前上学时就要读的,但当时沉不下心,也不懂得很多事情。当时怎么可能读的懂红与黑和简奥斯丁呢,现在也只能懂得一部分而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