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198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沃什写于1950年代初的经典作品,对于二战前后波兰以及波罗的海三国人的处境做了精彩的描述与反省。米沃什的许多真知灼见放到现今的语境下,其阐释力度依然强劲,甚至更富潜力与空间。精装版增加了波兰文版的前言和后记,对于标题及正文都有精彩的 解读,更能明白米沃什所指为何。精装版列入“文学纪念碑”丛书(序列号020)。
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ław Miłosz) 波兰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史家。1911年出生于波兰第一共和国的立陶宛。“二战”期间在华沙从事地下反法西斯活动。“二战”后在波兰外交部供职,曾在波兰驻美国及法国使馆任文化专员和一等秘书。1950年护照被吊销,后选择了政治 流亡的道路。先在法国获得居留权。1960年应邀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授,1961年起定居美国。曾荣获波兰雅盖沃大学、美国哈佛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等近十座世界知名学府的荣誉博士学位及各种勋章。1978年获俗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诺斯达特国际文学奖。198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在对他的授奖词中说:“他在自己的全部创作中,以毫不妥协的深刻性揭示了人在充满剧烈矛盾的世界上所遇到的威胁。”2004年8月在波兰克拉科夫逝世,享年93岁。
“现代人因为精神空虚,陷入一种思想,其后果就是遭到不受法制约束的毁灭的恐惧,因而自己被利用、被当成精神奴役的工具。” ——卡尔·雅斯贝尔斯 20世纪留下来众多或迷人或残忍的关乎人类自身...
评分一不留神又是一本好书,看样子这个月收获太丰富了。此书可以与《忍不住的“关怀”》相对应来看。不过想想此书写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真是颇为作者的洞察力吃惊了。 书名所指头脑,是指欧洲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份子。书中所阐述的是二战后东欧知识份子们如何一步步被苏维埃们所控制...
评分在复习完《1984》之后,读完了《被禁锢的头脑》。结合这之前所看的二战中犹太人命运等小说、纪实文学、历史。 始终在思考两个问题。 1、环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人。 2、人会付出多大的代价寻求存活。 第二个问题可以以《被禁锢的头脑》中的这段进行回答: 但文明的习惯是脆...
评分永远不可能在意识形态禁锢的灰烬中找到钻石 朵 渔 波兰著名诗人、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被禁锢的头脑》中文版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本写于1950年代初的非虚构作品试图说明“...
可能是因为眼界不同了,或者书中的主要内容早已被我接受,现在再看已经没有任何惊艳感。或许高中时最适合读这书吧。另外,这本书是很挑读者的,无怪乎美国人对它不感兴趣。
评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一直在重复历史,旧神倒了,再造一个新的神,然后在没有变化的世界里腐烂下去。
评分这是一本很难读进去的书,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讲道理、发深省的书很多,如何能让读者轻松顺畅接受,是一种境界。《1984》是这样的书(当然那是小说,题材不同),布罗茨基的《小于一》也是这样的书,但这本绝对算不上。
评分当然,波兰是一个特殊的国家;当然,“穆尔提-丙”药丸如今仍然适用。但是,直抒己见的政治色彩浓烈的文章往往同时意味着其他色彩的苍白。这部作品集属于高明的政论和不算高明的文学,它的域界对特定读者开放,首先要求的是政见,而非文学。
评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一直在重复历史,旧神倒了,再造一个新的神,然后在没有变化的世界里腐烂下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