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以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一桩臭名昭著的罪案为底本,讲述了一个错综复杂却充满诗意的故事。小说乍看充满现实主义叙事风格,却又随着情节的推进,笔法自然翻转,性、谋杀与阶级冲突交相混合,想象的树脂流淌进了历史事件的缝隙里。通过人物视角的切换,故事获得了绚丽的碎片化效果,邪恶与尊严、悲剧与华美共存,虚实相生间,特定年代最为广阔的社会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了。
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王”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家,也是二十世纪加拿大文坛为数不多享有国际声誉的诗人。现居于多伦多。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起,阿特伍德便以持久旺盛的创作力不给评论界任何淡忘她的机会。她获得过除诺贝尔文学奖之外的大多数重量级国际文学奖,并被多伦多大学等十多所国内外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她的作品已被译成30多种文字。
别名格雷斯,恐怕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写过的最好一本小说。 对仅仅阅读过玛格丽特两本小说的我来说,作出这样的评价,基于整本小说的结构和叙事手法。 你可以看到作者的尝试,格雷斯作为女仆人和女犯人的身份交替出现,故事消弭了十五年的时间跨度,当格雷斯娓娓叙述从童年...
评分读过的Margaret Atwood 的第一本书 认为是她最好的一本小说 她的小说似乎都离不开女性主义 心理,犯罪,女朋友们 看完后让人开始怀疑道德的标准,正义的界限 让人开始思考,是不是每一件看似荒唐或卑鄙的事情后面 都有不能一言蔽之的理由和背景 其他的几本书,都不是很喜欢 原著的...
评分 评分色诱女作家 序 写作像什么呢?有人说像怀孕,忽然间某种灵感从天而降,你就像圣母玛利亚一样,也可能像跟天使搏斗的雅各,筋疲力尽的一夜之后,作品诞生了。男人们很久以前说写作这回事不该是女人该插手的,写作要用“笔”啊,女人们显然不具备这种“工具”嘛。女作家说写作像...
评分色诱女作家 序 写作像什么呢?有人说像怀孕,忽然间某种灵感从天而降,你就像圣母玛利亚一样,也可能像跟天使搏斗的雅各,筋疲力尽的一夜之后,作品诞生了。男人们很久以前说写作这回事不该是女人该插手的,写作要用“笔”啊,女人们显然不具备这种“工具”嘛。女作家说写作像...
【2019第2本】根据真实案例改编,1843年7月23日,16岁的女仆格蕾丝被指控参与杀害男雇主和女管家,她的同伙受死,她却在褒贬不一的舆论中改判无期徒刑。本书的主体故事发生在她入狱15年后,精神科医生西蒙为了鉴定她的精神状态,与她进行多次长谈,在虚虚实实中重现当年那起谋杀案的详情。在叙述视角上,以格蕾丝的第一人称视角为主,展示了谋杀案和她的成长经历;其次是西蒙的有限第三人称视角,展示了他参与这次诊疗的经过和他与房东太太的婚外情,以及他对身边所有女性的幻想和看法,这些是自由受限的格蕾丝无法得知的部分,甚至就算有流言她也不相信房东太太的事。此外,还穿插一些书信,算是特殊第一人称视角,简洁地补充了格蕾丝和西蒙视角都不太好展示的信息,如房东太太的纠缠和西蒙母亲的反击。由此,读者成了清醒的旁观者。
评分【2019第2本】根据真实案例改编,1843年7月23日,16岁的女仆格蕾丝被指控参与杀害男雇主和女管家,她的同伙受死,她却在褒贬不一的舆论中改判无期徒刑。本书的主体故事发生在她入狱15年后,精神科医生西蒙为了鉴定她的精神状态,与她进行多次长谈,在虚虚实实中重现当年那起谋杀案的详情。在叙述视角上,以格蕾丝的第一人称视角为主,展示了谋杀案和她的成长经历;其次是西蒙的有限第三人称视角,展示了他参与这次诊疗的经过和他与房东太太的婚外情,以及他对身边所有女性的幻想和看法,这些是自由受限的格蕾丝无法得知的部分,甚至就算有流言她也不相信房东太太的事。此外,还穿插一些书信,算是特殊第一人称视角,简洁地补充了格蕾丝和西蒙视角都不太好展示的信息,如房东太太的纠缠和西蒙母亲的反击。由此,读者成了清醒的旁观者。
评分读了《别名格蕾丝》,觉得阿特伍德比门罗更有资格获诺贝尔文学奖。
评分4.5 加拿大文学女皇果然非同凡响,不同阅读喜好的读者能在同一本书中寻到吻合的口味,想看侦探猎奇小说,给你悬疑刺激大团圆,想研究社会历史学,呈上19世纪北美画卷和未有定论的疑案,想读女性主义,一部女性性别苦难史,如顺道是影迷,在如诗的美与悲的意象中,竟能发现另一种形式的《牡丹花下》和属于她们的《四月三周两天》
评分喜欢这本超过《盲刺客》。我是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喜欢长篇胜过短篇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