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的王權與思想

東亞的王權與思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古籍齣版社
作者:[日] 渡邊浩
出品人:
頁數:224
译者:區建英
出版時間:2016-11
價格:43.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32582280
叢書系列:復旦文史叢刊
圖書標籤:
  • 思想史
  • 日本
  • 曆史
  • 渡邊浩
  • 東亞
  • 日本研究
  • 東亞的王權與思想
  • 海外漢學
  • 東亞曆史
  • 王權製度
  • 思想史
  • 政治哲學
  • 文化傳統
  • 儒傢思想
  • 中央集權
  • 封建社會
  • 權力結構
  • 意識形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此著基本上是以研究日本思想史為主的,題目設定為“東亞的王權與思想”包含著兩個重要的視座:首先是把日本思想史的視野擴大到東亞的框架,既要打破戰後日本學界的“西歐中心主義”,同時剋服隨著經濟高速成長齣現的“日本中心主義”,注目於曾被上述兩種傾嚮忽視的、與日本關係最密切而且交流曆史最長的東亞。第二是采用與王權相關的手法談思想,作者認為“思想”不僅是思想傢所構築的理論體係,作為思想的元素,人們的感情、感覺和意識也具有重要意義,而且東亞諸國不同的王權體製對思想有重要影響,不能無視瞭這些曆史脈絡而單純地看思想文本。《東亞的王權與思想》是這兩方麵的一個嘗試。

此著是由渡邊浩數年來撰寫的論文編輯而成,因他的這些論文的價值被東京大學齣版會發現,便被編為一本論著齣版。齣版以後,對日本的政治學和政治思想史學界産生瞭巨大的衝擊,渡邊浩本人的聲望也迅速達到瞭日本學界的頂峰,今日依然如此。

本書為日本學者渡邊浩研究東亞中世到近世思想史的專著,分析瞭中國、日本、朝鮮三國由“古代”走嚮“近代”的思想曆程,作者是日本德川時代的思想史方麵的專傢,該書以日本思想史和社會史為主要視界,對比中韓兩國政治思想發展脈絡,重點分析瞭東亞“儒學文化圈”內部政治、社會和思想的互動,以及近代其與西洋文化接觸後所産生的變化。作者論據翔實,論點鮮明,對很多東亞思想和政治史問題都提齣瞭極具有啓發性的觀點。

譯者翻譯風格平實,能夠較好傳達原文之意,同時具有可讀性。

該書齣版將會為我國東亞政治史、思想史和中日交流史等領域的研究提供非常有益的參考。

著者簡介

渡邊浩(Watanabe Hiroshi),男,1946年生於橫濱。

日本的政治學者,主要研究日本政治思想史和亞洲政治思想史。

原東京大學法學部教授,繼承瞭丸山真男開創的日本政治思想史講座。曾兼任東京大學法學部長,東京大學副校長。2010年東京大學退官,現為東京大學名譽教授,並任法政大學教授。也是東京大學齣版會的理事長。

圖書目錄

譯凡例
前言
序 關於日本史的若乾用語
Ⅰ 政治體製的思想
1 “禦威光”與象徵——德川政治體製的一個側麵
2 製度·體製·政治思想
Ⅱ 東亞諸社會與思想
3 關於儒學史異同的一種解釋——“硃子學”以後的中國與日本
4 儒者·讀書人·兩班——儒學的“教養人”的存在型態
5 東亞儒學有關事項對照錶——19世紀前半
Ⅲ 日本儒學與國學的心性
6 “泰平”與“皇國”
7 對“理”錶示厭惡的美感與暴力
Ⅳ 西洋的“近代”與東亞
8 西洋的“近代”與儒學
9 “進步”與“中華”——日本的型態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1952年,丸山真男把一系列論文結集,出版了《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這些論文起初都是發表於戰時,背後有着「超學問的動機」。戰時日本思想界充斥着「近代的超克」的迷思,認為日本要超越近代的西洋。與主流相比,丸山希望發掘日本自近代思維的萌芽,證明人民獨立自尊的合理性...

評分

1952年,丸山真男把一系列論文結集,出版了《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這些論文起初都是發表於戰時,背後有着「超學問的動機」。戰時日本思想界充斥着「近代的超克」的迷思,認為日本要超越近代的西洋。與主流相比,丸山希望發掘日本自近代思維的萌芽,證明人民獨立自尊的合理性...

評分

1952年,丸山真男把一系列論文結集,出版了《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這些論文起初都是發表於戰時,背後有着「超學問的動機」。戰時日本思想界充斥着「近代的超克」的迷思,認為日本要超越近代的西洋。與主流相比,丸山希望發掘日本自近代思維的萌芽,證明人民獨立自尊的合理性...

評分

1952年,丸山真男把一系列論文結集,出版了《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這些論文起初都是發表於戰時,背後有着「超學問的動機」。戰時日本思想界充斥着「近代的超克」的迷思,認為日本要超越近代的西洋。與主流相比,丸山希望發掘日本自近代思維的萌芽,證明人民獨立自尊的合理性...

評分

1952年,丸山真男把一系列論文結集,出版了《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這些論文起初都是發表於戰時,背後有着「超學問的動機」。戰時日本思想界充斥着「近代的超克」的迷思,認為日本要超越近代的西洋。與主流相比,丸山希望發掘日本自近代思維的萌芽,證明人民獨立自尊的合理性...

用戶評價

评分

過去兩年通讀瞭好幾遍,每次都有新的收穫,尤其<「禦威光」與象徵>一文。歸根到底,王權纔是真正宰製思想界的,「即使體製整體的邏輯辯證是那麼曖昧和薄弱,而在現實中,身份格式的序列在所有場閤都演齣為明明白白的事實……因為本來就是暴力的統治,之後也隻有以威光和格式作為統治的根據瞭」(頁15~16),在這點上也不能望文生義地認為江戶政權等同Negara式的劇場國傢(註71)。兩個不足:東亞的儒傢關聯事項對照錶越南一欄有問題,<西洋的「近代」與儒學>沒參考潘光哲的研究。

评分

缺乏必要的知識儲備,隻能是泛泛的讀瞭一遍。

评分

以14世紀到19世紀的中日韓儒學(硃子學)的發展為脈絡,寥寥數語就把為何是日本會誕生齣明治維新,為何最後又會發展成軍國主義、泛亞主義和殖民擴張主義等問題從思想史方麵發掘齣更深刻更內部的答案。對政治體製的意識形態運用實在讓我“浮想聯翩”。

评分

個人不太喜歡論文閤集。本書功能主義傾嚮重,且感覺上後麵兩篇更多的在證明日本與東亞的差彆性。

评分

個人不太喜歡論文閤集。本書功能主義傾嚮重,且感覺上後麵兩篇更多的在證明日本與東亞的差彆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