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一书即取自《附录与补遗》,它其实也独立成书。在此书中,大叔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这本书讨论的问题也与我们世俗的生活接近:比如财富、名声、荣誉、健康、养生,以及为人处世所应遵守的原则等等。而且,大叔罕见地放弃了其一贯的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态度,而是尽可能地从世俗、实用的角度展开表述和考虑问题。因此,这本书尤其适合普通大众阅读——尽管这世界如此错综复杂、众说纷纭,各类世俗话题、南北人情让人欲罢不能,但经过这位思想大师深刻而通透的讨论之后,无不变得清晰明了,话题也几已穷尽矣。
阿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他的思想对近代的学术界、思想文化界影响极深。
大叔出生于德意志但泽(今波兰格坦斯克)一个显赫的富商之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其父逝世后留下了一笔不菲的遗产,保证了他一生衣食无忧。尽管如此,大叔的一生却很不得志:他曾有过几次爱恋,但却终生未婚,也没有子女,只有一条卷毛狗伴其左右,并就此孤独终老;他虽然有很好的物质条件专心从事著述,但却一直过着隐居生活,与他同时代的哲学家都出奇一致地对他的思想绝口不提,以致其学术思想直到他去世的前几年才获得承认。换言之,如大叔般睿智之人,也忍受了长达六十多年的沉寂,才得以奠定自己的名声——因为他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天赋使命。
与其他哲学家相比,大叔的不同之处在于——早在青年时期便已经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思想体系。他说:“真理是我唯一的指路星辰。”他只写出他认定为真理的东西,其他一切完全被置之度外。大叔也是一个强烈意识到自己使命的人,他曾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早岁之时,便随时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并整理成著作。1813年,大叔发表著作《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迄今仍是认识论的名篇,年方25岁。1818年,大叔发表了核心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时年才30岁。该书层层深入、首尾呼应地系统论述了认识论、自然哲学、美学和伦理学,构成了其哲学思想的核心,也直接奠定了哲学大厦之基。但很不幸的是,首版印刷的500册几乎无人问津。接下来,毫不气馁的大叔陆续发表《论自然中的意志》(1836年)、《论意志的自由》(1839年)、《论道德的基础》(1840年)等著作,从而完成了对其哲学大厦的局部扩充和装修之功。毫无意外地,这些著作出版后也都一一遇冷,没有引起什么回应。在这之后,大叔又花了六年时间,把之前积累的散论文稿进行了梳理和增删,并冠以《附录和补遗》之名,于1851年出版,时年已63岁。鉴于之前那些作品的滞销,出版商对大叔这部封笔之作只印了区区750册,且只支付10册赠书,稿酬为零。然而,正是这部著作得到了英国评论家约翰·奥森弗德的赞赏,大叔的哲学才墙内开花墙外香:从此一举成名,并给他带来了世界性声誉——大叔的话也终于得以应验:“真理是可以等到的,因为它长久存在。
叔本华认为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但人们总在它们之间摇来摆去——脱离了痛苦,便开始无聊;不无聊时,多半痛苦着,程度轻重而已。他将痛苦和无聊的关系定义为双重对立关系。外在的那重,属于客体,意即生活的艰辛与匮乏造成痛苦,丰裕和安定就滋生无聊;内在的那重...
评分我还没拿到这本书认真读,但看了很多他人的笔记。 这本书的内容,大多都是我仔细思考过或者偶有心得的体会。 所以,我完全可以说,人的智慧发展到一定阶段是有尽头的,而这个尽头目前对于我来说,就是圣经。 我无意做一个哲人,但我目前已经可以做到自得其乐了。 我觉得自得其...
评分很多人都将叔本华哲学归为悲观主义,而我却在里面看出了希望——对自己喜好孤独的绝好解释。所谓哲学的慰藉,一点也没错。 这里也放送一下俞吾金对叔本华哲学的一些理解。 人一旦有了欲望,为了实现这个欲望,一直就会迫使理性为自己进行策划,于是,人的全部身心...
评分我还没拿到这本书认真读,但看了很多他人的笔记。 这本书的内容,大多都是我仔细思考过或者偶有心得的体会。 所以,我完全可以说,人的智慧发展到一定阶段是有尽头的,而这个尽头目前对于我来说,就是圣经。 我无意做一个哲人,但我目前已经可以做到自得其乐了。 我觉得自得其...
2018年读的第一本书。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一方面,老叔认为,人生并无幸福可言;而另一方面,老叔却又写出了他所认为的幸福学,不能不说,老叔为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人生幸福真是操碎了心,估计也是实在看不下去了的缘故。整体来说,本书非常不错,不过,有的地方还是要有所取舍,它们只是老叔给我们的建议,并非就是明白无误的真理。
评分智者箴言,留给后人的财富。 警惕自己太看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最廉价的骄傲就是民族骄傲。 别人辱骂挖苦的人是我吗?不,因为他所说的那个人与我不符。 易发生的不爽的事情就把它当做必然发生之事,不要幻想会有另外的结果,但是要总结经验教训。 抵制周围无意义的人和事。 对别人的行为发怒就跟冲一块在我们走路时滚动着的石头发脾气一样,愚蠢之极。 不能太迁就和顺从任何人。 对于某个新进结识的人,我们不要评价太高。 不要与已经断交的朋友言归于好。 懒惰,自私,爱慕虚荣。 如果两个人做同一件事,那么他们所做的就并非同一件事了。 如果我们想要为自己的判断找到信众,那么我们就要冷静而不带激情口吻地表达出来。
评分这本书可以说是悲观主义者的知音,是人生书之一
评分这本的翻译有问题
评分这本的翻译有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