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草枕》的主要舞台在山中温泉地,作者把它描绘成脱离尘俗的“非人情”的天地。这样的外部格局的设定,如同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世界,即夏目漱石的“非人情”天地。同时,作者还把“非人情”天地中所有登场人物都塑造成近似于“非人情”的人物形象。譬如,山崖茶馆的老太太、女主人公那美、观海寺的大辙法师、理发馆的师傅。作者意在把主人公画家的“非人情”之旅描绘成“脱离世俗烦恼的超然心境”的旅行。画家为了忘却世俗的烦恼来到山中温泉旅行,他的旅途就像陶渊明和王维的诗歌里所描绘出来的诗境一样,切实体现了作者“直接从大自然中吸收,即使是短暂的也要尽情地徘徊在非人情天地的真挚的愿望”。
书中曾多次引用到汉文典籍中的诗词语句,尤其以对陶渊明诗歌的引用最为直接和精彩。除了山水田园诗外,《草枕》中还包含着许多显而易见的中国元素。作为反对日本明治时代的工业文明以及自然主义文学理念的实践之作,作者在这部著作中宣扬的是一种回归自然、回归传统美的“东洋趣味”,将大量的笔墨用于感受性的渲染。
【编辑推荐】《草枕》是夏目漱石的前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小说写“我”——一个青年画家为了躲避俗世的忧烦,寻求"非人情"的美的世界,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山村,以及在那里的所见所思所闻。作品着重描写了山村中的人和景物,其间穿插着大量"我"关于艺术论和美学观的独白,并比较了东西方艺术的差异。这些独白中最为核心的观点即"非人情"。所谓"非人情"是一种超越道德或人情的境界,是超脱世俗的出世境地,也是一种艺术审美观。比如作品中的"我"认为陶渊明的诗中所传达出来的意境便深得"非人情"三昧。因此,《草枕》与其说是一篇小说,更像是一部夏目漱石关于艺术的论著;而对山村风情的描写以及不时出现的俳句和诗词又让这部作品像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总之,《草枕》是一部别具特色的作品,非常值得一读。
夏目漱石(1867-1916)
日本近代最重要的文学家,本名夏目金之助。夏目漱石出生东京官吏之家,幼年起学习汉学,后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英文专业,赴英留学后,在东京大学教授英国文学。夏目漱石兼具东西文化素养,早期致力于俳句的创作,后开始创作小说,代表作有《我是猫》、《哥儿》、《三四郎》、《后来的事》、《门》、《心》、《明暗》等。夏目漱石的小说多以细腻的心理分析,刻画了日本近代化背景下,信奉个人主义的知识分子在伦理观、宗教观、自然观上的探索,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我拉开窗帘,晨光迫不及待地透入窗户,悠闲地躺在棉被上。攒着一缕缕光,无须片刻就锻造出一尊暖炉。只要是它们到达的旅次,浮尘定会欢呼雀跃。此时有风飒然而至,眼前的竹林欢愉地摇曳着。几只蜻蜓乘风色舞,有只落单的蜜蜂紧挨着纱窗左右徘徊,试图钻进来。它眼不见外头那璀...
评分 评分 评分读《草枕》,是我第一次读日本小说,第一次体悟到美学之美。 令人震撼的是,平凡的登山,小小的村庄,优雅的女子,在作者笔下竟会产生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人接近自然,享受自然,从自然中感悟出人生哲理,体悟出生命的意义。 忽视了自然的我们,踽踽独行在大千世界,殊不知一...
评分夏目漱石一直都是我心中日本文坛的第一人,据我所知大部分学习日本文学的大学生毕业论文也都会将夏目漱石选为研究对象。可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在国内却没有全面地出版过他的作品,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因此很多读者虽然都知夏目漱石之名,但真正系统阅读过夏目...
太喜欢啦
评分喜出望外的阅读体验。一个画家采风的经历,主要是构思,大量的思考。明治维新那年出生的人,中华文化的底蕴深厚,白居易的诗随口就来,砚台、茶具、瓷器的赏析也都是随处可见。当然,西方的画派、画法、创作背景也都了然于胸。跟川端康成这个艺术鉴赏家比起来,夏目漱石是个下场参与者。
评分爱此系列之姣好容貌
评分写一个画家作画的过程,通篇采用东方的笔记文学架构,又有斯特恩等西欧作家的影子。第一篇可谓全文眼目,后来又提到“余裕”的理论,算是把“写”本身纳入作品的佳例,可惜其“哀怜”之情,不似川端康成那般自然。
评分理论亦是精致文本,重读感触愈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