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将自己的作品分为“严肃小说”和“消遣小说”两类,《权力与荣耀》是最著名的“严肃小说”之一,是格雷厄姆•格林最受专家推崇也最受读者赞誉的小说之一。以作者一九三八年三四月间在墨西哥两个月的经历为基础创作,而这两个月中有五个星期他是独自一人、筋疲力尽地穿梭于南部塔巴斯科和恰帕斯两州。《权力与荣耀》包含着非英国式的罗马天主教因素,同时又满浸摩尼教式的黑暗和对磨难的忠实描绘,堪称格林最具雄心的作品。
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英国大师级小说家。他悲观厌世到极点,却又最关注灵魂的挣扎和救赎;他的作品中“恶”无处不在,暴力、犯罪、背叛、堕落比比皆是,可最惊心动魄的却是个人内心的道德和精神斗争;他作品中的人物卑琐、绝望至顶点,可是污泥中却能绽放人性的光彩;他称得上二十世纪最严肃最悲观最具宗教意识的作家,可同时又是讲故事的圣手,是二十世纪整个西方世界最具明星效应的大师级作家之一,英国二十世纪读者最多的小说家之一。
译文和译林出版社都出过这部小说。这部小说用通俗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一个落魄的神父的逃亡之旅。 作者是比春上村树还厉害的诺贝尔文学奖的陪跑者。 小说是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展开的,叙述者处在全知全能的位置,掌握着人物全部的行动和情感。这样的安排让作者不必把视角始终聚焦...
评分宗教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在无神论者眼里看来,宗教不过诳语。但在虔诚信仰,并且甘愿为此约束自我的人看来,宗教所信奉的主,便是主导一切的自己的主人。 这本书故事不算复杂,只是讲了在全面清除信仰的国家之中,一位神父为了躲避抓捕而进行的流亡。 这个国家不允许上帝的存在...
评分在读约翰欧文《独居的一年》时,就对格雷厄姆格林这个人感到好奇。女主人公把他的人物传记当成一本需要静下来读的书。虽然嘴上说着其中内容多么不吸引人,但扔给她的女儿取名叫格雷厄姆。格雷厄姆的书在国内停不流行的,只能几经周折找到了PDF版本的。《the Power and the Glor...
评分读这本书,会让人想起其他一些书,例如,《大师和玛格丽特》,后者用现代语言重新讲述了耶稣受难的经过,而《权力与荣耀》则重新演绎了一个现代背景下的耶稣受难式故事。它还让人想到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因为故事同样发生在具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南美洲,而格林的文笔绝对不输...
评分神父,直到最后,也不知道他的名字,在最后一夜,可能还希望成为“圣人”。到底,一个人死去之前最后一句,会是什么? 那时候的墨西哥,官员期待着新的政府会带来全新的变化,排斥着宗教,对于神父而言,不可不谓之为“沼泽”,一个越陷越深的沼泽。或许,那个神父坐上火轮号,...
居然读完了一本宗教主题的书,当时的状态是眼神空洞,想知道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啥。 之前看《活下去的理由》,作者不止一次提起这本,甚至说它是自己的救命稻草。很遗憾,并没有在我身上起作用。 人性的种种光辉和不堪能感受到,但是要深谈宗教迫害,根本提不起兴趣。 活着本来就是在写故事,容易或艰难也不过是剧情。
评分“我自己也提出这个问题来。事实是,一个人常常不是明明白白地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条路好走,一条路难走。有时候他只是身不由己地走上这条或那条路。”格林很多小说就是这样,看似有选择,实际上路只有一条。
评分遇见不一样的格林。写的真好。故事很枯燥,但你一直想把它读完。这大概就叫魔性。
评分太枯燥了,我坚持不下去了...
评分神父既无法像安于默默无闻的何塞那样顺从法令丢弃信仰以求自保,也不具备小胡安那样彻底奔赴信仰抵达升华境界的英雄主义的勇气。结局他跌入的并不是出卖者混血儿的圈套,而更像是上帝为他设置的救赎圈套。他那双困顿的承载着象征意义的脚从始至终套着无形的索链,是他天性中劣根的膨胀和虚荣,也是他的酒瘾和私生女。小胡安“把双臂举过头顶,对着士兵同一排对着他的枪口英勇地高喊:‘主耶稣万岁!’”,并成功地在身后留下了鲜血被无数感动者用手帕争相收藏的传说。而神父呢,他到最后也没能获得一次正式告解忏悔的机会。在他死前,离他最近的依然是威士忌而不是上帝。他临死之前为自己排演的告解仪式因他对“罪恶果实”情不自禁溢出的柔情而终告失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