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与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思•韦伯的齐头比肩者,埃米尔•涂尔干同样被誉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其特殊的理论地位和思想影响是不言而喻和不容置疑的。本书发表于1893年,它不仅仅是一篇涂尔干为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而提交的论文,更是他最初确立其思想理论的开山之作,其重要性是无需赘述的。在这部著作中,涂尔干既提出了“社会团结”“集体意识”“功能”“社会容量”“道德密度”以及“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这些后来一直为社会学界所沿用、修正和争论的概念,也通过对“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环节社会”与“分化社会”以及“压制性制裁”与“恢复性制裁”的纵向二元划分,探讨了历史演进的基本规律。概言之,涂尔干的社会学主义之基本立场在本书已初现端倪:一切存在与现象的根源,皆为“社会”。
涂尔干,法国犹太裔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法国首位社会学教授,《社会学年鉴》创刊人。与卡尔·马克思及马克斯·韦伯并列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主要著作是《自杀论》及《社会分工论》等 。
迷失的国家角色:《社会分工论》中的个人与国家、社会与国家 读《社会分工论》的最大迷惑来自于他模糊的国家观。国家这个角色在整本书中时隐时现。第一卷的结尾,涂尔干似乎得出了现代社会需要大政府的结论,但到了第三卷又将这个结论翻倒在地。其实把自己的前面叙述的...
评分“一切存在与现象的根源,皆为社会”。这是本书作者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的名言。《社会分工论》是涂尔干的博士论文,也是他学说的开山之作。作为与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思•韦伯的齐头比肩者,埃米尔•涂尔干同样被誉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其特殊的...
涂尔干表述了他对分工与社会的作用关系的观点。他认为分工是源于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密度和社会容量的不断增大),同时分工带来社会的进步:环节社会——组织社会;机械团结——有机团结;压制性法律——恢复性法律。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他认为个人产生自社会(相似性——异质性),产生自文明,关于文明社会的个人主义及其影响参见《自杀论》。面对旧时代不断失效的道德规范(现代性的祛魅),涂尔干在文末呼吁重新确立一种道德基础。在此提议上应充分关切分工产生的道德价值,至少对于我们这个时代,要达到外部竞争公正的目标还是很困难的。涂尔干的体系极为精密,但很难不认为他的方法论不是化约式的,可类比他的德国同行:卡尔·马克思。
评分三年前的读过,影响深远,居然忘记标记。真的是,非常伟大的经典,受益终生。
评分真的读不懂……
评分逻辑之缜密,令人咂舌。
评分按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