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文世界最为人熟知的福柯作品,自1999年出版以来已售出十余万册。
罗兰·巴尔特说,这部著作是对知识的清洗和质疑。它把“自然”的一个片断交还给历史,改造了疯癫,即把我们当作医学现象的东西变成了一种文明现象。实际上,福柯从未界定疯癫;疯癫并不是认识对象,其历史需要重新揭示;可以说,它不过是这种认识本身;疯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异己感;福柯从未把疯癫当作一种功能现实,在他看来,它纯粹是理性与非理性、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相结合所产生的效应。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20 世纪极富挑战性和反叛性的法国思想家。青年时期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以后曾担任多所大学的教职。1970 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思想体系史教授,直至去世。
福柯的大多数研究致力于考察具体的历史,由此开掘出众多富有冲击力的思想主题,从而激烈地批判现代理性话语;同时,福柯的行文风格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讲究修辞,饱含激情,这也是他在欧美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请参见http://art.ifeng.com/2015/0821/2483137.shtml 很有意思 转给大家瞅瞅~ 包括folly 戈雅 丢勒 博斯 还有细节图 我其实就是在凑字数而已 P9 福柯认为,虽然麻风病人被排斥,但他们的存在是对上帝的一个可靠证明,因为这是上帝愤怒和恩宠的一个表征。”在勃鲁盖尔(Bru...
评分何尔德林患精神病三十六年,这个黑格尔最好的朋友患病后被黑格尔所抛弃,原因很简单,他是主张理性至上的,一个丧失了理性的人,在他看来,等于死亡。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由此可见一斑。 《疯颠与文明》给我打开了这样一扇窗:我们所知道的文明史不过是一场理性对非理性的胜利...
评分扉页上,福柯创作这篇作品也就是他的博士论文是在一九六四年左右,在当时几经修改出现了缩写本,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并且广受好评。要了解福柯的思想或者做一个全面的概括的提升是不可能的,这本书我看过两遍,看完仍旧在很多地方都认识的模...
评分47年前,一个不循规蹈矩的人,写了一本不循规蹈矩的书。今天,对于思想需要呼吸自由新鲜空气的我们来说,这本书仍然值得一读。这个人,是法国思想家福柯;这本书,是他的博士论文和成名作——《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 一、读 书 用福柯自己说过的一句话可以...
评分大量材料,少量結論,但是足以看到福柯的譜系學的框架,再重新整理歷史之後才能發覺概念的演變,瘋癲不是某種客觀科學,正是由禁閉權力及其執行者聯手造成了這一疾病,進入人文主義及啟蒙時代以後,理性必須要面對他自己的兄弟,也是敵人——那就是非理性。
评分从愚人船到禁闭,从监狱到精神病院。非理性与疯癫与理性的分离向我们展示了理性如何构建了一个“他者”,又如何成全了这个“他者”。无论是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还是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我们都不难发现,权力往往会成为那个最后的法官和解药。究竟是他们疯了,还是我们疯了呢?这是权力决定的。
评分需要细读,反复思考。
评分这个英文节译本为什么还要出?除了引起误解还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不直接去读全译本?
评分大量材料,少量結論,但是足以看到福柯的譜系學的框架,再重新整理歷史之後才能發覺概念的演變,瘋癲不是某種客觀科學,正是由禁閉權力及其執行者聯手造成了這一疾病,進入人文主義及啟蒙時代以後,理性必須要面對他自己的兄弟,也是敵人——那就是非理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