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只能梦回盛世大唐。华清池没了杨贵妃的身影,唐明皇也不再指挥《霓裳羽衣曲》,摇晃的帝国勉强支撑,宦官专权、朝臣内讧、胡人添堵、藩镇割据。私盐贩子出身的黄巢,又用农民大起义踹了唐王朝一脚。公元907年,二百八十九岁的帝国终究咽了气。安史之乱为何会发生?平叛的过程为何如此漫长?为什么强大的唐帝国会从此由盛转衰?解答这些疑问,体会那段历史,请阅读《易中天中华史第十六卷:安史之乱》。
1947年生于长沙,曾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在易中天看来,《二十四史》基本上是“帝王家谱”,《资治通鉴》则是可供统治者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正因为如此,他认为汗牛充栋的各类中华史,大多没有全球视野和现代史观,因此他将在直觉、逻辑和证据的基础上,书写人们“不知道和想知道”的历史。
唐诗即是历史。且让我们追随者诗人们的脚步,重温一下唐朝最后的那段时光吧。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彼时天下太平四方臣服,唐明皇也在忙着和杨贵妃泡温泉。然而物极必反,他们不会想到荣华富贵只是过眼云烟,更是万万没想到干儿子安禄山转头就会不认爹娘,要变天...
评分看中国历史从明朝起就是不停地看到说啥啥时期啥啥事件标志了与西方的差距开始出现,并越拉越远,越看到后面就越是唏嘘怒其不争。个么想来大唐盛世据说代表了中华世界地位的巅峰,总算可以扬眉吐气热血澎湃地阅读了吧?但这三本唐朝的书看下来却完全没有想象中应有的荡气回肠感...
评分一边看“易中天中华史”之隋唐部分,一边读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之气贺泽保规的《隋唐时代:绚烂的世界帝国》,发现二者的交集很多,非同一般。易中天的许多观点,许多表述,似乎都来自气贺泽保规;一些图表,一些故事,甚至直接引至《隋唐时代:绚烂的世界帝国》。虽不...
评分盛唐的繁华与落寞仿佛就在一夕之间,玄宗皇帝早年的励精图治与晚年的昏聩奢靡,反差之大,令人咋舌,安史之乱终于将充满危机的帝国推向了深渊,中晚唐的挣扎有种深深的无力感,帝国的气象也从慷慨悲歌尚气任侠滑落到轻颓卑弱破败消极,宦官乱政将朝野弄得乌烟瘴气,文官党政也...
评分盛唐的繁华与落寞仿佛就在一夕之间,玄宗皇帝早年的励精图治与晚年的昏聩奢靡,反差之大,令人咋舌,安史之乱终于将充满危机的帝国推向了深渊,中晚唐的挣扎有种深深的无力感,帝国的气象也从慷慨悲歌尚气任侠滑落到轻颓卑弱破败消极,宦官乱政将朝野弄得乌烟瘴气,文官党政也...
开元盛世,张说、姚崇、宋璟,汉(相府)、唐(政府),桑弘羊(汉)、宇文融(唐)、王安石(宋),高力士,萧嵩、韩休,裴耀卿、张九龄,李林甫“以寒族胡人专大将之任”、牛仙客,寿王李瑁、太子李亨(肃宗),杨玉环、李白《清平调》、李龟年,安禄山、史思明、杨国忠,高仙芝、封常清、边令诚(开启宦官监军、宦官干政),哥舒翰,李泌、郭子仪、李光弼,宦官制度(汉、唐、明)、神策军(鱼朝恩)、仇士良,藩镇割据、中央系、安史系,颜真卿,“二李党争”(李德裕、李宗闵)/“牛李党争”(李德裕、牛僧孺),黄巢,李白“诗仙”、杜甫“诗圣”,李商隐、杜牧,王维“诗佛”,岑参“诗雄”,李贺“诗鬼”,怛罗斯战役、高仙芝、阿拉伯帝国(白衣大食/伍麦叶王朝、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德宗(科举制、两税法)。
评分本卷易中天写的非常一般,原因是我对唐史还是比较了解。再一次证明,本套书不过是入门之作。而且是安史之后写得很不好,唐诗一章写的也太表面化了。当然,唐诗岂是几万字的一本书能写尽其美的。
评分所以写到这里连顺序也理不清了吗?又不是电影,用什么插叙的方式。最后对唐诗的理解有点班门弄斧的感觉。最能让中国人燃的对外外交基本没提。
评分4星。武则天的儿子李旦确实牛逼,一辈子三次让皇位,让给妈妈、哥哥和儿子,生命力及其顽强,等到三儿子完全战胜了姑妈之后,才真正放弃了全部权力。姚崇宋景一共才做了六年的宰相,但是在姚宋任期内实际上打破了中书门下之间的制衡,开始搞首相制。李林甫这样的权相,跟后世的和珅比较像,他们都是办事能力很强的人。奸臣往往能力也很强,安禄山就很怕李林甫。但李林甫确实葬送了李唐王朝。为了不让汉人边将出将入相,跟自己抢工作,李林甫提出让胡人做常任边将,这才让安禄山们有可乘之机。但最终抢了李林甫工作的是外戚杨国忠,所以生活是防不胜防。安禄山的崛起最初靠装儿子卖萌,实现原始资本积累,但造反也有杨国忠杀了他在长安人质的功劳。安史之乱中玄宗最大的问题是老不信任前线将军,将相不和是导火索。肃宗能想明白去北方搞根据地是牛逼的。
评分4星。武则天的儿子李旦确实牛逼,一辈子三次让皇位,让给妈妈、哥哥和儿子,生命力及其顽强,等到三儿子完全战胜了姑妈之后,才真正放弃了全部权力。姚崇宋景一共才做了六年的宰相,但是在姚宋任期内实际上打破了中书门下之间的制衡,开始搞首相制。李林甫这样的权相,跟后世的和珅比较像,他们都是办事能力很强的人。奸臣往往能力也很强,安禄山就很怕李林甫。但李林甫确实葬送了李唐王朝。为了不让汉人边将出将入相,跟自己抢工作,李林甫提出让胡人做常任边将,这才让安禄山们有可乘之机。但最终抢了李林甫工作的是外戚杨国忠,所以生活是防不胜防。安禄山的崛起最初靠装儿子卖萌,实现原始资本积累,但造反也有杨国忠杀了他在长安人质的功劳。安史之乱中玄宗最大的问题是老不信任前线将军,将相不和是导火索。肃宗能想明白去北方搞根据地是牛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