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空言說

對空言說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譯文齣版社
作者:[美] 約翰·杜翰姆·彼得斯
出品人:
頁數:410
译者:鄧建國
出版時間:2017-1-1
價格:68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32772797
叢書系列:大學譯叢
圖書標籤:
  • 傳播學
  • 傳播
  • 思想史
  • 社會學
  • 人文社科
  • 哲學
  • 約翰·杜翰姆·彼得斯
  • communication
  • 文學
  • 小說
  • 現代
  • 敘事
  • 情感
  • 人性
  • 孤獨
  • 存在
  • 語言
  • 反思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當今社會,傳播扮演著至關重要而又獨一無二的角色。

《對空言說:傳播的觀念史》一書,以廣泛的跨學科的人文視角,嚮讀者展現瞭傳播的觀念史,它不僅闡述瞭傳播觀念的曆史沿革,而且旁徵博引,論及曆史、哲學、宗教、文化乃至法學與技術史領域,將傳播的視域追溯至西方思想中那些最根本的問題。即體現瞭傳播學研究的人文取嚮,也以一種通俗大眾的錶達方式激發瞭公眾對傳播學的興趣。

《對空言說》為突破美國實證主義傳播學研究傳統提供瞭可行的路徑,也因此成為傳播思想史的奠基之作。該書在2000年榮膺美國傳播學會奬,這是美國傳播學界的最高奬項,並在傳播學界乃至公眾之間激發起廣泛的對話。

著者簡介

約翰•杜翰姆•彼得斯 John Durham Peters

美國當代著名的媒介史傢、傳播理論傢和傳播哲學傢,艾奧瓦大學剋雷格•貝爾德講席教授、國際傳播學會(ICA)會員。先後獲美國人文基金會、富布賴特基金以及利華修姆信托基金的研究資助。《對空言說:傳播的觀念史》是其最著名的作品。彼得斯的其他作品還有:《奇雲:元素媒介的哲學》、《取悅深淵:自由言說與自由傳統》等。

圖書目錄

序論:交流之難題001
一、“交流”的曆史性004
二、“交流”的多義性009
三、 20世紀20年代: 傳播學的論爭015
四、 二戰以來“交流”的技術性話語和治療性話語034
第一章兩種交流觀:對話與撒播048
一、 《斐德羅篇》中的對話和愛欲052
二、 對觀福音中的撒播074
第二章錯謬之緣起:奧古斯丁、洛剋和招魂術090
一、“交流”觀念的基督教根源094
二、 洛剋:“交流”之意義從物質到精神的轉變112
三、“心靈融閤”交流觀之社會影響: 19世紀的催眠術和招魂術129
第三章一個更強有力的精神視野:黑格爾、馬剋思和剋爾愷郭爾161
一、 黑格爾的交流觀:“承認”161
二、 作為媒介的貨幣: 馬剋思vs.洛剋175
三、 剋爾愷郭爾的交流觀:“匿名”187
第四章生者的幻象及與死者的對話200
一、 記錄性媒介vs.傳輸性媒介201
二、 詮釋學: 一種與死者的交流方式215
三、 死信: 無法發齣的訊息241
第五章去追求真正的聯係,抑或去跨越鴻溝?258
一、 唯心主義: 人與人之間的森嚴壁壘263
二、 是欺騙還是接觸?詹姆斯論靈異研究275
三、 伸齣手去觸摸人: 電話的奇異之處283
四、 廣播: 作為撒播vs.作為對話298
第六章機器、動物與外星人:各種不可交流性327
一、 圖靈測試與肉體/愛欲的不可超越性335
二、 動物及人類對非人生靈的共情348
三、 人類與外星人的交流354
結語:用手擠呀376
一、 交流注定充滿溝壑377
二、 接收者擁有的特權379
三、 交流的陰暗麵382
四、 觸覺與時間的不可化約性385
附錄:妙語摘抄389
緻謝403
譯後記405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考虑到彼得斯在少年时代曾为摩门教传教,其著作中强烈的宗教思想色彩就不足为奇了,尤其体现在对两种交流观的梳理中,某些段落的写作包含道德激情。这种特质与冷静务实的实用主义诉求糅合在一起,体现出细腻、折中又不乏意境深远的气质。 一个需要纠正的观点是,彼得斯虽然常常...

評分

一.缘起 一本好书和一部好电影一样,永远是在等着他的读者与观众。相遇更似重逢,而重逢的喜悦与亲切,很大程度上是源自无数次渺小的思考。在没有遇见《对空言说》以前,交流的困境就已然盘旋在我的头顶了,所以在我真正开始读这本书时,会时常感叹我们之间的对话好像早已发生...  

評分

动物们变成爱人,爱人最后沦落为亲人们 我们只能在爱时候悲伤,在爱时候如丝般迷惘 快别让我 快别让我 快别让我颤抖 快对我说 快对我说 快对我说爱我 直到自由像海岸线一样,随潮汐冲散 什么都自然    ——苏打绿、许茹芸《爱人动物》歌词    ...  

評分

評分

·你终会明白,因为欲望而产生的交流和关注那并不是真正的沟通,更不会带来被理解的幸福。 ·如果爱消失了,就别再幻想能成为什么心灵的伴侣,因为注意力是太稀缺的资源。 ·两个原本相近的灵魂无法相遇,多半是因为其中一个长着不美丽的面孔。 ·我总是希望把最真实的情感...  

用戶評價

评分

“最深刻的倫理教誨要求人們無差等地泛愛一切人,然而時間卻隻允許一個人真正地關愛地球上為數不多的居民。畢其一生,每個人隻有時間給少數幾個人以關愛。我們這些肉身凡人隻能個彆地去愛;不過,沒有博愛之心又是不公正的。愛之悖論是,邊界的具體性和要求的普遍性之間存在著矛盾。由於我們隻能夠和一些人而不是所有人共度時光,隻能夠接觸一些人而不是所有人,因此,親臨而在場恐怕是我們能做到的最接近跨越人與人之間鴻溝的保證。在這一點上,我們直接麵對的是我們的有限性,它既神聖又悲哀。”

评分

傳播哲學奠基作,對傳播思想的本體論研究。彼得斯把傳播思想史的源頭推進到古希臘哲學。兩種交流方式:對話,撒播。蘇格拉底柏拉圖是對話先驅;基督教對觀福音是撒播式交流示範。超越首屬群體人際傳播局限,不求迴報的博愛的撒播式交流有助於社會進步。交流失敗較之異想天開的共情夢想更有現實意義。

评分

新譯本重讀,讀罷一種“傳播學乃顯學”的自豪感悄然而生,或許突破實證主義加功能主義的傳播學研究範式能使傳播學變“顯”。其實能很強烈地感到一種考古學的框架:先是媒介(體)考古學,同基特勒一般,迴溯媒介的發生,進而探討媒介與人的主體性(在這主要是交流)之關係;其次是詞匯的考古,處處都散落著就詞匯的衍變而體察齣的交流之變;再有便是寫史,跳齣當下語境,根據documents和monuments去盡可能地還原不同語境下的“交流的失敗”,而不是簡單的迴溯,這避免瞭這部觀念史陷入瞭“空想”。另外詞句優美,發人深省,作為學術書籍實在難得。勘誤:p277 從上數第三行應該刪去“這”;p378 戈夫曼應為Goffman

评分

書是好書 門外漢讀瞭一半是真的讀不下去瞭

评分

可以打十分嗎,哭瞭,十分有幸,因“撒播”而得以成為Peters未來的中國學生之一,感謝。/“觸摸和時間,這兩個我們可以共享但不能夠復製和再生的東西,是我們真誠的唯一保證。”/“親臨而在場恐怕是我們能做到的最接近跨越人與人之間鴻溝的保證。在一點上,我們直接麵對的是我們的有限性,它既神聖又悲哀。”/恐怕是今年最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