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系列的第三册,主题为洋务运动,讲述了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等内忧外患的冲击下,终于有意识地开始向西方学习,并以军事技术和相关产业为主要学习方向。肯定了这一时期中国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同时深刻指出洋务运动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图文并茂,发人深省,能帮助启发广大读者从历史教训中探索真正有效的强国之路。
张鸣,浙江上虞人,1957年生,长在中国的“北极”北大荒。做过农工、兽医。初学农业机械,后涉历史。199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199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师、博士生导师。主要作品有:《武夫治国梦》《历史的坏脾气》《辛亥:摇晃的中国》《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历史的底稿》《共和国的帝制》等。
关于清朝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的历史,我大略是知道一点的,相对慈禧为首的守旧派来说,恭亲王奕、曾国藩、李鸿章等主张“师夷长技,中体西用”的即为洋务派了。 除此之外,不甚了了。毕竟阅读历史也没几年,所以补读历史在我来说还是一条漫长的路。 正如本书...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第三卷。既解说宏观大势,又解剖微观案例。作者不囿于“洋务派与清流党权力斗争”的学术主流,阐明洋务运动实系汉人地方督抚为维系太平天国覆亡后“汉重满轻、外重内轻”政局的固权之举。如张之洞者,在朝是“清牛角”,为疆臣则一转为洋务大佬,因而并不存在明显的党派分野。可惜在这场热闹的自强运动中,浪得虚名者众,郭嵩焘这样真正开眼看世界的人,却竟然在千夫所指下抑郁而终。清日战争之惨败,其来有自。
评分中国近代史
评分了解了很多有关洋务运动的细节,只能再次感叹近代中国转型之艰难,先觉者要么成为英雄,要么成为悲剧,历史向来如此。。。这本书里有一些地方作者的连词用得很奇怪,读起来不太通顺。。。
评分入门级图书
评分201809-201904;时间上看,阅读时期恰好与跟进的一个项目差不多,让我觉得两者都有点相似了。作者说得好,其实洋务运动并不能说失败,退一万步说,你说它失败了,但补救方法不还是洋务吗。只要大方向是正确的,一点点的进步,也值得表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