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十年

共和十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郑曦原 编
出品人:
页数:264
译者:
出版时间:2011-8
价格:3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5400297
丛书系列:《纽约时报》晚清和民初观察记
图书标签:
  • 中国近代史
  • 历史
  • 民国
  • 纽约时评
  • 近代史
  • 辛亥
  • 民国共和
  • 郑曦原
  • 共和十年
  • 历史
  • 法国
  • 政治
  • 社会
  • 革命
  • 时代
  • 纪年
  • 思想
  • 变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共和十年(政治篇):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作者郑曦原)为《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的姊妹篇,时间上与其相承续,系《纽约时报》1911年10月至1921年12月间对华报道的选编。1911年,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帝制终结。之后十年,共和制在动荡中初具形式,列强环伺的局面依旧,社会生活中西风东渐,中国被日渐引入世界政治和经济体系中,构成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危机与希望的时代。入选《共和十年(政治篇):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的《纽约时报》200多篇报道,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等角度,对中国这十年进行了全面的报道,其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系列报道之深入。令人惊叹。以西方人的眼光,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进行了分析,对其未来做了预测,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从这里读者可看到历史的另一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百年后回眸历史,给人很多启示。《共和十年(政治篇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为其中“政治篇”。

作者简介

郑曦原,1963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先后就学于兰州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美国杜克大学公共政策管理学院。1992年底进入外交部,曾在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工作3年,现在中国驻希腊大使馆工作。

他曾为新华社《经济世界》杂志特约撰稿人,参与策划CCTV多期电视节目,著有《中国远古文化》、《通向未来之路:与吉登斯对话》(与李方惠合著),其中《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曾被评为“《南方周末》2001年10种年度好书”。

目录信息

序言
第一篇 民国初创(38)
篇首语
1-1 没有龙的新国旗1911年10月15日
1-2 中国将有伟大的未来1911年10月29日
1-3 武昌事变后的中国时局1911年11月5日
1-4 梁启超称共和制不可取1911年11月7日
1-5 满清军队在南京屠城1911年11月11日
1-6 万众瞩目的袁世凯1911年11月19日
1-7 孙中山当选民国总统1911年11月29日
1-8 南京举行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1912年1月3日
1-9 孙中山大总统发表对外宣言1912年1月6日
1-10 英国雇员回忆孙中山伦敦蒙难记1912年1月14日
1-11 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时局1912年1月14日
1-12 满清朝廷举棋不定1912年1月18日
1-13 中国危机牵动远东政治格局1912年1月21日
1-14 孙中山接受美联社采访1912年1月23日
1-15 袁世凯秘密觐见隆裕太后1912年1月24日
1-16 清帝宣布退位1912年2月13日
1-17 袁世凯全票当选临时总统1912年2月16日
1-18 民国组成新内阁1912年3月30日
1-19 中国留学生应召回国1912年4月25日
1-20 西安撤侨历险记1912年6月9日
1-21 陆征祥出任民国新总理1912年7月1日
1-22 美国经济学家应邀出任民国要职1912年7月18日
1-23 莫理循被任命为民国总统政治顾问1912年8月11日
1-24 孙中山否认将参选总统1912年8月24日
1-25 假共和、真独裁的中国:濮兰德访谈录1912年12月8日
1-26 美国呼吁共同承认中华民国1913年4月4日
1-27 袁世凯正式当选民国总统1913年10月7日
1-28 民国将有新国歌1914年7月26日
1-29 退位幼帝受到优待1914年8月2日
1-30 《重构中国》书评1915年5月16日
1-31 徐世昌当选民国总统1918年9月7日
1-32 徐世昌宣誓就职1918年10月17日
1-33 上海和平谈判有所进展1919年4月20日
1-34 北京政府因和谈失败而倒阁1919年5月17日
1-35 外蒙王公希望重回中国怀抱1919年10月31日
1-36 要自治还是要银票1919年11月1日
1-37 中国退位幼帝近况1920年11月14日
1-38 中国的未来掌握在青年手中1921年12月4日
第二篇 捍卫宪政(22)
篇首语
2-1 新内阁名单被国会否决1912年7月22日
2-2 宋教仁遇刺1913年3月21日
2-3 谋杀宋教仁嫌犯越狱逃跑1913年7月26日
2-4 在美华人为讨袁战争发起募捐1913年7月28日
2-5 民国官员赴美考察司法制度1913年11月4日
2-6 孙中山策划再次发动革命1914年5月10日
2-7 国民对当前时局的看法1914年8月9日
2-8 《亚细亚日报》再次受到炸弹袭击1915年12月18日
2-9 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3月25日
2-10 前民国总理唐绍仪公开抨击袁世凯1916年5月21日
2-11 君主立宪制是中国的选择1916年6月4日
2-12 伍廷芳寄望中国年轻一代1916年7月9日
2-13 北京政变影响远东力量平衡1917年6月10日
2-14 孩儿皇帝重新登基1917年7月3日
2-15 黎元洪逃入日本使馆避难1917年7月5日
2-16 张勋复辟计划流产1917年7月11日
2-17 北京事变调停失败1917年7月13日
2-18 孙中山畅谈中国时局1917年7月15日
2-19 段祺瑞组建新内阁1917年7月20日
2-20 首批日元贷款所购军火运抵中国1918年2月11日
2-21 民国新一届国会宣告成立1918年8月16日
2-22 张作霖要求新宪法有中国特色1921年12月30日
第三篇 维护国权(48)
篇首语
3-1 日本对中国发出最后通牒1913年9月12日
3-2 英德海军集结山东沿岸1914年7月30日
3-3 日英联军攻陷青岛1914年11月7日
3-4 “中国摩根”张振勋访谈录 1915年6月6日
3-5 《恰克图条约》签字1915年6月7日
3-6 中国从欧洲战争中获益1915年8月22日
3-7 中国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1915年12月10日
3-8 美国远东事务专家谈中日条约1915年12月19日
3-9 华工支援法国1917年2月25日
3-10 中国即将加入协约国1917年3月3日
3-11 中国将派军队参加欧战191年8月13日
3-12 中国对德、奥两国宣战1917年8月18日
3-13 大战将激发中国巨大潜力1917年10月14日
3-14 协约国同意民国延迟还债1917年11月9日
3-15 德皇威廉二世掠夺中国财物1918年1月6日
3-16 苏俄抗议中国庇护白俄残部1918年5月31日
3-17 顾维钧解释中国参战原因1918年10月2日
3-18 中日在巴黎和会上爆发争端1919年2月16日
3-19 中国学生强烈抗议巴黎和会决定1919年5月8日
3-20 日使称中国收回山东没有法律依据1919年5月16日
3-21 中国学生割指抗议巴黎和约1919年5月22日
3-22 苏俄愿援助“解放”中国1920年4月1日
3-23 芮恩施评华盛顿会议1921年10月2日
3-24 徐世昌感谢美国总统电贺民国国庆1921年10月18日
3-25 中国代表团抵华盛顿受到欢迎1921年10月31日
3-26 施肇基在哥伦比亚大学发表演讲1921年11月2日
3-27 顾维钧就华盛顿会议表明中国立场1921年11月15日
3-28 民国政府要求取缔在华外国邮政1921年11月26日
3-29 大国最终同意撤出外国在华邮局1921年11月29日
★善后大借款系列报道
3-30 中国是列强利益碰撞的火药桶1913年2月16日
3-31 威尔逊总统反对对华借款1913年3月19日
3-32 威尔逊总统希望与中国进行友好贸易往来1913年3月23日
3-33 中国签署借款合同,可能引发起义1913年4月28日
★“二十一条”系列报道
3-34 美国获得日本对华索价要点1915年1月27日
3-35 日本对中国进行威胁1915年2月8日
3-36 日本对华要求全部内容曝光1915年2月19日
3-37 国会授权威尔逊全权处理对日政策1915年2月19日
3-38 威尔逊总统将递交对日照会1915年2月20日
3-39 美国推迟对日本二十一条表态1915年2月21日
3-40 读者来信:日本人的辩解1915年2月26日
3-41 读者来信:周先生的反驳1915年2月28日
3-42 日本首相就二十一条发表谈话1915年2月28日
3-43 中华会所宣布联合抵制日货1915年2月28日
★关于巴黎和约的读者来信系列
3-44 日本把什么福音送给中国?1919年5月20日
3-45 门罗主义奠定美国领土扩张基础1919年5月23日
3-46 建议比格罗先生去中国看看1919年6月1日
3-47 中国拒签《凡尔赛和约》是明智的1919年8月3日
3-48 日本人在误导世界1919年8月3日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1911年至1921年,十年,翻开历史书,有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军阀混战等等,这些事件标志着中国处于剧烈的时代变革当中,像经历阵痛的产妇,一个崭新的,完全不同以往的国家即将诞生。 《共和十年-社会篇》正是撷取了这期间的点点滴滴,收集外电同期的对华报道,以第三者,一...  

评分

1911年至1921年,十年,翻开历史书,有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军阀混战等等,这些事件标志着中国处于剧烈的时代变革当中,像经历阵痛的产妇,一个崭新的,完全不同以往的国家即将诞生。 《共和十年-社会篇》正是撷取了这期间的点点滴滴,收集外电同期的对华报道,以第三者,一...  

评分

1911年至1921年,十年,翻开历史书,有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军阀混战等等,这些事件标志着中国处于剧烈的时代变革当中,像经历阵痛的产妇,一个崭新的,完全不同以往的国家即将诞生。 《共和十年-社会篇》正是撷取了这期间的点点滴滴,收集外电同期的对华报道,以第三者,一...  

评分

1911年至1921年,十年,翻开历史书,有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军阀混战等等,这些事件标志着中国处于剧烈的时代变革当中,像经历阵痛的产妇,一个崭新的,完全不同以往的国家即将诞生。 《共和十年-社会篇》正是撷取了这期间的点点滴滴,收集外电同期的对华报道,以第三者,一...  

评分

镜子在世间出现的时候,是人类生活的一个转折点。镜中的影像,作为世界的构成部分,开始和世界本身凝视、对望。据说儿童面对镜子的第一印象是巨大的困惑,接下来是第一次体会到的奇异感觉:疯狂。为什么这里也有一个“我”? 镜子分开了世界,神造的完整世界不再是...  

用户评价

评分

挺有意思的

评分

旁人的角度看待当时的中国,很颠覆,可怕的是百年之后的国人,虽然物质丰富,但精神上似乎没有更大的改变。。。。

评分

新闻就是碎片,把所有的碎片串在一起,就是历史。虽然看起来感觉不太完整,但是胜在真实。就好像用纽约时报的眼睛看那时的世界,很有趣。

评分

尽管有美国友人的恭维、有自己人的鼓舞甚至麻痹,治理水平如此低下的民国依然可以排进失败国家行列。全书展现了一个敏感、柔弱、害怕失败的中国,只有叹息……

评分

看的时候会YY一下中国实行共和制的画面,并且深深觉得那样才会使中国实现崛起。这十年又经历了几次政权更迭,按照帝制的说法就是换了几个朝代,堪称中国的第二个“十国”。中国的改革注定的缓慢的,也是充满希望的,并且这个希望在于青年人,我很认同这一观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