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功秦,湖南衡阳人,1946年生。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预测”专家,中国国有企业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年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促进会学术委员,《大公报》特邀评论员。
《危机中的变革:清末政治中的激进与保守》内容简介:清末变革以悲剧告终,同时也是二十世纪更大悲剧的起点。只有悲剧时代的人们,才能对人生与社会产生刻骨铭心的体验,这是那些幸福而质朴的小民族所不可能有的珍贵精神资源;只有民族的苦难,才能成为史家研究人性最好的原材料。
自认为,本书是对“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及立宪的最好说明。 萧公从“主观方面思索中国近代探索的失败”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这样的历史才更接近真实,并能提供真正的借鉴。 戊戌变法占了全书差不多一半篇幅,也是我认为全书的最大亮点。
评分本书清晰的描绘了清王朝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的历史演进过程,详细揭示了激进主义在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的产生原因及历史影响。这本书的最大价值在于给人一种代入感,读书过程中将自我代入,不自觉地丢弃传统的对清王朝腐朽昏庸无能的评价,深入到王朝自身内部去观察历史发展,...
评分广东人民出版社的2010年版增加了2篇文章下面是第一篇。 再说走向静悄悄的革命 作者:萧功秦 作者按语:近日来易中天的《品三国》引起社会极大反响,一些学院派历史学家对此颇为不满,这使我想起当年同样引起社会轰动的电视剧《走向共和》,学...
评分不太同意上面这位的观点,作者实际上重点落笔在庚子赔款后清廷启动的长达十一年的新政。统治阶级终于意识到非改不可了,但为时已晚,力不从心,预备立宪已经跟不上人心的变化了,革命已成为主流的呼声。我是边读这本书边看“走向共和”的,对晚清的这段历史也起了兴趣,...
评分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封建王朝开始,中国的政治体制几乎一成不变。而西方列国在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之后,又依靠科技力量变得越来越强。历史走到19世纪,在西方列强的持续冲击下,民族危亡,国家危亡。在民族危机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人开始自觉地要求...
当年读时,感觉发现了“新大陆”。今天回看,才发现,作者的立场存在严重问题。“维新派”的诉求,其实相当温和,并无任何“激进”之处。
评分这套书系里面,不错的一本
评分终于偷空读完,意料之外是本“小书”,没想象中来得详实,不过也因此好读不少。附录的《走向共和》观后感是意外的小惊喜
评分有新意
评分清流党心中的政治是中古式的伦理政治,而不是以现实效果作为取舍尺度的世俗理性政治。中国立法者、司法者以及法学院教授的冲突也是如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