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新清史 海外中国研究 清史 柯娇燕 历史 明清史 满人 海外汉学
发表于2024-11-21
孤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孤军》一书乃家族个案史与王朝兴衰史紧密结合的典范之作。全书以八旗贵族费英东的子嗣,即苏完瓜尔佳氏观成(约1790-1843年)、凤瑞(1824-1896年)、金梁(1878-1962年)这一家三代人为主线,揭示出该家族百余年浮沉消息的“小历史”,适时而巧妙地牵引出清王朝兴盛衰亡的“大历史”,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对“族群认同”等重大理论问题作出回应和阐释。
很优秀的叙述。自入关以来满人就陷入为 他邦的寄居者这个身份。最后满人没有了帝国,没有了旗营,没有了满洲,北京也非他们所归属,长大的驻防城市也和他们没有关系,除了 虚假的 民族大团结好像和他们有关系,他们始终是金梁所说“我以人为可异者,人亦我为可异,异乎!异乎!”
评分柯娇燕用杭州八旗中一家三代的变迁,来论述乾隆时期开始的满族自身认同构建的过程,确实相当精彩。
评分白左以一家满洲人三代的兴衰程度来看清帝国的兴衰,但这对给我的印象而言,已经不如民国那群八旗遗民写的小说深刻了。
评分大历史下的小家族。。。一想到这书写于二十多年前我就觉得现在对NQH的批判缺乏任何有效对话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前面是基于旗营生活的人物传记,核心是那十页结论,段段精彩。柯老认定存在两种“满族”的族群观念叙事,一种是习见的“汉化”叙事:源自东北“故乡”-18世纪乾隆帝文化政策-20世纪初邹容章炳麟鞭挞-民国以及新中国以降强加一种与蒙古、回族等相同的、“有故土的”“少数民族”“边缘”身份;另一种则在具体考察中才能体现出:族群性在17世纪混乱的身份识别与入关后漫长岁月中孕育,前者在后者中依语境而忽隐忽现,后者以“文化飞地”亦即驻防旗营为场所,与东北故乡没有多大关系,而是清代城市文化的一部分。直到晚清江南战争与战后朝廷对旗人社区的抛弃,孕育了新身份,而清季民族主义则提供自我镜像,促成金梁等人“回到过去”。反满运动的本质是消灭第二种、强加第一种。1990年能写出这种研究实在是空谷足音了。
柯娇燕在本书中,通过对杭州满人旗营出身的家族三代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迁考察,勾勒出了清代满人身份认同的变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者展现了将个案研究与宏大历史背景相结合,并使二者互相辅助的强大叙事能力,将这一身份认同与当时社会时代背景的互动清晰的展现给读者。 作...
评分一直以为这本书是讲清初,居然是讲晚清?!讲杭州旗营……那你跟我扯什么满洲性、内亚性!作者就呈现严重的精分,不停地抽自己嘴巴,刚罗列主人公大量汉化的事实,就要硬往满洲性拉一拉。 但是这所谓的族群认同,更接近儒教的为臣之道,有相当数量汉人入民国以遗民自居,王国...
评分非常喜欢这本书,美国人真是有一套。我是先很艰难的读了《半透明之镜》再回过头来读《孤军》的。她的文采真是非常漂亮,翻译也很棒。结构很巧,用杭州驻防八旗的一个贵族三代人的视角分别去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探讨满族的身份是怎样与历史互动的,可以叫做一种“...
评分柯娇燕《孤军》的精华,其实不在于文化-种族(Race)-族群(Ethnic Group)的流动式的满人身份的分析思路,也不在于“外在的形塑机制消失后,寻在内在的自我认同”,或者“满人的身份认同是汉民族主义的镜像”等名言。 这些固然都很重要,但无法串联起整本书。所以很多人读完后...
评分一直以为这本书是讲清初,居然是讲晚清?!讲杭州旗营……那你跟我扯什么满洲性、内亚性!作者就呈现严重的精分,不停地抽自己嘴巴,刚罗列主人公大量汉化的事实,就要硬往满洲性拉一拉。 但是这所谓的族群认同,更接近儒教的为臣之道,有相当数量汉人入民国以遗民自居,王国...
孤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