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祿與晚清政局

榮祿與晚清政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作者:馬忠文
出品人:
頁數:360
译者:
出版時間:2016-3-1
價格:6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978894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中國近代史
  • 清史
  • 曆史
  • 榮祿
  • 晚清
  • 近代史
  • 近代人物研究
  • 晚清史
  • 榮祿
  • 晚清政局
  • 清史
  • 政治史
  • 晚清人物
  • 滿洲貴族
  • 慈禧太後
  • 軍機處
  • 清末改革
  • 近代中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從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到1904年立憲呼聲高漲,近代中國社會經曆瞭一個關鍵的轉摺時期。十年間內憂外患頻仍,導緻清廷朝局波動,政潮迭起,這個時期深受慈禧寵信的滿洲權貴榮祿扮演瞭極為重要的角色。本書通過研究和剖析這個時期榮祿的復雜錶現,對瞭解清末政治的變遷和走嚮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

榮祿齣身滿洲世傢,以難蔭起傢,通過結納醇親王奕譞、軍機大臣李鴻藻等人,參與管理神機營,充任內務府大臣,取得兩宮太後信任,在光緒初年權傾一時;後雖一度遭受挫摺,但從甲午戰爭期間自西安重返京城後,榮祿審時度勢,周鏇於各派政治力量中間,協調滿漢矛盾、調解中央與地方紛爭,協助最高統治者慈禧度過重重艱難,竭力維護風雨飄搖中的清朝政權;在甲午戰爭、戊戌政變、己亥建儲、義和團運動、庚子新政等曆史事件中都曾發揮瞭重要影響。身為滿洲貴族,齣於“忠誠”,榮祿事事以慈禧的意誌為轉移,最後數年政以賄成,無所作為,為時論所譏評,也有其悲劇性的一麵。

著者簡介

馬忠文,內濛古阿拉善左旗人。1985年9月考入東北師範大學曆史係,1992年7月獲曆史學碩士學位;2010年考入復旦大學曆史係,2016年1月獲博士學位。先後就職於中共中央黨校圖書館、中華書局辭書編輯室、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曆史研究》編輯部,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近代史檔案館館長。主要從事晚清政治史和史料學研究。著有《晚清人物與史事》(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2015),閤作整理《張蔭桓日記》(上海書店齣版社,2004;中華書局,2015)等。

圖書目錄

導 言/001
第一章 傢世及齣仕/020
一 傢族與傢世/020
二 難蔭入仕/025
三 投效神機營密結醇親王/031
第二章 光緒初年的宦海沉浮/037
一 迭膺重差/037
二 北派底色與榮、瀋公案/043
三 退齣官場/052
第三章 賦閑與復齣/061
一 醇王當政與榮祿開復/061
二 與李、翁關係的親疏異同/068
三 齣任西安將軍/075
四 甲午戰前與漢族官員的關係/087
第四章 甲午督辦軍務/097
一 提督九門督辦軍務/097
二 反對漢納根練兵/105
三 清議與宮闈之爭/110
第五章 馬關議和後的朝局動蕩/115
一 中樞與北洋權力的調整/115
二 慈禧對清議的整肅/121
第六章 督辦軍務與榮祿權勢的擴張/138
一 裁勇與軍事改革/138
二 袁世凱編練新軍/141
三 榮祿權勢的驟升/149
第七章 膠、旅事件前後/158
一 外交危機與翁同龢開缺/158
二 榮祿與戊戌年武科改革/169
三 對康有為的疏遠與敵視/174
四 總督直隸/179
第八章 戊戌政變/195
一 百日維新後期的朝局與慈禧訓政/195
二 調和兩宮緩和局勢/212
三 建立武衛軍/218
第九章 己亥建儲前後的黨爭與政爭/226
一 新舊、滿漢及榮剛之爭/227
二 康、梁及東南沿海反對廢立、攻擊榮祿的輿論/235
三 己亥建儲與庚子年初的朝局/244
第十章 庚子事變/252
一 義和團興起與清廷的應對/252
二 聯軍入侵與清廷宣戰/259
三 京城陷落後榮祿的抉擇/284
第十一章 從主政西安到返迴京城/299
一 庇護董福祥/299
二 迴鑾前榮祿的處境/308
三 返迴京城與自請罷斥/314
四 榮祿病逝與時論評價/319
結 語/331
參考文獻/338
主要人名索引/352
後 記/362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此书是作者四十三岁重入校园的博士论文改编而成。总体严谨,荣禄家被付之一炬,所留资料少之又少的情况下,通过侧面材料和少见的存札考证写就,实属不易。 当然也有一些问题,作者自始自终都没有指出醇王支持荣禄的缘由来。再者书中有太多按照清理“推测”的内容,对众人之间关...

評分

马忠文先生四十余岁再入校园这种精神着实可感。其于后记中所言“此后十多年,没能‘安分守己’,多次辗转调动……”,语虽平常,却道尽了其中况味。所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者,大抵如此。所谓坚守与不忘初心者,大抵如此。“天下百虑而一致,同归而殊途”,“行医与治史的...  

評分

評分

三天读完此书,如作者所言,基本梳理清楚了晚清重臣荣禄的人生轨迹,除文集、日记、奏折外,作者亦搜罗了不少档案资料,着重分析了甲午、戊戌、己亥、庚子这几年事件背后荣禄的言行及人脉网络,牵扯事件与晚清人物颇多。但叙述手法颇感平实,行文较为单调,对于史实背后的人物...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第一本係統的榮祿研究著作,有開創之功。不論我們怎樣看待作為官員的榮祿,他在那段曆史上的重要性不可抹殺是毋庸置疑的。

评分

新年70本之25。所謂史者,無外人事二端。人隨事顯,事以人成。故我國治史,特重人物,正史修撰,皆用紀傳。惜哉時至近世,此風衰頹,史學西化,以政治,經濟,文化諸端列類,漸入逼仄。目下更以架構理論,翻炒概念為尊。崇洋媚外,可謂每況愈下。凡物極者必有反,反樸者則歸真。此書以榮祿一生為經,晚清大事為緯,層層鋪敘,加以己論,言必有據,議皆有法。實為年來少見佳作。美中不足者,初起敘事流暢,史料裁奪閤宜,行近末章,則大段引文,頗嫌瑣碎,難免虎頭蛇尾之譏,特記

评分

從榮祿個人的成長曆程來推進晚清的曆史。

评分

中規中矩,紮紮實實地梳理材料而成的曆史人物傳記,榮祿自身並不是那種能挽大廈於將傾的棟梁之材,但在早已腐朽的滿清貴族集團中,其見識和能力都屬上乘,故能預時局,發揮其影響,但終其一生,受製於慈禧,隻能成為奔走之徒。在其後滿清年輕貴族之中再無足夠齣彩之人物,平衡時局,大清日薄西山,一去不復返。材料所限,作者在試圖分析潛藏其中的暗綫時,有所論斷但支撐證據不夠,比如榮祿政治低榖之時,其開缺更多是因為與瀋桂芬政治鬥爭和自身腐敗所緻,作者想要強調榮祿與滿清貴族集團可能也存在暗地的利益鬥爭影響,但並沒有太多材料支持其論點,以其繼任者為滿清貴族來證明,但這類關鍵性的職務大多本就是以滿清貴族來充當,不具備特彆強的說服力。

评分

中規中矩,紮紮實實地梳理材料而成的曆史人物傳記,榮祿自身並不是那種能挽大廈於將傾的棟梁之材,但在早已腐朽的滿清貴族集團中,其見識和能力都屬上乘,故能預時局,發揮其影響,但終其一生,受製於慈禧,隻能成為奔走之徒。在其後滿清年輕貴族之中再無足夠齣彩之人物,平衡時局,大清日薄西山,一去不復返。材料所限,作者在試圖分析潛藏其中的暗綫時,有所論斷但支撐證據不夠,比如榮祿政治低榖之時,其開缺更多是因為與瀋桂芬政治鬥爭和自身腐敗所緻,作者想要強調榮祿與滿清貴族集團可能也存在暗地的利益鬥爭影響,但並沒有太多材料支持其論點,以其繼任者為滿清貴族來證明,但這類關鍵性的職務大多本就是以滿清貴族來充當,不具備特彆強的說服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