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的後半生

俞平伯的後半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商務印書館
作者:王湜華
出品人:
頁數:390
译者:
出版時間:2016-4
價格:50.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011381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傳記
  • 俞平伯
  • *北京·商務印書館*
  • 文學
  • 傳記&迴憶&書信&日記&年譜&評傳
  • 2016
  • 紅學
  • 王湜華
  • 俞平伯
  • 後半生
  • 文學
  • 學者
  • 人生
  • 晚年
  • 迴憶
  • 文化
  • 思想
  • 傳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作者記錄瞭俞平伯大概從新中國成立之後到1990年逝世前這段期間的經曆。本書由王伯祥之子王湜華先生所寫,王伯祥與俞平伯相識於抗日戰爭之上海,新中國成立後,王伯祥舉傢遷居北京後二人又成為同事,又因兩傢距離甚進而交往甚密。王湜華以長達數十年時間的交往所感講述俞平伯的晚年生活,描繪傳主的生活細節,如遭到不公正待遇後對待生活的態度、晚年後妻子過世後的悲痛以及後半生紅樓夢研究的態度等。

著者簡介

王湜華,字正甫,號音榖,江蘇吳縣人。1935年10月生於上海,1958年北京大學畢業。1995年退休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著《貞觀勝慨》、《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元太祖帖木真元世祖忽必烈傳奇》、《俞平伯的後半生》、《弓弦殉情:努爾哈赤後妃傳奇》、《無冕之王:皇太極後妃傳奇》、《紅學纔子俞平伯》、《李叔同的後半生:弘一法師》、《音榖談往錄》、《王伯祥傳》等;校點整理古籍若乾部;發錶各類文章百餘篇,紅學類文章、論文十數篇。喜愛書法篆刻,亦善作舊體詩聯等。

圖書目錄

難以忘懷的1954年/1
“我們必須戰鬥”/10
寫讀《隨筆》絮語/16
從《隨筆》到《簡論》/35
“交遊零落似晨星”/45
喜得文孫/50
北京昆麯研習社/53
哀念鄭振鐸/58
煙捲筆墨/63
從《詞選》到《詞選釋》/67
《寒澗詩存》/73
不可彌補/77
乾校生活/82
乾校詩懷/86
乾校傢書/92
感懷摯友/101
發還傢珍 興奮難抑/108
“魚菽曾孫與,蒼顔藉酒紅”/116
“今日阿誰孚眾望”/120
地 震/124
“晚來非晚藉燈明”/133
同在一地的“兩地書”/136
重圓花燭/138
重印《古槐書屋詞》/154
《學刊》創辦前前後後/161
欣慰的1980年/165
《重圓花燭歌》題詠種種/170
感慨彌深,真切彌篤/183
相對苦笑/188
悼 亡/193
“擁衾寒暖不關情”/202
喜得曾孫/207
從事學術活動六十五周年紀念/213
《舊時月色》/217
《蘭陵王》/225
“隻有舊醅,卻無新釀”/241
多背誦,少要框框/245
赴港講學/248
港遊花絮/259
講學歸來的點點滴滴/269
九十大壽/273
四世印匯/277
奬掖抄書/283
翰墨前緣/287
“韆鞦功罪,難於辭達”/291
《樂知兒語說〈紅樓〉》/298
長留遺憾在人間/314
會永遠活下去!/317
墓木已拱/319
永恒紀念/322
附錄 俞平伯年譜/324
首版後記/374
再版後記/375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前尘如“梦” 本书一开始就以“难以忘怀的1954年”一篇作为俞平伯后半生的开端,时年55岁。这年10月16日,关于《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运动拉开序幕,起因是9月两个才开始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青年对俞平伯在《<红楼梦>简论》一文中论点的批评。10月起,俞平伯先后八次在批判《红...

評分

《俞平伯的后半生》的作者是著名文史学家、俞平伯先生挚友王伯祥的公子王湜华所著,因为世家之好,作者能够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连续不断地接触到传主,所以能够生动地刻画出传主的生活细节、文化成就,很多生动的细节,不是身临其境、耳熏目染,是不能感同身受、揣摩透彻的。 ...  

評分

前尘如“梦” 本书一开始就以“难以忘怀的1954年”一篇作为俞平伯后半生的开端,时年55岁。这年10月16日,关于《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运动拉开序幕,起因是9月两个才开始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青年对俞平伯在《<红楼梦>简论》一文中论点的批评。10月起,俞平伯先后八次在批判《红...

評分

前尘如“梦” 本书一开始就以“难以忘怀的1954年”一篇作为俞平伯后半生的开端,时年55岁。这年10月16日,关于《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运动拉开序幕,起因是9月两个才开始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青年对俞平伯在《<红楼梦>简论》一文中论点的批评。10月起,俞平伯先后八次在批判《红...

評分

《俞平伯的后半生》的作者是著名文史学家、俞平伯先生挚友王伯祥的公子王湜华所著,因为世家之好,作者能够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连续不断地接触到传主,所以能够生动地刻画出传主的生活细节、文化成就,很多生动的细节,不是身临其境、耳熏目染,是不能感同身受、揣摩透彻的。 ...  

用戶評價

评分

嘗聞人言,俞平老晚年常閉門謝客,即使是故交門生也會吃閉門羹,其時老人長期處於孤獨與厭世的情緒中。而是書作者以世交晚輩的身份從旁窺見,更可看齣老人晚年生活的不同側麵。此外,書中對於俞平老書作的寫作緣起,背景的交代,為理解這位大傢的作品提供瞭便利。俞平老與硃自清、葉聖陶、顧頡剛一生的友誼也可在書中得以管窺。俞平伯的生命足跡踏遍整個二十世紀,可以稱為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代錶人物,因而其一生頗值得品味。

评分

2020134 “被侮之責在人,我之恥小;自侮之責在我,我之恥大。”以及“HK很亮。”

评分

一把辛酸淚。

评分

熟人切勿做傳記

评分

熟人切勿做傳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