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

194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作者:周锡瑞
出品人:
頁數:430
译者:陳驍
出版時間:2016-1-1
價格:CNY 59.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9779811
叢書系列:漢唐陽光人文圖書
圖書標籤:
  • 曆史
  • 海外中國研究
  • 近代史
  • 周锡瑞
  • 民國史
  • 中國近代史
  • 中國
  • 抗日戰爭
  • 戰爭
  • 曆史
  • 民國
  • 軍事
  • 紀實
  • 人物
  • 衝突
  • 年代
  • 檔案
  • 真實事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當今美國中國近代史研究領域中最有成就的學者之一、美國中國學研究的兩個最高奬——費正清奬和列文森奬獲得者

“國傢記憶•緻敬曆史記錄者”年度曆史圖書、《中華讀書報》年度十大好書、《北京晨報》度緻敬圖書、“中國書業年度評選”十大好書作者

周锡瑞先生作品

《1943:中國在十字路口》

國共兩黨的政權更迭,是否早在1943年的政治和社會裏已見端倪?

編輯推薦:

1943年的中國與世界,是個什麼樣子?

為什麼蔣介石把新疆迴歸中央稱為民國建立以來的“最大成就”?

康生被稱為“延安的鐵菩薩”,他在整風運動中是如何抓特務的?

1942-1943年的河南大飢荒,救國或餓死人民?

1943年的重慶,通貨膨脹、限製物價與政權閤法性是如何影響人民生活的?

王明道在淪陷區的獨立教會是如何走光明之路的?

通過分析1943年一係列的事件、趨勢和矛盾,我們能否更好地理解中國政治和社會的深層次變化?

內容提要:

1943 年,不平等條約被廢除;蔣介石寫作並發錶瞭《中國之命運》並且與羅斯福和丘吉爾在開羅會議上會晤;蔣夫人宋美齡在美國國會發錶瞭曆史性的演說;新疆脫離瞭蘇聯長達十年的控製迴歸中央;河南遭遇瞭災難性的飢荒;中共正在經曆延安整風中最後也是極左的“搶救運動”。

一旦把關注點集中在特定的一年,就能發現這一年發生的很多事件,都對後來的曆史發展起瞭重要作用……

通過研究上述和其他事件,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這一年,作者試圖在本書中對一些特定時刻進行史實重建,在作者看來,這是超越以中美關係為核心的狹隘的抗戰研究的最好辦法,由此得以理解那些決定中國命運的廣泛的社會、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發展事務。

著者簡介

周锡瑞(Joseph W. Esherick)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教授。師從於費正清、列文森和魏斐德。1966年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剋利校區。當今美國中國近代史研究領域中最有成就的學者之一。

著有《義和團運動的起源》《現代中國:一部革命的曆史》、《中國的改良與革命:辛亥革命在兩湖》、《中國地方精神與主導形式》、《葉:百年動蕩中的一個中國傢庭》等。

曾獲得美國中國學研究的兩個最高奬——費正清奬和列文森奬,以及加州大學伯剋萊奬等。

2014年8月,《葉》中譯本甫一齣版,便好評如潮,獲譽無數:摘得“國傢記憶•緻敬曆史記錄者”年度曆史圖書、《中華讀書報》年度十大好書、《北京晨報》度緻敬圖書、“中國書業年度評選”十大好書等殊榮。此外,該書還獲評國傢圖書館特彆推薦圖書、深圳讀書月十大好書入圍圖書。

李皓天(Matthew T. Combs)

加州大學爾灣校區(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曆史係博士候選人,擔任《亞洲研究雜誌》(Journal of Asian Studies)編輯(Book Review Coordinator 和 Digital Editor),聖迭戈州立大學碩士。他的博士論文研究瞭19 世紀的帝國主義、“自由貿易”和技術如何在東亞地區創造齣塑料,並推動瞭電影底片和火藥的發展。

圖書目錄

前 言
導 論 1943年的中國與世界
本章概述瞭 1943 年中國國內和國際的曆史背景,以蔣介石日記和他的活動為中心分析瞭蔣的對日戰略和與中共的衝突,著力關注蔣介石政權的性質以及他本人在 1943 年做齣的重要決定,即推翻瞭先前撤換史迪威的打算,並且放棄瞭對延安發起進攻的計劃。
第一章 蔣夫人訪美
本章分析瞭蔣夫人的美國之行,注意到美國媒體的熱烈反響和蔣夫人對美國民眾的獨特魅力。雖然她那種上流社會的生活習慣曾私下裏引起一些美國人的反感,但她美麗、堅強和談吐不凡的形象,格外引人注目,成為戰時中國的世界性代錶。
第二章 新疆和“自由中國”的救贖希望
本章研究瞭中國收迴新疆主權的行動。新疆在過去十年間幾乎成為蘇聯的殖民地,國民政府重新控製瞭這個資源大省,並製訂瞭一係列雄心勃勃的發展規劃。也因此,蔣介石把新疆迴歸中央稱為民國建立以來的“最大成就”。
第三章 帝國VS.民國:香港在同盟國之間
本章討論瞭新約中令中國人最為失望的部分 :英國拒絕歸還香港,甚至不願放棄對新界的控製。1943 年,中國的戰局和內政開始逐漸惡化,使其難以在急需戰爭援助及長期領土要求與民族尊嚴中找到平衡。英國最終在香港問題上的勝利,也非其強硬政策所緻,而是緣於以下三個方麵的因素 :戰局朝著有利於英國的方嚮發展,反對帝國主義的羅斯福突然去世,以及中國的內部危機。
第四章 把三民主義寫進法律:司法改革和領事裁判權的終結
本章研究瞭新約的核心特徵:治外法權的廢除。西方列強曾一再宣稱,在中國還沒有建立起不受政治乾涉和腐敗侵蝕的法院之前,外國公民免於中國司法係統的審判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最終治外法權的廢除並非在於西方國傢對中國的司法係統恢復瞭信心,而是齣於盟軍的政治決定,意在提升戰時中國的士氣。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廢處治外法權的同時,國民黨卻在推行司法黨化。
第五章 辯論《中國之命運》:在抗戰時期書寫中華民族的過去和未來
蔣介石在《中國之命運》中曆數瞭不平等條約給中國帶來的種種問題,並且稱贊瞭中國在國民黨統治下擁有瞭完整主權。蔣撰寫此書費時頗多,書成後極為自得。但是是書最終卻招緻來自中共、知識分子、日方和盟國的多方批評。盡管以上各方之間的衝突構成瞭彼時中國政治的深層結構,然而中共和日方對《中國之命運》的批評卻存在著引人注目的相同點。
第六章 延安的鐵菩薩:在整風運動中抓特務
本章討論瞭1943年康生等在陝甘寜邊區領導的“搶救運動”:以挽救那些被國民黨派來刺探中共消息的特務。作者討論瞭國民黨試圖嚮陝北進行滲透的努力,以及蔣介石準備對中共發起的軍事攻勢,認為中共對國民黨的軍事威脅保持警惕不無道理,但卻誇大瞭內戰的緊迫性。其結果導緻瞭搜捕特務的行動演變成政治迫害,使很多人屈打成招。

第七章 激辯憲政與民主:抗戰末期的憲政運動1943-1944/
到瞭 1943 年的鞦天,蔣介石放棄瞭武力解決中共問題的做法,轉而采取包括嚮憲政過渡在內的政治途徑。本章研究瞭 1943 至 1944 年由國民黨發起的憲政運動,以及知識分子是如何利用這一運動來宣傳他們政治自由和經濟民主的主張。最終,知識分子為何又對國民黨政權失去瞭信心, 轉而支持中共提齣的建立“聯閤政府”的主張。
第八章 1943年的重慶:民生、限製物價與政權閤法性
本章通過對重慶通貨膨脹的研究,論證瞭急劇的通脹是如何影響飲食、住房和健康水平等民生問題,以及適得其反的限價措施讓民眾對政府的執政能力産生懷疑。與中産階級的慘狀相比,通貨膨脹對部分工人和農民的影響相對較小,這是因為大企業工人的工資與通脹水平掛鈎,而農民可以依賴自己齣産的食物。
第九章 救國或餓死人民?1942-1943年河南大飢荒
本章生動地敘述瞭河南農民的悲慘處境。《大公報》記者對河南大飢荒的尖銳報道導緻報社一度停刊,外國媒體對飢荒的報道則令國民政府顔麵掃地 ;而國民黨一心保障軍糧配給的做法無疑加重瞭飢荒。本章還討論瞭中共在河南的救災措施。
第十章 走光明之路:王明道在淪陷區的獨立教會
盡管日本的戰敗隻是時間問題,淪陷區有些人的考量卻並非都是政治性的。從王明道堅持獨立於日本支持的“華北中華基督教團”中就可見一斑。 王明道這樣做的原因在於他信仰原教旨主義,反對他的教會與任何其他團體發生聯係。通過關注王明道這樣一個對政治漠不關心的牧師,可以得齣,政治生活和愛國主義並非對那時的所有中國人都很重要。
第十一章 中國的卡薩布蘭卡:廣州灣的難民、匪幫和走私客
本章討論瞭廣州灣是如何從一個東南沿海的法國租界地,轉變為一個戰時的避難所和連接國統區與淪陷區的走私通道。在這裏我們能夠理解戰爭對於遠離政治中心的民眾意味著什麼。在廣州灣,走私行為遠遠蓋過瞭愛國主義抵抗;地方精英和盜匪有著自己的生存策略 ;當地國民黨官員似乎生活在一個充斥著相互猜忌、派係紛爭和腐敗橫行的世界裏……
第十二章 蔣介石和開羅會議
開羅會議從多個角度體現瞭 1943 年中國的不同麵嚮。從某方麵來說,它意味著中國成功躋身於大國政治的精英俱樂部。與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平起平坐,蔣達到瞭他的巔峰時刻,而這樣的禮遇在數年之前是完全無法想象的。在開羅會議上同盟國決定,中國在戰後可以收迴東北和颱灣的主權。然而蔣和他的親信在這一重要關頭卻錶現不佳:蔣孤陋寡聞、優柔寡斷並且不願意采取統一的軍事戰略來抗擊日本。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天下同此凉热,1943年的中国与别的时候是不同的,很多事情从不经意间已经发生了转折,从此在不同的方向愈走愈远,然后慢慢冷却冷静下来,彼此看见真切的自己。 《1943:中国在十字路口》有人说,像是《万历十五年》,选取的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刻。和大陆学者观察已经叙述方式的...

評分

从费正清、列文森到周锡瑞:“第三代”中国研究者的历史视野 2016-04-09 周翔三联生活周刊 美国历史学者 周锡瑞 三联生活周刊:首先想请您讲一讲自己的经历,您对中国的兴趣是如何形成的? 周锡瑞:我对中国的兴趣几乎是偶然的。我在哈佛读本科时对研究外国产生了兴趣。那...  

評分

天下同此凉热,1943年的中国与别的时候是不同的,很多事情从不经意间已经发生了转折,从此在不同的方向愈走愈远,然后慢慢冷却冷静下来,彼此看见真切的自己。 《1943:中国在十字路口》有人说,像是《万历十五年》,选取的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刻。和大陆学者观察已经叙述方式的...

評分

从费正清、列文森到周锡瑞:“第三代”中国研究者的历史视野 2016-04-09 周翔三联生活周刊 美国历史学者 周锡瑞 三联生活周刊:首先想请您讲一讲自己的经历,您对中国的兴趣是如何形成的? 周锡瑞:我对中国的兴趣几乎是偶然的。我在哈佛读本科时对研究外国产生了兴趣。那...  

評分

从费正清、列文森到周锡瑞:“第三代”中国研究者的历史视野 2016-04-09 周翔三联生活周刊 美国历史学者 周锡瑞 三联生活周刊:首先想请您讲一讲自己的经历,您对中国的兴趣是如何形成的? 周锡瑞:我对中国的兴趣几乎是偶然的。我在哈佛读本科时对研究外国产生了兴趣。那...  

用戶評價

评分

衝著” 作者: 周锡瑞“買的,沒想到是本文集:(

评分

本書有13位作者,各自聚焦不同方麵撰寫一章,總得來說還不錯,但也有能力參差帶來的差異。很多人喜歡讀史,因為那可以提供一個上帝視角,提供一種事後諸葛亮的優越感。還有很多人看重大事件爆發前後的應急處理,並以此來論成敗。其實那些能在大事件苗頭階段就能洞悉其未來走勢的高手,纔算得上真正的人生贏傢。很多1943年還隻是微不足道的苗頭,到瞭1944年演變成為改變中國命運的風暴,要從根源看去,纔能看明白在那段曆史中誰是掘墓人,誰是不自覺被埋的那位。

评分

標注本章有刪節的書簡直是良心 想看英文版!

评分

論文集,參差不齊,有幾篇還是頗可觀的

评分

譯筆精準曉達。1943年中國的切片拼盤,成果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一個研討班。西日不平等條約都廢止新疆迴歸河南飢荒通脹肆虐中共華北擴展延安整風開羅會議宋美齡美國演講;蔣:看書之收獲任何富貴皆不能比重也,崇尚中華民族復興;宋美齡不喜歡丘吉爾但像他留下史迪威拖纍開羅會議;蘇德開戰盛世纔轉嚮規劃鐵路網石油鎢無錢蘇建東突厥;香港歸屬是中英戰時需求和主權象徵的矛盾題;廢除治外法權和司法黨化;《中國之命運》民族疆域一統復古集權被指獨裁;康生藉鬍宗南圍剿擴大整風導緻延安特務如麻;蔣意在抑共的實行憲政以國民黨與知識分子路徑和要求不同而失敗;重慶通貨膨脹失民心河南飢荒死300萬逃300萬;牧師王明道在北平的獨立性抗爭49年後輾轉獄中;廣州灣(湛江)意外繁榮來自難民留散交通樞紐;開羅會議蔣不重緬北戰役導緻後續矛盾叢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