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北宋哲宗、徽宗朝(1085-1125)的政治史。为避免将政治史简化为政治斗争史,本书从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入手,重新梳理了北宋晚期纷繁复杂的政治演变过程,进而试图理解中国古代王朝政治的特质。首先,全书始终围绕宋代“士大夫政治”这一大主题,说明其多层次的理想在北宋后期政治实践中逐渐异化的过程,而前人多所强调的党争、腐败等北宋晚期的政治困境,就是这一异化的副产品。其次,本书从技术与观念的层面,说明了帝制政治在北宋晚期展现的弹性与多元性,而非某种固定的趋势,这也是为了跳出泛论君权强弱大小的思路,寻找理解王朝体制的新方式。
方诚峰,1980年生,浙江淳安人,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代表论文为《“文字”的意义》和《祥瑞与北宋徽宗朝的政治文化》。
方诚峰先生此书,主要研究北宋神宗去世之后,“后变革时代”的政治体制、政治事件以及政治文化,这三者相互缠绕,相互影响。作者有一更高的视角来进行审视,即在后变革时代,不同的政治人物对于理想政治秩序的建立所进行的设想与努力,司马光、宋哲宗、蔡京以及徽宗莫不如此。...
评分方诚峰新著《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2015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30万字。宏观阐述与微观考究相结合,从政治文化、政治体制、政治实践三个维度对北宋晚期纷乱复杂的政治演化进行了新的诠释和系统的梳理。 对于北宋晚期的政治史,学界虽然已经...
评分帝制政体与道德政治形成的巨大张力,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这两者并不总是处于矛盾之中。通过长期接触磨合,帝制必须通过道德政治获得统治合法性,道德政治也必须通过帝制来获得政治实践的机会。而两者的交汇点,就在于皇帝。可是皇帝不仅是一个政治符号,更是一位具有自我意...
评分方诚峰先生此书,主要研究北宋神宗去世之后,“后变革时代”的政治体制、政治事件以及政治文化,这三者相互缠绕,相互影响。作者有一更高的视角来进行审视,即在后变革时代,不同的政治人物对于理想政治秩序的建立所进行的设想与努力,司马光、宋哲宗、蔡京以及徽宗莫不如此。...
评分帝制政体与道德政治形成的巨大张力,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这两者并不总是处于矛盾之中。通过长期接触磨合,帝制必须通过道德政治获得统治合法性,道德政治也必须通过帝制来获得政治实践的机会。而两者的交汇点,就在于皇帝。可是皇帝不仅是一个政治符号,更是一位具有自我意...
不愧是邓小南先生的高足。文采飞扬,史料详实。既有微观考据,又有宏观概论。对漆侠等老先生的观点有进一步的批判与继承,史料解读与阐释能力非常强悍,新见迭出,令人拍案。缺憾是对徽宗朝道教史的研究仅侧重于外缘政治影响,而未能从内在宗教理路分析。
评分不愧是邓小南先生的高足。文采飞扬,史料详实。既有微观考据,又有宏观概论。对漆侠等老先生的观点有进一步的批判与继承,史料解读与阐释能力非常强悍,新见迭出,令人拍案。缺憾是对徽宗朝道教史的研究仅侧重于外缘政治影响,而未能从内在宗教理路分析。
评分“实际上的圣治难以达到,但呈现圣治是可以做到的”。打一份职位名称叫“皇帝”的工,可不可以有私人身份,你说呢。
评分1737.精细,对政治的理解精细到了奇怪的地步,作者转行从政都不奇怪。第三章末“士人的理想会在现实中开出什么样的花”似乎在后半没有充分呼应。
评分膜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