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北宋哲宗、徽宗朝(1085-1125)的政治史。为避免将政治史简化为政治斗争史,本书从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入手,重新梳理了北宋晚期纷繁复杂的政治演变过程,进而试图理解中国古代王朝政治的特质。首先,全书始终围绕宋代“士大夫政治”这一大主题,说明其多层次的理想在北宋后期政治实践中逐渐异化的过程,而前人多所强调的党争、腐败等北宋晚期的政治困境,就是这一异化的副产品。其次,本书从技术与观念的层面,说明了帝制政治在北宋晚期展现的弹性与多元性,而非某种固定的趋势,这也是为了跳出泛论君权强弱大小的思路,寻找理解王朝体制的新方式。
方诚峰,1980年生,浙江淳安人,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代表论文为《“文字”的意义》和《祥瑞与北宋徽宗朝的政治文化》。
方诚峰新著《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2015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30万字。宏观阐述与微观考究相结合,从政治文化、政治体制、政治实践三个维度对北宋晚期纷乱复杂的政治演化进行了新的诠释和系统的梳理。 对于北宋晚期的政治史,学界虽然已经...
评分方诚峰新著《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2015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30万字。宏观阐述与微观考究相结合,从政治文化、政治体制、政治实践三个维度对北宋晚期纷乱复杂的政治演化进行了新的诠释和系统的梳理。 对于北宋晚期的政治史,学界虽然已经...
评分方诚峰新著《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2015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30万字。宏观阐述与微观考究相结合,从政治文化、政治体制、政治实践三个维度对北宋晚期纷乱复杂的政治演化进行了新的诠释和系统的梳理。 对于北宋晚期的政治史,学界虽然已经...
评分方诚峰先生此书,主要研究北宋神宗去世之后,“后变革时代”的政治体制、政治事件以及政治文化,这三者相互缠绕,相互影响。作者有一更高的视角来进行审视,即在后变革时代,不同的政治人物对于理想政治秩序的建立所进行的设想与努力,司马光、宋哲宗、蔡京以及徽宗莫不如此。...
评分方诚峰先生此书,主要研究北宋神宗去世之后,“后变革时代”的政治体制、政治事件以及政治文化,这三者相互缠绕,相互影响。作者有一更高的视角来进行审视,即在后变革时代,不同的政治人物对于理想政治秩序的建立所进行的设想与努力,司马光、宋哲宗、蔡京以及徽宗莫不如此。...
言过其实
评分实际上的圣治难以达到,但呈现圣治是可以做到的。儒学复兴运动所追求的三代之治,最终异化为政治形象工程。——无话可说。
评分博论讨论时读过,此次为备课通读了全书。1)文字:处理纷纭党争,依然分析细腻、文笔清爽,书写行文可为模范。2)在政治史研究方法上的自觉、拓展视域之努力,令人敬佩。3)最喜欢第三章。第一第二章读完,更认为司马光无设计,元祐无路线。第四章阐释几个政治符号有新意,但几个部分是否能拼出徽宗全像令人怀疑。4)主线:前三章自成一系,后三章则转折突兀。作为全书主线“致君尧舜”的失败,是否真的能过渡到“丰亨豫大”,令人怀疑。5)方法上:从政治过程、政治空间,日本学者所谓政治史的方法创新,不仅不新,反而有点刻意和怪异。作者使用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感觉靠谱得多。但进一步生出“政治情绪”概念,作为分析工具,未免风险太高,特别在讨论具体人事时。5)个别创新处,稍将前人结论简单化。瑕不掩瑜,这本书是宋代政治史
评分非常精彩的博论~ 北宋儒学复兴运动所带来的政治理念、对圣人式君主的期待,是理解北宋后期错综复杂的政治变动的关键。 1-从神宗朝变法失败后,各领域的政治理想逐步异化:对士大夫群体的“一道德同风俗”,异化为政治清洗、思想整顿;对君主的“致君尧舜”,异化为徽宗引入道教后的神降;对天下的回复三代之治,异化为了应奉与祥瑞下的形象工程。 诚如作者所说,皇权是政治体中最后的不确定项。 2-反思了以往以党政为主要线索对王安石之后的“后变革时代”的解读,党争不过是理想异化的副产品。 反思了将儒学复兴视为对君权的限制的看法。 几处很精彩~ 如司马光的政治蓝图。 如在新的视角下对各次党争的重新观察,反思了以往一些流行看法,如阶级利益观、利益集团代表者论、洛蜀党争、元祐党内部分裂……
评分博论讨论时读过,此次为备课通读了全书。1)文字:处理纷纭党争,依然分析细腻、文笔清爽,书写行文可为模范。2)在政治史研究方法上的自觉、拓展视域之努力,令人敬佩。3)最喜欢第三章。第一第二章读完,更认为司马光无设计,元祐无路线。第四章阐释几个政治符号有新意,但几个部分是否能拼出徽宗全像令人怀疑。4)主线:前三章自成一系,后三章则转折突兀。作为全书主线“致君尧舜”的失败,是否真的能过渡到“丰亨豫大”,令人怀疑。5)方法上:从政治过程、政治空间,日本学者所谓政治史的方法创新,不仅不新,反而有点刻意和怪异。作者使用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感觉靠谱得多。但进一步生出“政治情绪”概念,作为分析工具,未免风险太高,特别在讨论具体人事时。5)个别创新处,稍将前人结论简单化。瑕不掩瑜,这本书是宋代政治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