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

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方诚峰
出品人:
页数:320
译者:
出版时间:2015-12-1
价格:CNY 4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266120
丛书系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图书标签:
  • 宋史
  • 政治史
  • 历史
  • 制度史
  • 中国古代史
  • 方诚峰
  • 政治文化
  • 北宋晚期
  • 政治体制
  • 政治文化
  • 历史研究
  • 古代中国
  • 制度演变
  • 官僚体系
  • 儒家思想
  • 中央集权
  • 士大夫阶层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北宋哲宗、徽宗朝(1085-1125)的政治史。为避免将政治史简化为政治斗争史,本书从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入手,重新梳理了北宋晚期纷繁复杂的政治演变过程,进而试图理解中国古代王朝政治的特质。首先,全书始终围绕宋代“士大夫政治”这一大主题,说明其多层次的理想在北宋后期政治实践中逐渐异化的过程,而前人多所强调的党争、腐败等北宋晚期的政治困境,就是这一异化的副产品。其次,本书从技术与观念的层面,说明了帝制政治在北宋晚期展现的弹性与多元性,而非某种固定的趋势,这也是为了跳出泛论君权强弱大小的思路,寻找理解王朝体制的新方式。

作者简介

方诚峰,1980年生,浙江淳安人,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代表论文为《“文字”的意义》和《祥瑞与北宋徽宗朝的政治文化》。

目录信息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元祐政治路线的确立
第一节 从元丰到元祐
一、熙丰臣僚
二、异议之人
三、高氏的立场
四、本节结语
第二节 司马光的政治主张
一、君主作为政治秩序的核心和变革的起点
二、英宗朝的老、新问题
三、神宗朝的难题及应对:政体与得人
四、元祐更化与司马光的设计
五、本节结语
第三节 垂帘体制的确立
一、从熙宁到元丰的中枢
二、元祐三省:同取旨、聚议与“三省事通为一处”
三、平章军国重事、平章军国事
四、垂帘仪制与垂帘体制
五、本节结语
第二章 元祐政治的展开与危机
第一节 元祐诸“党争”的再剖析
一、苏轼与程颐
二、言事官之党、韩维之党
三、车盖亭诗案
四、本节结语
第二节 绍述前夜
一、宰执的态度
二、高氏的部署
三、何人首倡绍述?
四、主流政治文化
五、本节结语
第三章 哲宗亲政与政治文化的嬗变
第一节 哲宗赵煦的经历及其意义
一、圣学:经筵之外
二、皇后:从孟氏到刘氏
三、疾病、子嗣与臣僚
四、本节结语
第二节 “文字”与新旧问题的“终结”
一、重修《神宗实录》
二、编类章疏与看详诉理文字
三、政治整顿与“士类”之变
四、本节结语
第四章 徽宗朝的权力结构
第一节 “公相”蔡京
一、“公相”的出现
二、“公相”蔡京与三省宰执
三、从联金灭辽之议看蔡京与枢密院长贰
四、徽宗朝权力结构的调整
五、本节结语
第二节 御笔、御笔手诏及其政治意义
一、御笔与内批
二、手诏
三、御笔手诏
四、御笔、御笔手诏的政治意义
五、本节结语
第五章 徽宗朝的“应奉”
第一节 应奉的缘起与目的
一、徽宗朝应奉之起
二、政和以降的诸工程
三、“惟王不会”与“丰亨豫大”
四、本节结语
第二节 从应奉局到应奉司
一、应奉的两个系统
二、应奉财政系统的独立
三、本节结语
第六章 道教、礼乐、祥瑞与徽宗朝的政治文化
第一节 “道家者流”
一、崇观诸方士
二、政宣道流与徽宗君臣
三、本节结语
第二节 礼乐与祥瑞体系
一、徽宗苑宥
二、礼乐之器
三、本节结语
全书结语
附录一:关于曹氏、高氏反对新法几条材料的辨析
附录二: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帝制政体与道德政治形成的巨大张力,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这两者并不总是处于矛盾之中。通过长期接触磨合,帝制必须通过道德政治获得统治合法性,道德政治也必须通过帝制来获得政治实践的机会。而两者的交汇点,就在于皇帝。可是皇帝不仅是一个政治符号,更是一位具有自我意...  

评分

方诚峰先生此书,主要研究北宋神宗去世之后,“后变革时代”的政治体制、政治事件以及政治文化,这三者相互缠绕,相互影响。作者有一更高的视角来进行审视,即在后变革时代,不同的政治人物对于理想政治秩序的建立所进行的设想与努力,司马光、宋哲宗、蔡京以及徽宗莫不如此。...  

评分

方诚峰新著《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2015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30万字。宏观阐述与微观考究相结合,从政治文化、政治体制、政治实践三个维度对北宋晚期纷乱复杂的政治演化进行了新的诠释和系统的梳理。 对于北宋晚期的政治史,学界虽然已经...

评分

方诚峰新著《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2015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30万字。宏观阐述与微观考究相结合,从政治文化、政治体制、政治实践三个维度对北宋晚期纷乱复杂的政治演化进行了新的诠释和系统的梳理。 对于北宋晚期的政治史,学界虽然已经...

评分

方诚峰新著《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2015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30万字。宏观阐述与微观考究相结合,从政治文化、政治体制、政治实践三个维度对北宋晚期纷乱复杂的政治演化进行了新的诠释和系统的梳理。 对于北宋晚期的政治史,学界虽然已经...

用户评价

评分

单章看,几个细节问题处理的都很好,整体看,则有些单薄,在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两个主题上的阐述都有待深入,比如,政治体制对军事这一核心问题的阐述就过少,而政治文化,没有注意到徽宗的“圣君”模式是对真宗“天书”模式的继承,而这一政治举措,不仅是针对内政,更多的可能,是针对外交~

评分

太学术了,略显枯燥。与大家不同,这本书中最让我感慨的人物是哲宗。处在壮志未酬的神宗和荒怠误国的徽宗之间,哲宗短促的一生已经被人遗忘于历史红尘中。即使对很多历史学家而言 他的存在也仅仅意味着一个符号 一个北宋由变法走向衰亡的间奏。方先生的记述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哲宗:一生反抗禁锢和束缚,与天斗 与地斗,与两宫斗,与道学先生斗,甚至与自己的命数斗,只为了摆脱这一身黄袍带来的难以言说的沉重宿命。他这一生很努力,甚至可称的上是有为之君。然而除了他苍白而英俊的面容和大破河湟的遥远记忆,赵煦这个名字再没能留下更多的东西。与各种符号斗争了24年的人生,最后却也变成了——一个符号。 成为自己一生最痛恨的东西,人世间的悲哀,莫过于此了吧

评分

“实际上的圣治难以达到,但呈现圣治是可以做到的”。打一份职位名称叫“皇帝”的工,可不可以有私人身份,你说呢。

评分

非常不错,反驳党争视角的事后诸葛亮的结论,第一章第一节司马光的难题,经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初期四朝,司马光遇到难题以及他的解决路径,仁宗英宗神宗初期强调君主的重要性,突出君主有为自做决断,到神宗朝终于实现,但君主有为之下却不符合己意,故强调政体的系统化与任用合适的人才,但只是纸上谈兵无法在神宗朝实现,到哲宗朝初期因为废除新法撕逼才真正践行了开言路的主张,新法的副作用也在这种体制下被纠正。总体来讲,司马光虽然一辈子大部分时间在放嘴炮,我倒是认为他思考的还是很认真,也在应映皇帝的变化调整自己的主张,哲宗朝初期还是实现了他终其一生不断深化的政治设想,司马光其实也一直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君主应该做什么,但问题关键是在于他常年未参与一线的地方行政,所以绝大多数时间干的事情用处都很有限。

评分

徽宗部分最好。看得最起劲的是品味100昏的形象工程和那帮道士的八卦。元符刘后是因为男女之事被逼死的,啧啧。分享一段话:“北宋晚期的历史说明,政治变革一旦具有了意识形态支柱,就可以以各种形态成系列地出现。而在这种系列变革中,最大的危险并不在于变革的夭折或“党争”,而在于原初政治理想的异化—危害政治体本身的各种党争恰恰就是这种异化的副产品。.......徽宗朝通过各种形象工程,营造出了超越历史、自我作古的极盛姿态,这已经可以视为追寻理想秩序的终极答案了。虽然这个最终图景是营造出来的,但“营造”本身就说明了诸政治口号在现实中的穷途末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